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大佬昨天赏赐的热门,真的没想到一次偶然的分享可以激起大家的回忆。
昨天的故事我们讲到了我告别航线进入工程,其实就像很多前辈昨天评论的一样,进入工程对于我们来讲虽然有好的地方,但是这条路真的并不好走,因为这意味着又一次的从零开始。
时间回到昨天文章的最后。
我从哈尔滨坐上飞机的那一刻,我已经没有了当初来这报道时的那股兴奋,取而代之的是看到飞机关舱门,我在想滑梯要预位了,看到飞机缓慢移动我在想空调引气是不是该关闭了,听到发动机启动的声音以后,会不自觉的把鼻子凑到空调出风口,来“享受”那转瞬即逝的滑油味道。这些场景我似乎在每次送飞机的时候都会想起吧,原来坐在自己曾经维护过的飞机里是这样的感觉,说不上新鲜,但少不了的五味杂陈。
随着飞机一点点的滑行,以前熟悉的停机位就像在跟我道别一样,每一瞬间的画面都是那么的清晰,也许在其他乘客眼里,这些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数字,但在我眼里,这些是我的战友,就这样飞机起飞了,哈尔滨再见!
一路无话,飞机准时降落在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与我当初落地哈尔滨不同的是,这次没有了热情同事的迎接,我带着比自己还要重的行李坐上了出租车,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的是天津机场是全国为数不多离市区很近的机场,完全不需要走高速,如果你想的话,出了候机楼就可以看到市区的高楼大厦,但我要说的是这里的出租车!10公里的路程他们甚至不屑于载客,会要求换另外一辆车,而当你态度强硬的时候,他们便会极不情愿的起动发动机,并且在离开管理人员视线后第一时间和你说“兄弟,都不容易,你给加10块钱吧”。(后来的我每次遇到态度客气的司机师傅,我都会答应他的要求,直到滴滴打车的出现)。
当然这些都是小插曲,我顺利的抵达了总部,说实话和我想的不太一样,这里非但没有所谓的恢弘大气,甚至还有一点...寒酸。不出意外,我再次被安排到了当初告别的员工宿舍,本着给领导留下好印象的想法,我安顿好后第一时间给主管领导(工程经理)打了电话,结果对面接电话的声音明显是“没睡醒”,自然我得到的答复也不会很圆满“你在宿舍自己准备两天吧”随后电话就挂断了。挂断的瞬间我感到了一种凄凉,但是很快我就释然了,因为我想起来了,特喵的今天是周末,这也是我一年多时间以来首次认识到,原来飞机维修还有周末。
转眼间来到了星期一,我们是八点半上班,我按照航前一个半小时进场的要求,7点钟准时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然而我发现...所有办公室的门都是锁着的,没错我又一次的提醒了自己,我现在不是航线了,我要适应。随着新同事一个一个的到来,虽然我现在都不认识他们,他们也都不认识我,但是我发现了一个统一的现象,就是每个人在路过站在饮水机旁边的我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用余光扫我一下,这大概就是对我的欢迎吧。
八点钟,我终于进入了办公室,令我意外的是,办公室里!居然!有个!女生。
我下意识的退出了门,再次确认门牌号,没错是这。
也许是个小细节,但这真的是我第一次在维修圈见到女生,简单的打过招呼,他(应该是她)带我去了工程经理办公室,我们当时的工程经理也是一位姐姐,和她一个办公室的是当时主管发动机的工程师(这个人后来成为了我7年的师傅),经理很热情,和航线不同的是,她把整个维修体系从小白级别一直介绍到我懂,用了整整一上午,而这段谈话,也真正的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是有多么的菜。
来不及消化,马上就进入了紧张的工作,我从事的第一个和工程有关的工作是整理资料,这真的是一项非常枯燥,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我知道了什么是严谨、细心,就这样,足足整理了一个星期,我把所有飞机和发动机各种资料都一一认识了一下(如果你们问我工程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现在依旧会回答你们,整理资料)。
有了这些基础,我开始编了第一份工卡,师傅把编工卡的注意事项和我说了以后,我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开始了第一次尝试,在我认为一切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我把工卡提交到了审核,然而不出意外的话一定会出意外,师傅拉着很长的脸把我叫了过去,在一口气的时间内连续指出了几乎10条错误,我的天,这可是我穷尽必胜所学编的工卡,没想到连被打分的资格都没有,不过确实,师傅说的都是对的,字体不统一、文字表述不准确、签署线没对齐、工具航材遗漏、工序逻辑错误,等等诸如此类的错误,让我刚准备从低谷中爬出又狠狠的被摔了回去。而这还远远没有结束,就这一份工卡,我被退了7次。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每一项工作在最开始做的时候都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教育(实在找不到太文艺的词),但是每一次被教育,我都发现自己成长了,这也许就是行业的魅力,我知道了一个SB的评估需要考虑安全、飞机构型、成本、人力等等诸多要素,常常一份文件评估需要几天甚至是几个星期的调研,而这一切都是出于两个字“严谨”,这也是我的老领导经常教育我的,收益终生。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渐渐的认识了这里其他部门的同事,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体系工作,和维修口各部门对接,和飞行、签派、航材、安全等公司其他部门对接(尽管其他人管这种对接叫踢皮球);和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发动机制造厂对接,也就是这个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民航业是一个多么庞大的群体,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个社交网,人脉圈一点点的壮大,技术代表、商务代表、厂家设计、国外同行、各公司业务人员,各公司工程人员,我清楚的记得我有一个专门的夹子,里边全是名片,而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也第一时间知道了民航领域的可发展性远比我们现在认识到的宽。
7年时间可以改变什么呢,这个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总结7年的工程经历,我会说“外界纵有千般好,此生无悔入民航”
7年时间里我结下了深厚的同事情,不论是航线还是工程,还是其他部门,我真的感到了朋友的温暖,一个眼神就可以约一顿酒,连夜接到需要支援的电话,会不假思索,立刻起身前往机场,无数次通宵、无数次攻坚克难,这些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得到的,我真的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这7年的每一个瞬间,似乎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每一位曾经传授我技能的,请允许我称呼你们“师傅”,感谢这段经历,在这里也要给很多处在迷茫期的同行说一句,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经历过的,你们看到别人的安逸,只不过是大家挺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迷茫期,坚定自己的信念走下去,不抛弃不放弃,民航业,海纳百川,我们终将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里,我也要真心的送给以前的同事一句祝福:老领导、同事们,珍重。
因为在2020年8月,我离职了...
写的有点投入了,不知不觉啰嗦了这么多,文章有点长,大家辛苦啦,也请大家允许我平静下心情,明天同一时间,敬请期待。 年轻时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