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3059|回复: 0

我的航模队经历

[复制链接]

5

主题

24

帖子

303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303
发表于 2023-2-2 14: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转自本人知乎同名账号)

转眼间进队已经两年多了,经历了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经历了疫情的沉痛打击,经历了阜新的诡异妖风,从一个只能跟在学长们身后懵懂无知的稚嫩少年逐渐成长,到现在成为了老学长,带着学弟学妹们翻山越岭攻坚克难,也算是有了一些能拿得出手的本领和成绩。时常感慨,当初加入航模队,是有生以来最为正确的决定,毫不夸张的说,这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里我找到了真正热爱的东西,接触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涉及到的事物,虽然直到现在我都没能过上一个普通大学生该有的校园生活,甚至连出校园的次数都屈指可数(除了出外场),但是这点损失和我的收获相比那真的是微不足道,我无法想象没有航模队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可能就是和许多人一样浑浑噩噩且枯燥无味地过完这四年吧。

说起我的航模队经历,这是一条与众不同的坎坷路程,也正是这些挫折和困难,成就了现在的我。就当唠家常吧,随便写写,比较长,也没什么有意思的地方,大家就当个流水账故事看就好。

我刚上大学时是个纯纯的航模小白,说是白的和张纸一样也不为过,当时的我对航空航天这方面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对航模则更是一无所知,一直都是将其和玩具挂钩的,从小到大接触过的相关事物更是极其有限,因为我初中时搞过虚拟机器人野外生存,也拿过国家级的奖项,一直以来也想往VEX工程机器人上发展,所以来大学后就想找找有没有相关的社团,但是来回把社团目录翻了很多遍,唯一和机器人挂的上钩的就是505创客实验室,而其更多的是涉及电子设计方面的东西,所以并不是很中意,当时其实挺遗憾的,也就暂时搁置了加社团的计划。而后过了一个多月,学院突然组织了一次参观校航模队的活动,就稀里糊涂的跟着去了,听着学长们介绍三个CADC项目组,介绍航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原理等等,这些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真的就和听天书一样,不过亲眼看到了基地那些只在电视中见过的加工机器和各项目组纯手工制作的比赛机还有各式各样尺寸不一的航模,倒是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看到三公斤那翼展五米多的大飞机时,真的被震撼住了,原来航模也可以做得这么壮观,记得当时我向学长们问了许多现在看来很幼稚滑稽的问题,但是学长们依然非常耐心认真的给我详细讲解,很感动,也很羡慕,只大我们一届的学长们能掌握这么多深奥繁杂的知识。之后的一周里,参观时的一幕幕在我脑中挥之不去,其实当时也没多想加入这个队伍,只是对这些印象非常深刻,也觉得挺有意思的,因为也没别的感兴趣的社团,最后就决定去试试看。

从一开始我就没对自己抱多大希望,在得知最后只招不到三十人时那就更乐观了,这可是四百多号人互捶啊,一大半还都是有基础的,凭什么轮得到一个连安定面和舵面都分不清的小白呢?重在参与,不和别人争,能学到点知识就挺好的了,我就这么安慰自己。但是吧,现实和我的预想着实差距有些离谱。

宣讲会后,我随便翻了翻笔试资料的文件夹,来都来了,那就随便学学吧,留点遗憾肯定是不会满足的。(这里算是一个转折点)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资料我越学越来劲,看懂了前一个立刻就想了解后一个(这里要表扬资料的整理者,学起来很有逻辑性,让人有继续往下学的欲望),也没多大兴趣,就是喜欢那种拨开迷雾见真理的爽快。那几天学的废寝忘食,把笔试范围内的都学透了,还是感觉不知足,就又去把那本《模型飞机空气动力学》翻着看,追着学长问问题,考前那晚更是一宿未眠。笔试完出考场的时候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很爽快,但我从来没觉得我有多厉害,我都能学会的别人肯定早都会了,结果一面的时候,学长们告诉我我考了98分,是笔试最高分,我其实预料到这个分数了,但真没想到能是最高的,当时还愣了好久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公布预备队员名单的那晚我激动的半夜才睡着,真的很开心,学到了不少知识,认识了许多学长,其实能到这一步我已经知足了,根本就没往后面想。做小电滑(小型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时挺幸运的,遇到了两位人很好的兄弟,同时我本身也很喜欢动手做东西,每天一起干活做飞机过得相当愉快(尽管经历了无数次反攻),看着一架真正的航模在我们手中从木材原料逐渐成型,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我也越来越渴望将它亲手送上天,寒假前的那段时间基本就是三点一线,上课-基地-宿舍,忙碌且充实,放假回家时就剩机身和蒙皮了,可结果却是它永远停留在了这个进度,直到现在(成为了航模队历史上唯一一届小电滑没法上天的预备队员)。

