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驰弟。 又是失踪了好长好长时间啊,这段时间我也是挑战了一个新的岗位“航空学院赵院长”,了解我曲折经历的大家肯定知道,我自打从发动机工程师岗位离职以后,便一头扎进了飞机维修的教育领域,从147到航空专业教学,这一路走来也让我看到了现在行业发展入口端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断层。 我是2009年考入中国民航大学,那时候我清楚的记得,进校报道以后,所有身边人给我传达的情绪价值都是“卧槽,你报这个专业太明智了”“卧槽,你这工作以后稳了”“卧槽...”。而事实也正如他们所说,在大三下学期,我们学院基本上愿意走的全签好三方协议了,而那时候来招聘的航空公司更是只要你能叫的上名字的,全会过来搜刮一遍人才,到公司入职以后,老师傅们对我们的眼神也及其的饥渴,终于来小弟啦,终于有帮手啦,氛围一度让我想让我家世世代代都TM干机务。 然而现在呢,当我走进每一所大学的时候,虽然各个高校都在兴建航空专业,但是完全找不到当时我上学时候的感觉了,同学们来了以后除了茫然还是茫然,我也经常会带着家长参观学校,在介绍专业的时候,我会提高我的激情,倾尽我的所有,让家长和同学感受到航空人的热情以及航空专业的未来。但是可能我们所处的行业距离大众传统意义上的主流专业还是有点陌生,即便了解航空的,当我被问及修飞机和修汽车哪个更好时,说实话,我竟然犹豫了。 这要放在几年前,我会好不容易的怼回去,肯定修飞机好啊,但时至今日,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这就像小时候的春节一样,很难再回去了。 随着每年都有大量的飞机维修专业同学毕业,我也被咨询了很多关于就业的消息,本科毕业生进入航空公司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少,随之增多的确是考研。大专学生被各大145单位青睐,但同样也存在了很大程度的人员流失。 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现在毕业生在就业前的成本比之前高了太多,大家都知道维修执照的门槛降低了,但随之而来的是用人单位的门槛变高了,很多单位需要持照入职,而现在一个维修执照的价格怎么也要2W+,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可想而知是笔怎样的开销,最关键的是学执照需要完全脱产将近3个月,而且还需要拿到毕业证才能去考,现有的147机构数量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其实远远不够,也有很多人说147不值得干了,但是说这种的人多半可能都是考虑的147收益问题,自从66R3发布以来,我就加入了147,其实147可以做的事情远比大家看到的多,而现在很多机构也是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出路,那就是和高校合作。 在航空院校的这一年里,我接触了很多高校的领导,也合作了几所高校,有了外部机构的加持,对于毕业生来讲,相当于在校园内便解决了这些问题。很多院校也在准备筹建校内147,这其实是一个好事,如果产教融合加上学科替代能够普及化,那会极大程度的降低学生就业成本并将拿证和入职时间提前至少3个月,所以,改变毕业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家不能仅仅去逼迫用人单位,也应该回过头将问题尽早解决,不管是校企合作也好,还是什么途径,能在校内搞定的,就不要把问题留给到社会上让学生自己解决。反过来,同学们对于航空的看法肯定也会有所好转。 退一万步来讲,用人单位是要发展的,如今的状态下想让航空业恢复往日光辉,势必会有一段阵痛期的,需要让用人单位在一步一步的自我恢复,让航空在老百姓内的口碑一步一步的恢复,面对阵痛期,需要老一辈的航空人持之以恒,也需要新人的担当与坚持。 如果有人实在觉得航空专业不是想要的,大家也可以试图考虑下航空专业的其他领域,把路走宽,不要轻易放弃所学的航空,这就像足球一样,如果没有哪个时代战胜阵痛期,那么阵痛期的时间将会被无限拉长,如果出现人才断层,那可真的是越走越远了。 我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做航空科普活动,很多有我联系方式的都会留言,说已经把手伸向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其实说的没错,我们学校来咨询专业的家长和同学,都不知道航空是什么,可想而知,现在是多么需要加大对航空的宣传力度了呢,这并不是提早打广告,而是对小朋友们的职业启蒙,最起码当长大以后,看到飞机,看到机场,知道这其实是一个行业,可以不选择,但是我国的发展,确确实实需要他! 最后还是老惯例,感谢机务在线,感谢中国民航,我是驰弟,欢迎各位交朋友V15202295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