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1695|回复: 0

中埃合作生产K8E飞机项目

[复制链接]

3579

主题

5577

帖子

3852

积分

元老

领航世界的A38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852
发表于 2007-6-19 08: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防城港
飞越金字塔
——集团公司张洪飚总经理、中航技付舒拉总经理陪同吴邦国委员长
考察中埃合作生产K8E飞机项目

 2007年5月20日,全国人大吴邦国委员长开始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下午4点30分,吴邦国委员长等中国贵宾来到位于开罗南郊海尔旺区的阿拉伯军工生产组织(AOI)所属飞机制造厂,专程考察由中航二集团、中航技与埃方合作生产的K8E飞机项目。这是目前中埃两国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被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誉为“埃中国防工业合作的典范”。
  主办本次重要活动的是AOI、中国商务部和中航技。中航技根据商务部的指示,对活动进行了精心策划与运作。在埃方协助下,临时在制造厂总装车间外面搭建了可容纳数百人的白色大棚。棚内正面是一个以蓝色为背景的巨大横幅,上面印有“友谊、和平、发展、合作”字样以及天坛和人面狮身像图案,昭示着尼罗河与黄河流域两大古代文明在现代的激情对话。大棚后面悬挂着用中阿两文书写的“中埃友谊万岁”红色标语。
  吴邦国委员长下车后,与早就在大棚入口处迎候的中航二集团张洪飚总经理、中航技付舒拉总经理、洪都集团吴方辉董事长亲切握手。AOI主席哈迪姆·瓦黑巴中将与张洪飚总经理先后在欢迎仪式上致辞。张总致辞中特别强调,吴邦国委员长主管军工期间曾对K8E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随后吴邦国委员长一行饶有兴趣地观看了由中航技专门制作的纪录中埃航空合作的电视专题片。
  仪式结束后,吴邦国委员长步入飞机部装车间,车间入口处的展桌上陈列着K8E飞机零件,制造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马增与洪都集团副总工程师叶祖德站在展桌前介绍这里的生产情况。吴邦国委员长在编号为6381的K8E后续合同首架交付的飞机前留影,然后在总装车间尽头一张摆放着中埃两国国旗的白桌后坐下,张洪飚总经理、付舒拉总经理站在两旁,目睹委员长欣然题词“中埃合作展翅腾飞”。笔锋落定后,吴邦国委员长兴致极高,与AOI主席、张洪飚总经理、付舒拉总经理又交谈了15分钟,他说:  “我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时候就主管军工。我看到K8E合作生产项目很成功,我们可以在这个良好基础上继续开展新的合作。”
  吴邦国委员长的车队离去前,在场人员看到商务部魏建国副部长从车窗里探出身子,用国人特有的拱手姿势,向挥手送别的中航二集团和中航技人员致以谢意。至此,吴邦国委员长出访埃及的视察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次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头条报道了吴邦国委员长视察埃及K8E合作生产厂的画面,国内主流网站上相继出现了吴邦国委员长与AOI主席、张洪飚总经理、付舒拉总经理交谈时的照片。
为了穿越两大洲的第二次握手
  众所周知,中埃友谊源远流长。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先后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位中国最高领导人见过面;而中航技的第一个航空外贸合同就是与埃及签署的。在中航技驻埃及代表处里,悬挂着公司历任主要领导来此工作时与埃方高层的合影照片,真实记录着近三十年来市场开拓的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初,与埃及的老合同已结束而新项目尚未找到之际,中航技新任驻埃及总代表曾受命“救活埃及市场”重任来到开罗。1995年12月当获悉埃及空军学院训练用捷克老式L-29教练机全部到寿,且在用的新L-59又因技术原因全部停飞时,中航技果断决策,不失时机地向埃军方推荐了国内已研制成功并出口到国外的K8喷气教练机。埃及人信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打动埃方,中航技把两架K8海运到这里,当着军方高层的面作了精彩飞行表演。随后埃及空军司令表态,不仅要采购K8飞机,而且要实现本地化生产,借此恢复已中断多年的埃及航空工业。
  此后双方合同谈判较为顺利,但最后卡在了埃方坚持要作“飞机尾旋”这一颇具风险性的课目上。时任中航技董事长的刘国民亲自赴埃,终于与埃方达成协议,这一课目的试飞在中国进行。性能优越的K8飞机不负众望,埃及飞行员在南昌一次试飞成功。当飞机改出尾旋平稳落地时,K8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当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克服了所有K8进入埃及市场的障碍后,刘董事长送给埃方定夺人物之一莎菲克中将一套文房四宝,其中在那个精美的印章上,用中文刻有“莎菲克之印”的字样。中将心领神会,这个项目到了该一锤定音的时候。
  尽管如此,中航技还是严格按照埃及空军教练机全球采购招标方式,仅完成的标书就装满了8个木箱,每个木箱重34公斤。在中航技战胜了意大利和捷克两个竞争对手后,又按照埃方要求在原K8平台基础上作了相关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将与埃及合作生产的机型命名为K8E。
  为了这第二次握手,中航技跨越两大洲,整整用了7年时间。

市场双赢才有旺盛生命力
  K8E合同于1999年12月27日签署。这是一个包括合作生产80架飞机、建立一条具有本地化生产能力的飞机生产线、一个飞机研发中心和建立飞机综合后勤保障系统的一揽子合同。通过该合同执行,埃方不但具备了月产两架K8E飞机的生产能力,而且最终达到了本地化94.3%的机体生产份额。
  K8E合同一改以往中航技将国产飞机整机出口的模式,采用了中埃合作,在用户本土(埃及阿军工组织所属飞机厂)分阶段生产。此举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中国航空工业首次以生产许可证方式,实现了国产飞机成套技术出口的突破。而对埃方来说,通过与中国合作生产K8E,并由此获得相应的技术转让,从而逐步恢复其中断了多年的飞机制造能力,最终实现其本国航空工业的振兴。2004年11月当80架K8E生产合同即将结束时,中航技又与埃及国防部续签了新购40架机合作生产合同。由此可见,K8E是一个中埃双赢的项目,因而也得到了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双方最高层将K8E定为21世纪两国战略合作项目之一。
  中国国家领导人一直关注着K8E项目并作出重要指示。2000年1月6日,时任国务委员吴仪题词:“望你们一定按照守约、保质、重义的原则,打出我们的信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航二集团领导下,洪都集团积极执行合同,派出专家组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埃及生产现场指导工作。他们坚持 “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友谊第一” 原则;牢记“技术支持、质量监督、现场协调” 三大职责;抓好“项目、基础、人员” 三个管理;达到“认识、目标、行动” 三个一致,为K8E飞机项目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