寒假开始学习绘图建模软件CAD与CATIA,这俩玩意真的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曾经感觉遥不可及的二维三维建模就这样呈现在我面前,第一节课的时候我甚至因为用CAD画了几个圆和直线就能兴奋一整天,突然觉得自己变高级了,当时还把我妈喊过来看我的“杰作”。越往后学越发熟练,最后画一个比较复杂的实例时,劈里啪啦的按着快捷键没一会儿就画完了,当时其实有些恍惚,从没想过自己能掌握这样的一门新技能。有CAD铺垫,学CATIA时要冷静多了,但有时看着自己亲手建出来的复杂飞机模型还是会忍不住的精神高潮,后面画那个飞机甚至好几天没睡觉,越画越兴奋,以前只存在于电影里的东西就这样被我一点点弄出来了,应该就是这个过程彻底点燃了我的兴趣,从这时候我突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进航模队,我想学更多的东西,很幸运的是我父母也非常支持我。我妈还调侃我说你以后要是找不到工作就用这个去挣钱吧,现在想想还真的有可能,技不压身永远是适用的。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线走,此时的我应该即将结束硕果累累的寒假生活准备返校继续小电滑的制作了,但是现实永远出乎意料且捉摸不定,一次影响无比深远、彻底打乱了所有人计划安排、甚至改变了航模队历史长河的变动出现了:新冠疫情。

疫情爆发后,学校开始执行了长达大半个学期的网课计划,我们又开创了历史先河:唯一一届考核方式大改的预备队员。没有人经历过这种突发情况,更没有人知道怎么去处理,学长们当时也都很手足无措,最后决定给我们增加学习任务,也正是借此机会我提前深入到了关于飞机气动设计方面和材料结构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些为我后续取得的成果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说实话,依我个人观点来看,航模队的培养方式其实很难让没接触过航模的小白产生对航模比较浓厚的兴趣与热爱,这种方式完全是为了比赛选拔人才。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先让小白感受到玩航模的乐趣,让他主动产生想去更加深入了解的想法,而不是一上来就扔给他一堆理论知识被动接收,这样其实是相当枯燥且乏味的,也难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很容易被劝退。但现实是残酷的,拿不到成绩的队伍是没有继续走下去的资格的,从而导致了现在这种较为畸形的速成式培养方法,也造成了每年国赛后人才流失异常严重的后果)

疫情好转后,学校安排返校了,此时离期末考试月仅剩一个月左右,本应属于我们的小电滑制作、外场飞行、CAD与CATIA上机考核全部取消了,直接参加二面,二面有个填写意向项目组的环节,因为我对于手工制作、手动操纵飞机、气动结构理论这些方面较为擅长同时也比较感兴趣,毫不犹豫地填了一公斤(限距载重空投),巧合的是我认识的学长们绝大多数也都是一公斤的,属于锦上添花吧。二面结束后等名单的那个下午可能是我最慌的一次,拿着手机一直刷新,看到名单上有我的名字时,当时那反应就和国足踢进了世界杯一样,我成为了那十几分之一中的一员,我成为了航模队的一员,猛然想起当时宣讲会上一位学长说的:进队真的不难,只要坚持到最后的都进来了,当初对这话嗤之以鼻,可此时回想一下确实如此,太多人都在中途放弃了。

