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1249|回复: 0

聚焦国产大飞机项目

[复制链接]

3579

主题

5577

帖子

3852

积分

元老

领航世界的A38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852
发表于 2007-6-12 12: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防城港
中国航空工业准备好了吗?
  2007年的春天,业内最为如火如荼的话题当属大飞机项目。政策干预、风险承担、利益纠葛、科技重点┅┅ 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在大飞机立项的同时,我们的航空工业是否真的已经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定位:走中国自己的路
  倪金刚博士一再强调,“我们的大飞机项目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他认为,“首先我们要正视与国外航空工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怕从零开始。这就如同解微积分方程一样,如果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还解不了微积分方程,那么就必须把我们所缺少的知识先补上,一点一点探讨;不能追求跳跃式的跨步走或走“拿来”式的捷径,而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客观的认识自己,路走对了,那么我们一定会追赶上,关键还在于我们走的方向一定要对。”
  另外,体制问题不只是大飞机项目所面临的困绕,在中国各个领域,我们都需要面临大胆的革新,真正从计划经济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我们不断改变观念的同时我们的现有体制也需要有所突破。
  “从建国到今天,航空工业并没有完全走出来,存在客观原因,但也走过许多弯路。现在大飞机项目应该让我们好好审视一下昨天,不只是需要他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迈出这一大步后,如何接轨国际,如何长远发展。今天的波音和空客也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才有现在的规模,我们也需要在竞争和实践中探索。”与此同时,倪金刚博士认为,“在大飞机项目中应该起用新人,以科学发展观实施管理和运营,贯彻新的观念体制思想。国家下决心准备对大飞机项目投资500~600亿,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他的价值,为国为民造福,才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如果体制不对、思路不对,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性的大飞机项目不能不令人担忧。”
  但随着我们国家自身实力的增强,对航空工业的发展以及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就拿去年的歼-10来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家和政府把大飞机项目做为一个战略项目,期望可以带动一个产业以及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倪金刚博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下决心投资造大飞机,那么要想项目成功引进新的机制体制对此至关重要。”
  导向:以市场为中心
  ARJ21新支线飞机被定位为中国航空工业向民机产业走出的第一步。目前国家确立的大飞机项目有大型运输机和大型客机两个机型,接下来要走的关键一步是如何迈入市场,尤其是针对民机。
  倪金刚博士认为,“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他无形,靠实力说话,凭产品说话。”
 “并不是说在中国的市场只属于我们中国所有,他是全世界的。我们一定要调整自己,在民机市场更是需要这样。大飞机项目必须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不走市场和用户的路线,这个项目的运作就必然会造成偏差。而如果项目不成功,则前功尽弃,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使我们与西方航空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可以看出,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不仅对大飞机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而且对我们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试想如果我们的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那么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自然都会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我们的实力还不强,但也不用去和国外发达国家去比较,而应该和我们自身的实力比较,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脚踏实地的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这是中国大飞机的出路。我们要做的是面对现实,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中国必须研究开发出自己的大飞机,这也正是这个项目成为国家战略项目的关键,国家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和世界市场发展的期待。

国内发动机等待一次井喷
    大飞机的动力问题是这个项目的一个要点,如何解决大飞机的“心脏”问题是个关键。
  倪金刚博士认为:“发动机相对中国的飞机来讲有些滞后,中国航空工业整体发展要落后西方50年,缺少整体的规划和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一方面的原因。”他紧接着讲,“在大飞机立项的同时应该把发动机同时立项。发动机也一定要用国产的。我们要追赶行业发展的步伐,在目前存在差距的同时,我们先要看清自己的现状,只要我们一步步走,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总有一天我们会成功。不怕落后,就怕不明白为什么落后。我们航空工业的发展之路一定要自己走,这也正是为什么当今一再重视和强调要自主研发的原因。”
  一直致力于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倪金刚博士表示,“在中国,航空发动机是非常有潜力有希望的一个行业,尤其在中国目前这种形势下,多少代人都在为之奋斗,而至今没有突破难关,这就象是在开采石油,我们的脚下就是一个容量无限的巨大航空油田,开采过程也许很严峻和漫长,也可能一下就开采到,但不论是时间长短,过程艰难,一旦成功就会是一个井喷。”
  最后倪金刚博士强调,“中国目前在役的飞机,基本使用的都是仿造或引进国外的发动机。如果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发动机研究开发出来,就军用市场而言就很可观,国外厂商是很难进来竞争的,市场很大。而比军机市场更大的是民机市场,这个油田是客观存在的,是巨大的,就看我们怎么把他挖出来。井喷的日子或许为期不远了,谁将中国的航空油田开采出来,谁就将成为中国航空业界的民族英雄。”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