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3488|回复: 2

[通用经验] 何控制飞机维修成本

[复制链接]

28

主题

29

帖子

20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09-8-8 17: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吉林白城
航空公司作为民航运输企业,其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造成了民航企业始终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今年以来,国内航空公司的票价战愈演愈烈,硝烟四起;而来自于国际的航空大颚们和国内新崛起的节俭型航空公司也在试图瓜分航空运输这块大蛋糕,所以航空公司面临生存和竞争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低成本经营一直是航空公司追求的目标,降低成本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大事。降低成本不仅增加了航空公司的盈利空间,而且可以相应的降低运输价格,增加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客货流量并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收益水平不断增长的良性循环。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航空公司在如何降低成本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和策略来降低成本,并设定了自己的目标。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目标是让运营成本低到能和汽车竞争,他们也的确做的非常出色,跻身于美国四大航空公司之列。
现代航空运输公司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在确保飞机维修质量和提高飞机的完好率、日使用率的同时,更要加强维修成本控制,降低维修费用,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过航空工业近二十来年对维修成本的分析研究以及大量的成本调节控制工作,维修成本有显著的减少,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从中受益,并已经认识到维修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 维修成本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多,在公司运营成本中占了很大比重,且有较大的弹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系统工程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维修成本还有很大的控制空间。维修成本的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探索的过程,是各个方面都需要努力和协作的工作,就控制维修成本而言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入手来分析和解决:
 第一,要重视飞机维修方案的及时更新。
在飞机的航线维护和定检维护中,要完成例行的和非例行的维护工作。与这些维护工作对应的是维护任务卡和非例行工卡。维护任务卡是根据飞机维护方案制订的,而非例行工卡是维修单位技术部门根据某个特定的维护需要制订的。非例行工卡的编制应该注意时效性,当编制非例行工卡时所针对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应该及时地停止执行非例行工卡。同时,还要注意非例行工卡是否与例行工卡存在重叠,应该取消与例行工卡重叠的非例行工卡。
 航空公司维修方案的制订主要是以飞机制造国管理当局批准的维修大纲(MRB Report)和飞机制造厂家提供的维修计划文件(MPD)为依据。在制定初始维修方案时,必须体现维修大纲规定的维修要求。飞机制造厂家为方便航空公司实施维修工作 ,将维修大纲规定的维修要求以更易于操作的格式、重新编排后以维修计划文件的方式提供给航空公司。 维修大纲是局方批准文件,而维修计划文件无需局方批准。维修大纲中包含的维修要求是根据航空运输协会(ATA)维修指导委员会(MSG)分析逻辑得出的,从1968年到现在已经诞生3代分析逻辑了,分别为MSG-1,MSG-2和MSG-3。现在广泛使用的、用于指定飞机例行维修要求为MSG-3分析逻辑。基于MSG-3的飞机维修大纲规定的维修要求是针对飞机系统或分系统的维修工作(润滑/勤务、操作检查/目视检查、检查/功能测试、性能恢复和报废等)。MSG-3 的分析逻辑是针对维修工作的分析逻辑,分析工作是从飞机系统(System)→ 分系统(Subsystem)→ 零部件 (Component)→ 组件(Unit) 的这种从大到小/自上而下的流程。只要可以为上一级的管理层面指定一个适当的维修工作,就无需再对下一层面指定维修工作。MSG-3分析逻辑充分考虑了维修工作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  随着航空器的设计改进和维修控制手段的提高,航空器的维修已不局限于依靠给定航空器部件的寿命和分解检查而保证安全裕度的传统维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某些航空器部件或系统出现故障而不需要事先进行预防性维修,这样不但同样能保证航空器的飞行安全,还大大地降低了航空营运人的运行和维修成本,如按照MSG-2逻辑决断得出的“状态监控”维修方式和按照MSG-3逻辑决断得出的一些维修任务。这些维修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进行任何工作或比传统的维修方式简单了,相反,这种维修方式的选择需要有较强的维修管理和工程能力为基础,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可靠性方案来持续监控航空器部件和系统的状况,使其能达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由于机群的规模限制,一般的航空公司还很难做出这样的改变或者做出这样的改变需要长时间的可靠性数据积累。然而,如今波音飞机、空客飞机和麦道飞机遍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与那些大型以至于巨型机队的交流,获取相同机型的改进后的维修方案是可操做的。