此时,才算是我航模队生涯的真正开始。也是一段坎坷经历的开始。

一公斤见面会上,见到了我的队友们,也是理论上未来一年里最为亲密的人。三届队员齐聚一堂,听着老队员们讲述往年的奇闻轶事和国赛场上的紧张氛围,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愈发向往,也充满希望,了解到了往年比赛成绩都不理想后,我默默在心里定下了一个目标:把奖杯带回一公斤。在说意向分工环节时,我也是没什么犹豫的说想当飞手。(感觉挺奇怪的,每年想当飞手的人都很少,可能因为飞手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吧,还要经常背锅doge)

此时的我们其实什么都不会,但是已经进入考试月了,只能去专心复习,给手工打基础的过程只能放到暑假了,学长们也明确说了今年时间非常紧迫,相当于比往年少了整整三个月的训练。考完试进入了暑假,每年的这两个月都是决定命运的时期,新队员们在这段时间里不断成长,磨练手工、制作飞机、外场训练,几乎是半军事化的时间安排,每天都在基地里度过,开学后两机组整装待发前往国赛现场。原本应该是这样的,我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可是今年的情况总是意想不到,一位学长的留校申请没有通过,他和我是老乡,也是一位很厉害的飞手,如果暑假他不在,我们的飞行训练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没法上比赛,最后一公斤集体开会做了一个再次改变历史的决定,这位学长带我一起回家,教我飞行技术,同时也提供一些手工训练的条件。这本来是一个挺不错的决定,一举两得,能让我更加专注于飞行,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与队友们培养感情共同前行了,但是命运总是造化弄人,我和学长回到家的第二天,疫情在我们的城市爆发了,情况非常严重,结果可想而知,封城、隔离一个不少,家门贴了封条,不能离家半步,暑假计划全部泡汤了,甚至连模拟器都没法练,只能在家里干坐着,当时真的很绝望,每次当我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意外。那段时间很长,长达整个暑假,真的很痛苦,父母都在单位隔离,一个人被关在家里整整两个月,与世隔绝,看着留校的队友们不时发的训练视频,看着他们开心的在一起训练一起做飞机,那种痛苦只有自己能感受的到,仿佛一个局外人,感觉这个队伍根本就没有我这个人,甚至他们在暑假建了一个微信群,没有拉我(开学以后见了面才把我拉进去)。都知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容易胡思乱想,当时的我几近崩溃,经常去想要不然就放弃吧,这个队伍没有我照样转,但是可能我这人从小抗压能力就比较强吧,抗过了这段时光,同时也憋出了一个技能:ANSYS。

留校的一公斤负责人在得知我们情况后第一时间就改变了计划,让我学习一款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和fluent。功能非常强大,甚至只需学到一点皮毛,就能够对飞机的设计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是历届能将其掌握的队员只有凤毛麟角,甚至到现在也就几个人会,总结原因只有一个字:懒(我还是预备队员的时候以为航模队的每个人都掌握了《模型飞机空气动力学》这本书,结果发现连能掌握基本设计理论的人都很少)。这俩玩意说难也难,但那是往深了学,上手真的很容易,学一天就能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了,更不要说现在还出了中文版(我学的时候还没出,痛苦的要死,拿着手机一个词一个词对着查)。这两个月,我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软件和飞机设计理论中,也算是学有所成,不过没有旁人的影响和督促都会有惰性,中间也偷了不少懒,最终也导致学的不算扎实。

