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碰到故障要测量线路,都是按照FIM手册要求测量,但是如果能看懂手册背后的原理,可能会大大提高排故效率。
某737-800飞机,落地机组报告空中左发引气压力只有0-5PSI,AHM未监控到引气报文,译码发现全程引气压力均为0-5PSI。
排故将左发引气电门置于ON位,检查发现左发BAR无电磁阀作动的声音。将左发引气电门置于ON位,脱开BAR插头DP1102,测量DP1102 PIN5-6电压为24.26V;将引气电门置于OFF位,测量DP1102 PIN5-6电压为0.1V(正常)。
更换BAR,测试故障依旧。将新件BAR连接右发DP1102插头,能听到电磁阀作动的声音(排除BAR故障可能)。
测量在翼BAR和备件BAR的PIN5-6电阻和PIN6-7电阻均约为30欧,基本一致(确认现装机BAR无故障)。判断为线路问题导致左发BAR供电异常无法作动。
经过大量排故检查工作,最后发现E4-1架处D40378 插头未上紧到位,重装D40378插头后测量BAR供电电压提高到26.04V,测试BAR作动正常,试大车验证引气压力正常。
这种故障,如果之前有类似的排故经验,排故就会很容易。
其实原理上很简单,下面简单解释一下。正常情况下,BAR作动电磁线圈得到28V DC后作动:
但是,如果线路电阻变大,BAR作动电磁线圈实际得到的电压就会减小:
比如R=90Ω,BAR作动电磁线圈得到电压只有28*30/(30+R)=7VDC。但是,此时如果我们脱开BAR,用万用表来测量BAR输入端的电压V:
V依然还会是28V DC。这是因为万用表的电压档内阻接近于无穷大,所以经过R的压降基本可以忽略。
这也是我们平时在飞机上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的局限,我们无法将万用表并联到部件电路测量电压,只能脱开部件后串联,所以测量得到的电压并不是部件工作时实际的电压:
平时排故时,如果按手册测量电压正常但部件依然不能正常工作时,需要测量线路的导通电阻。
比如本案例中,需要测量AACU-BAR(D458A PIN2-DP1102 PIN5)的导通性和对地的导通性(DP1102 PIN6-地),引气控制面板与电源跳开关和ACAU间相关线路的导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