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2692|回复: 0

看波音、空客如何应对中国“大飞机”计划

[复制链接]

3579

主题

5577

帖子

3852

积分

元老

领航世界的A38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852
发表于 2007-5-17 18: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防城港
中国搞大飞机在国际上反响很大。大飞机被称为强国的“名片”。美国波音与欧洲空中客车采用了不同策略应对。

  最初波音的策略,通过生产转包给中国航空制造商以分化瓦解,尽量延迟中国独立搞大飞机。但是中国下定决心后,波音公司战略是参加中国大飞机项目,提供管理和设计经验, 准备实际上起领导地位。中国大飞机要巨大投资,歼十花了600亿元,但是肯定有用户。中国研制大型客机投资相当,但却有可能找不到客户,有很大风险。以前搞“运十”投资5.7亿人民币,相当于现在上百亿元或更多,数万人参加,其中发动机项目就有3000人参加,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下马,主要是用户不肯用。搞大飞机需要管理全球供应链建立全球售后服务。系统集成能力,从设计到生产到服务系统集成,跨国管理技能,这要求“干中学”的快速学习能力,波音认为中国需要其经验。

  空客的战略是攻击,空中客车将于2009年在中国在天津开设A320客机的生产线,同时加快发展高端的A380大型飞机。

  从两个公司战略比较看,波音认为最终要放弃波音737和A320级别的市场,空中客车则对这个级别市场还比较留恋。150- 200座级单通道窄体客机波音737和A320是航空工业中最大市场。中国在美国通用电气(GE)和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的支持下,开发ARJ21支线飞机,美国意识到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才是他们的优势。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兴起表明,这种系统集成类的资本品行业,中国企业有“干中学”的快速学习能力。

  发展大飞机,中国国内有很多争论,传统国有航空工业比较保守,因为每年空客和波音向中国航空工业采购很多飞机部件,主张发展支线客机为起点. 有民营背景的则比较积极。

  技术反而不是问题。有“运十”的技术储备,已经掌握了研制大型喷气客机所需的许多关键技术。“运十”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研制,安全,舒适和外观气派上标准都比较高。应该利用运十经验,快速发展大飞机。大型民机与大型军机并行,可以把军用飞机上尖端技术移到民机上来。大飞机技术很多从宇航技术来,这样技术上空客和波音很难领先。

    “运十”是可以重新起飞的,安托诺夫-225飞机可供借鉴。安托诺夫-225是世界最大运输机,1989年停飞后,1994年5 月以后就被存放在工厂的一角,机上许多主要零件也被拆除,处于不能飞行的报废状态。在1999年安托诺夫公司在经过1年左右的改装与机身强化之后,换上最先进的西方航电设备,于2001年上半年起开始投入到商业货运飞行中。运十是国家投入大量资源和数万人搞成的,经验的积累不可浪费,越快越好。

  中国搞大飞机有以下优势:

  一、首先是很大的成本优势,大飞机是设计,最终组装和市场销售和服务, 中国在设计和最终组装的低成本,这与中国电信制造业很相似。

  二、有上游的部件优势, 国内企业的部件生产在世界上有优势。波音和空客控制不了普惠公司,罗尔斯罗易斯和通用动力等发动机公司和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等机载设备公司。在系统集成资本品上,中国企业能力很快就能赶上,华为和中兴这些电信制造公司起点是系统集成。在核心部件上中国也有基础,WS8发动机1970年-1982年研制,79年已经完成累计1000多小时的试车无故障,82年在波音707上试飞表现也是相当的良好。

  三、用户优势, 国内航空公司最终会使用。民营航空公司比较积极。作为大国很多政治优势,很多国家会向中国购买。中国向美国购买发动机和机载设备也有利于向美国出口。

  大飞机主体设计放在上海较佳, 上海人按照世界标准要求自己,设计飞机档次会比较高,这样不会出现设计的飞机档次低,只适合发展中国家问题.生产放在上海和西安。西安和上海都有组装波音737的能力。

  军用飞机研制期长,多达十几年,而民用飞机是5年左右。对民用技术人员来说,花十几年搞个发动机或飞机不可思意,一位科技人员对搞发动机要搞20年说法,说运十发动机就用了几年时间。民用飞机经常换代或增加新品,而军用飞机确长期生产。另一个是整合与封闭思路不同,上海市以前搞运十,能集中全市科技力量。军用系统比较封闭,容易受条块分割影响,速度很慢,比较浪费。以前上海市搞运十开放思路与全球系统集成策略很相近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