开学前那几天我度日如年,一心只想返回我朝思暮想的基地。返校后我放下行李就往基地跑,但是当即将推开基地的门时我却犹豫了,脑中闪过无数想法,我该怎么和他们打招呼,他们要是忘了我怎么办,他们学会了这么多东西会不会看不起我。最终我还是进去了,没有想象中的场景,他们看见我后非常开心的说呀你回来啦,欢迎回家!当时我眼泪就下来了,根本忍不住,长时间独处后第一次感觉到温暖与欣慰,我还是这个队伍的一员,没有人忘了我,这正是一个团队该有的样子。暑假结束后,我迅速融入到了这个队伍中,学会了使用各种加工机器,精进了软件绘图,利用cad帮助队友切割材料提高制作效率,同时深入了解一公斤的设计思路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虽然手工基本为0,但是我的飞行技术提升的非常快,从没接触过一公斤到能载5kg投二区只用了五次外场。因为疫情原因,暑假时学校全面封校了,外场也没出过,所以我回来后也算是接轨了外场训练。虽然进步快,但是压力还是很大,另一个机组的飞手是以前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滑翔机项目的冠军,飞行技术非常厉害,我得从零基础的水平去追赶。

正当一切都进入正轨,我们按部就班准备着十月的国赛时,意外又发生了,CADC组委会发通知说因为疫情原因今年比赛取消线下赛转为线上,形式为录制飞行视频和提交飞行器设计报告,时间在十二月。这消息把我直接整懵了,不过我已经习惯了,可能事情顺利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奇怪吧。指导老师组织了一次模拟国赛,所有流程都按国赛标准进行,让每个项目的两个机组互相比赛。这次模拟赛也让我终生难忘。

那天比赛时来了很多人,很多老学长们都来了,真有种上赛场的感觉,因为前几次的训练都挺顺利的,我也没多紧张,第一轮比赛载了6kg投到界外了,不过找到了感觉,第二轮时想的至少投个二区,从来没想过炸机的可能性。但是意外又发生了,当我逐渐推满油后,飞机离地爬升的第三秒,失控了,螺旋桨停转,所有舵面失去控制,水也投不下来,我就眼睁睁的看着飞机载着6kg的水袋失速,然后平平地拍在了地上变得四分五裂,我大脑一片空白,愣愣地站在原地看着飞机坠落的地方,队友们都跑过去了我都没反应,直到他们把飞机的残骸抬了回来,无尽的愧疚感充斥着内心,飞机失控是因为电调与bec间的线断了,而这个电调,是我焊的,我焊完后检查过线的强度,但可能是焊锡没上够以及起飞时的震动导致了这个结果。当时队友们都在安慰我说没事的,不是我的问题,飞机没了再做一架就是了。但怎么可能不是我的问题,飞机是我飞的,电调是我焊的,在我手上炸了那就是我的问题,看着队友们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天的飞机就这么没了,那种痛苦与内疚无言以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想当飞手的人少,这样的场景可能要经历很多次,这些感觉真的很难承受。那天回去后,我向全组人发了一个誓:我会焊出全队最结实的电调。而我也做到了,经我手的电调再也没出过任何问题。这次经历也让我成长了许多。

十二月线上国赛,比赛的名额是8个,但不同于正常国赛的地方是不分机组,也就是说8人只需要提交一个飞行视频即可,说难听点这种比赛方式就是官方为了不让比赛断代搞出来凑数的,水分大的离谱,但这也是我们冲奖的好机会(虽然没什么含金量)。因为负责人觉得我们这一届人飞的水平都不行,但是我们刚好又是8个人,最后就决定让一位学长占用一个名额去飞,这就意味着我们8人有一人要让出参赛名额和获奖资格(现在想想觉得挺离谱的,该谁参加就应该谁去参加,即使成绩不理想也是努力的结果,不过当时我们也没怨言,毕竟出成绩是最重要的)。本来是打算抽签决定的,但是最后我自愿让出了这个名额,因为我觉得我没有留校,没有尽到自己一公斤队员的义务,让出这个名额理所当然,但是谁都是自私的啊,我当然也很想参加比赛,也想拿奖,但是我不能对不起其他任何一个留校付出了两个月努力的队友,所以即使不甘心,仍然让出了这个名额。

