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馒头机长(mentor pilot)的一个视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说的是B737垂直尾翼上的一个特殊的部分。请看B787和B737的对比图,仔细看垂尾前缘,B787几乎是直线切入机身(除了一点必要的过渡曲线),而B737却多了一个明显的三角形部分,这部分就是“背鳍”(dorsal fin)。
注意哦,这个名字虽然是从鱼类身上借鉴而来,并且鱼的dorsal fin是背部凸起的整个鳍,但到了飞机身上并不是指整个的垂尾。呐,上面是手册图(SDS 55-00-00)。
B737-100/200时代,似乎就有dorsal fin的影子了。不过我们从图片里可以看出,其实那个区域并不明显,不如说只是为改善气流而增加了过渡曲线。那时候的发动机——就是那个长筒状的普惠JT8D——动力比较小,因此对于垂尾面积的需求就不那么大。发动机的动力与垂尾面积的需求有多大关系呢?假如你单发了,需要垂尾来帮助进行偏航控制,就知道有多大关系了……
后来的B737动力升级了,所以呢,垂尾面积要设计得太一些。方法之一就是把垂尾拉高一点呗,但是当时一些主要的客户比如西南航空公司就不太开心了:我原来修好的机库是按着B737-100/200设计的,高度就那么多了,垂尾再高怕装不进去,你看看能不能给我来个“旧瓶装新酒”?波音公司想了想,不能拉高那就拉宽(prolong)吧,往前抻。
不过天才的设计师并没有简单地进行等比例的变形,而是单独地把前缘最下端的一部分往前拉,形成了类似于战斗机的“双三角”形态。这样一来,除了面积增加之外,还带来了空气动力学上的一个好处:更接近机身的、斜度更大的这部分dorsal fin相对更不容易失速,这改善了整个垂尾在高速度情况下的稳定性。
当然了,同样是为了增加垂尾的总面积,也有一些飞机使用“腹鳍”(ventral fin)方案。主要见于一些动力靠后的小飞机,例如上面这架。
ATR 72使用了背鳍方案。
协和超音速飞机也选择了背鳍方案。
就这些。最后是本号的传统互动环节:
-
为什么飞机要有垂直尾翼?
-
B737-300使用背鳍方案了吗?
-
B787为啥没继承这个优秀的设计?
-
A320为啥也没使用这个方案?
-
C919呢?
-
对不起,差点忘了大家都关心的B737MA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