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1854|回复: 0

大飞机:中国航空工业的终极梦想

[复制链接]

3579

主题

5577

帖子

3852

积分

元老

领航世界的A38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852
发表于 2007-6-3 10: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防城港
  



研制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是中国航空人的梦想;坐中国人自己造的大飞机,是全中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曾经点燃过,但破灭了;曾经实现过,但又放弃了。我们距离实现大飞机的梦想是如此之近,但擦肩而过,令人唏嘘不已。
  现在,这个梦想重新展现在国人面前。2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并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历史将记下这个时刻。
  实际上,中国的大飞机项目历经磨难,有过所谓的“东西之争” 、“军机民机之争”、“干线支线之争”、“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之争”,等等。这些争论始终伴随着中国大飞机项目的左右。近些年,国家对航空工业的飞机研发布局进行了整合,100座级的新支线飞机也进展顺利,今年已经进入总装阶段,上述争论引发的问题最终在某种程度上都得到了解决。去年年初,大型飞机工程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为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经过近一年的论证,现在,尘埃落定,我们真的要挽起袖子干活了——造自己的大飞机。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研制大型飞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国人民多年的愿望。中国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研制出了自己的大型客机——运10,但那辉煌的一页已经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国航空工业的能力已经今非昔比,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也是风头正劲,世界航空工业的局势更是沧海桑田。大型飞机工程立项,正是时候。
  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实施研制大型飞机的重大科技专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认识这项任务的艰巨性,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以百折不挠的决心和意志,坚持不懈地努力,完成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集中力量,合力攻关。二要坚持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三要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四要统筹协调大型客机与大型运输机的研制。五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六要充分利用我国航空工业的现有基础。
  细细体会这六条要求,不难看出,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明白无误地指明了研制大飞机的路线和方针,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国防科技工业在领导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方面是让国人放心的,“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光辉业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大飞研制也是航空界的共识。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后几天,国防科工委就联合民航总局召开了民用飞机适航工作专家座谈会,召集各路专家学者以及业界高层领导,为决定大飞机项目是否能取得商业成功的核心问题——适航工作献计献策,立意高远。同时,坚持以我为主,这是大飞机项目的题中之意。大飞机必须在中国航空人自己的手中飞起来,这一点不会动摇。还有,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ARJ21新支线飞机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成立了股份公司,尝试了国际上通行的管理模式,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最后,还要充分利用我国航空工业的现有基础。我国航空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尤其是近些年的发展,更是让人振奋。在民用飞机研制方面,组装了麦道飞机,转包生产了波音、空客等大型飞机的几十种零部件,自行研制了运7、运10、“新舟”60、ARJ21等民机,这些项目所积淀、发展的民机研制基础与能力是不能忽视的,也是格外珍贵的。
  鲁迅先生在他的《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到——“我们此后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抱着古文而死掉,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我们当前的“古文”是什么?是消磨我们信心的失败之痛,是挑战我们勇气的强敌之患,是羁绊我们前行的利益之争,是束缚我们飞翔的体制之弊。舍掉它们,中国航空工业将在强手如林、勇者胜出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发展、壮大,走向辉煌!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