但是,让我2020年最生气的时候也到了,理论上来说我不在参赛名单里,这个比赛和我已经没有关系了。比赛录视频那阵恰好赶上期末考试周,原本我的任务就是写一写飞机设计报告,做一做飞机的结构分析,就没什么别的事了,我原以为以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就算考试复习时间紧,出几次外场拍个视频很快就弄完了,结果到临近考试那两周,有考试的全去复习了,没人准备外场,没人安心做飞机,人心全散了,每天我都第一个往基地跑,想着能不能帮到什么忙,结果一到基地一个人都没有,那种感觉的真的挺难受的,说真实一点就是悲哀,为这个团队感到悲哀,那一两周,我们这届就只有两三人还能在基地,其他人基本就是赶完工就走。出外场,连着好几次,零下十几度顶着刺骨的寒风出去拍视频,也是我们几个,只有我们几个,直到考试前三天才把视频交上去,接着就是连着五天考五门的期末,结果就是挂了一门课,可能成为我大学四年唯一一门挂科,我为了这个队伍付出再多我也不在乎,但前提是这个队伍还有值得付出的地方,比赛名单里没有我的名字,我付出这么多我到最后什么荣誉也得不到。我没有过多责怪我的队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这里付出全部,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应的使命感。比完赛后队里举行了换届竞选,我成为了航模队实践副队长,主管公益和实践活动(因为疫情也没怎么搞,可以说是最闲的职位了),同时也成为了管理层的一员,开始共同策划招新事宜。到此,结束了我在航模队的第一年。

刚进队那会我接了一个大创项目,本来是跟着学长做的,结果发生了点意外(习以为常了)就变成负责人了,更离谱的是只有我一个人做这个项目,说实话大创其实挺水的,只是想过的话很简单,但是我觉得既然做了就好好做,做出来一个能实现设想功能的成品。所以寒假我又留校了,一个人在基地学习、设计、计算、画图、3D打印零件、切木材、制作,这段时间应该是我提升最大的一次,一个人从零开始设计一架飞行器并做出来,将以前学习的气动结构设计知识真正运用并实践了,手工能力的欠缺也在这段时间里迅速提升上来。这个项目我做了很久,毕竟只有一个人,啥都得自己干,一直到结题答辩(开学后期中左右)的前一天晚上才完成,非常的极限,那天晚上为了做答辩ppt通宵了一整夜,前面还用了一周时间写了将近一万字的研究报告和专利申请书,最终也是顺利通过了答辩并结了题,同时也顺利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获批,算是一次很有意义的阶段性成果。

寒假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F3A,一位学长卖给我了一架35级的小泡沫3A,使我迈入了另一个领域的大门,当时我第一次看见F3A飞行就喜欢上了,觉得很优雅很漂亮,反而觉得3D特技比较花里胡哨和暴力。下决心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不过当时技术实在是不行,第二个起落就把飞机炸了,现在想想当时那操作是真呆。开学后回到学校里我买了一架FMS的70级泡沫3A,在学长的教导下逐渐入了门,学习了一些基础的3A特技动作,到了十月份从国赛回来后,我一咬牙装了一架70级的雅典娜,正式走上了F3A这条路。

本来开学后的这段时间是要忙招新的,但是因为我要做大创就没有参与,这也导致后面队伍里出了不少问题和矛盾,就不细说了。

一公斤招了七位新队员,因为去年国赛名单里没有我,所以今年是我带着七位新队员一起上国赛。招新完成后,开了见面会,我坐在主位上看着周围新招的队员们,心里很感慨,一年前的我也像他们一样坐在下面听着学长们讲述,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我暗自发誓一定要把他们带出来(我们这届因为没经历过国赛,一放寒假彻底散了,正常情况应该是每一位老队员都留下来手把手教新队员,但是只有现在的负责人和我还有另一位留下了,其他人可以说是退队了,而真正带着一公斤走的只有负责人和我,甚至暑假那阵我成负责人了。我把希望全寄托在新队员身上了)。

原本我和负责人的分工是很明确的,说简单点就是他管内场我管外场,他负责教手工制作和结构原理,我负责外场训练和气动原理,设计新飞机和优化也是我们一起进行的。一开始我们配合的挺好的,教学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自从他谈了对象,人就不对劲了,经常莫名其妙失踪,到后面就彻底不来了,相当于是我一个人承担了所有任务:设计新飞机、画图、制作、教学,还要出外场练飞,我把一公斤所有人的活都干了一遍。这一年的我可以说是把整个人透支了,画图画到深夜都是家常便饭,不过最后的结果说明这些都是值得的。

这一年的进度完全是失控的,如果宁波分站赛没有取消,我们可能就与国赛无缘了,因为就在原定比赛日期的前一天,我新设计的飞机载了6kg就在空中解体了。今年的一公斤设计算是我们建队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过去三年的国赛都用的是16年设计出来的老机型,采用的都是纯木制结构的设计,但是今年指导老师下了死命令必须把复材梁搞出来,直接导致要重新设计一架全新的飞机(因为老设计又复杂又难做,一架要做七天而且很难保证质量,而后面我们的复材梁飞机工期只有三天且新的设计对手工的要求降低了许多),复合材料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掌握的工艺又无法在其上应用,所以这个探索的过程一直持续到国赛前一个月,才摸索出来了一个较好的梁的制作工艺和设计,之前一直都在重复试错的过程,整整半年,做了无数架飞机炸了无数架,基本出一次外场就要炸一架,到后面都炸麻木了,甚至新队员觉得炸了才是正常的。那段时间我的压力非常大,所有的设计都是我做的,每一次炸机我的心都在滴血,都是对我的设计的一次否定,新队员们的状态也非常低迷。当时炸了许多架飞机后,我就不让他们继续做新的了,我把现有的设计全部推倒重来,融合了老飞机的一些优点,重新设计内部结构,同时因为重量减不下来,我做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去掉D盒,将蒙板换成许多桁条来支撑蒙皮(经过实际检验预想中的不抗扭问题并没有过度影响实际飞行)。最后成型的时间极限到什么程度呢,国赛前半个月,才最终确定国赛机的设计,当验证机做出来并且静载到12kg动载到8kg时,我哭了,这就是一次赌博,而我赌赢了,当时我脑子中只有一个想法:一公斤终于有希望了。这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们通了无数个宵,最后终于做出来了六架国赛机,我当时连着7天没有睡觉(没开玩笑,我都不知道我怎么扛过来的,最后一次外场测试的时候我已经快看不清飞机了,差点拿着控晕倒,最后有惊无险的降下来了)。出发去国赛的前一天晚上,所有人在基地检查飞机收拾东西,凌晨装车出发,开始了阜新国赛之旅。

坐上大巴车的那一刻,积压的疲惫感让我再也动不了了,如释重负,我尽力了,所有人都尽力,我根本就没去想能拿到什么成绩,能参加比赛就已经值得了。车上那觉是我那个月以来睡得最香的一次,不用考虑进度,不用去想外场,不用担心超重,什么都不想。

这次去阜新的所有人都没有参加国赛的经历,我们的见识仅限于基地,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所以一下车后,看到计量大学在调试搜救的直机,所有人都感觉很新奇。入住宾馆后,有种和世界接轨的感觉,周围都是来自不同高校的同僚,看到了许多眼前一亮的飞机设计,与不同学校的队员们沟通交流探讨研究,着实是大开眼界(其实许多很好的设计都是很简单的,但是不与别人交流就会限制住自己的思维,习惯了自己的设计后很难想到一些更优良的设计)。

到了一公斤比赛的那天,离谱的事又来了,前几天都很好的天气今天突变,气温直线下降,大概只有4℃,而且从早上开始就一直刮大风,风力甚至超过六级了(按理说这种风力应该停赛的,但是组委会说因为疫情原因比赛日程排不开,决定硬比)。风力大到什么程度呢,五十多所学校参加了一公斤项目,一共一百多个机组,一百多架飞机,第一轮比赛结束的时候只有不到十架是完好的,其他的全炸了(今年的比赛外号叫做:一公斤排队上刑场)。

我带着组员在比赛前一天适应过了大风中组装飞机,但是在赛场上总会遇见以前没出现过的问题,我的机组比赛中组装飞机时,最后拉扎带紧固水袋的过程中,投水绳被拉断了,我进队到现在从来没见过投水绳还能断的,可能比赛时因为温度过低绳的强度下降了。绳断的一瞬间,我的手因为惯性直接把中段机翼的前缘部分连着翼肋桁条砸碎了,当时我们直接愣住了,从来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而且是在赛场上,过了几秒我举手叫裁判,我说我们第一轮弃权,但是裁判真的特别好(因为天气恶劣的原因裁判们管的也很松),他说你们先别弃权,看看能不能修,做完静载去等候区继续修都可以(按理来说组装时间结束后是不能再碰飞机的),我听到后真的很想抱着裁判亲一口,我们把碎掉的轻木都收起来,顺利通过静载测试(我们可能是全部学校里唯一一个还没上跑道飞机就坏了的)。在等候区我们争分夺秒地修飞机,拿着碎木片一点一点修复,在那个环境下修飞机是很艰难的,那么大的风飞机都放不稳,502拿在手里一直在抖,点出去的胶甚至还没凝固就被吹走了。临上跑道的前一刻,我们修完了。上场以后说一点都不紧张是不可能的,各个学校几百号人围在后面看,还有现场直播,那种气氛只有在现场才能感受到,再加上前面发生的意外,我当时的心态是受到一定影响的,况且这么大的风我们也没怎么经历过,起飞后的第一个弯遇到了侧突风,飞机被吹到接近九十度了,为了保飞机我选择把水投了,复飞了一次成功把飞机降了下来,只拿到了0.2的降落分,不过当时的环境下,只要飞机能正常降落就已经很厉害了(说白了今年的比赛纯粹就是比飞手水平,完全体现不出来飞机设计的优势,能载到10kg以上的学校都选择了8kg左右的重量,哦对,我选择了8.3kg的载重),当时所有人都在给我们鼓掌欢呼,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我们的另一个机组载重6.5kg,在第二个弯的时候飞机解体了(飞手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学弟,他的水平说实话还不足以应付这种大风,不过以前也带他专门在大风中训练过,所以才有了第二轮的成绩)。

比完第一轮后我其实已经对比赛不抱希望了,当时就想的重在参与吧,带他们来见见世面帮助也很大,我也破釜沉舟决定第二轮继续载8.3kg,我让另一个机组换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重量5.5kg。不过可能就是风雨后才能见彩虹吧,第二轮,我的机组上场后组装非常顺利,经过第一轮的比赛我也逐渐找到了这个风力下的飞行手感,起飞后通过大舵量不断调整飞机姿态,顺利完成了航线飞行,投了三区,成功降落。签完字后还有种不真实的感觉,绝地翻盘,从空手而归到个人季军就用了2分钟。下来以后我和武哥(我们的带队老师)热泪盈眶地拥抱,这一年没有白费。另一个机组也是超常发挥,飞手开挂了一样异常生猛,投中三区后同样顺利降落。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总会出其不意。通过两机组成绩叠加,我们拿到了团体亚军,个人季军的成绩。创造了一公斤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这个高度我以前想都不敢想,这几年的成绩也都徘徊在三等奖(四十名开外),一年时间突破到了这个高度,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吧,也让我们学校跻身进了一公斤项目的第一梯队。

把队伍带到这个高度,我也能安心退休了,未来是属于新人的。这一年我的努力并没有付之东流,也为一公斤留下了一些技术铺垫。同时,新的一年我有一个更宏大的目标:毕业之前自己搞出来一架大飞机(三公斤)。

以上就是我目前的经历,这两年在航模队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收获了友谊,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技术,也收获了沧桑。快要毕业了,希望航模队在我走后也能继续砥砺前行,创造新的奇迹!

(回看了一遍真是写的又臭又长还是篇流水账,本来想再改一改写的精简一些,最后还是放弃了,把心里想的全写出来才是最真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