 建立一个过硬的工程技术队伍是解决飞机维修方案及时更新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技术队伍,那些有关飞机维修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将会得到系统、科学、合理、及时地解决。一个良好的技术队伍不只是将飞机出现的问题以最快的速度给予解决,还要根据飞机不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维修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和更新生产计划和安排。因此维修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是合理地培养和使用技术队伍,确定他们的工作方向,如工程立法、航线维护的支援、定检维护的支援、结构修理的支援、飞机维护工卡的审核、内场修理车间翻修工艺的编制等。
第二,对于航线维护,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判件。
 在排除故障的工作中,尽可能地提高维修水平和排故效率是节约维修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
航线维护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飞机的安全准点。由于维护水平不同,各个航空公司在航线维护上的投入不同,但是航线故障排除的成本在航线维护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准确地找出故障件,减少串件的次数,对于减少航材储备,降低意外损耗十分重要。提高维护人员的排故水平,可以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出现人为原因差错的可能性。减少误判件乃至于杜绝误判件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概念,有的人一个月没有误判件产生,有的人半年没有误判件产生,有的人可能在更长的时间里没有误判件产生。这就要求航线维护人员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如既往的扎实工作。
如何提高排故水平呢?除了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外,认真扎实地学习飞机的各种维护资料,如排故手册、线路图册以及机型改装教材,对飞机系统的部件的功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地探讨。同时,随着对飞机系统的不断了解,判断故障的准确性将不断提高。
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这里面不仅有排故人员水平问题,还有员工的态度和维护监督机制的问题,工作交接的不到位和沟通交流不够、互相推委也是造成误判件的一个原因,因此在这方面要加强每日故障描述记录本的签字交接,确保故障的描述和现象得到统一准确的认识。
第三,对于定检维护,做好生产准备和及早发现飞机故障和缺陷是关键。
做好生产准备工作对于定检工作而言意义重大。这不仅体现在定检工作生产效率的提高上,还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额外停场时间,确保飞机正常出场。经过充分细致的地生产准备和航材准备,工作者可以及时完成那些航材,设备到位的工作内容,避免由于设备和航材不到位而影响工作,进而影响飞机的维修进度和出厂时间。理想的状态就是定检飞机进场前,一个完整的与定检工卡包相对应的航材工作包已经准备好。
经过这样充足的准备,工作者就可以轻松地工作,就有充足的时间对飞机各个系统进行认真的检查,能够及早发现飞机存在的缺陷与故障,从而为技术方案的制定、航材设备的准备乃至于最终工作的完成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 在生产安排上,车间应该将例行工卡进行分类,如以勤务为主的勤务卡和以检查为主的检查卡。以往,工作者首先从勤务卡开始工作,然后才开始执行检查卡。这样做的弊病在于往往在定检接近尾声的时候发现缺陷,由于处理这个缺陷导致了飞机不能按时出厂,影响公司正常运营。所以,要改变以往的“先勤务,后检查”的思路,应该首先完成检查卡,或者派专人完成检查卡,其次完成勤务卡,这个改变从根本上保证了飞机的正常出场。
第四,对于结构修理,应在平时积极作好腐蚀预防
 飞机的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腐蚀防护、损伤修理以及重大的加改装。其中,比较有弹性的是腐蚀防护。由于腐蚀的电化学机理,使得腐蚀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时间累积的结果,因而腐蚀的工作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和体现出来,腐蚀的发生和发展确定了其工作性质是一个持续的不断预防和维护的过程,由于平时的维修无法注意到腐蚀的程度和状况,以至于某些较大的维修企业对防腐的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正是许多细节的疏忽,造成了日后的较大规模的修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防微杜渐正是腐蚀预防的核心原则。
 在飞机结构修理中,结构损伤的处理方案对于结构修理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损伤结构件进行修理还是更换,在维修成本上差别很大。另外修理方案中所用到的材料尽可能通用性的原则,结构修理所用的航材通用性有利于航材的供应和储备,可以减少库存的数量和品种,降低成本。对于腐蚀修理可以结合大修或者定检来做,可以根据飞机维护的周期和停场时间,安排合理的腐蚀预防方案,加强对腐蚀的防护和维修,避免结构腐蚀的严重后果和无法修理影响飞机的正常运营,造成停场定购高价件的被动局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修理方案是否涉及热处理,探伤以及其他的特殊工艺,尽可能减少结构修理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
第五,航材控制,应该注重量出为入的策略和航材共享。
许多航材人员都会觉得航材储备是个比较矛盾且很难解决的实际问题,航材储备多了,造成积压库存,增加了库存的压力;航材储备少了,要时时处于“航材求援”的被动。其实两种情况的发生都不利于节约成本,库存积压本身就增加了成本, “航材求援”不仅高额的费用造成成本的提高,飞机停场也造成了不能投入正常运营的损失。
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正确储存所需的航材。尽管飞机上的问题并不是都可预见的,但是还是可以向这个方向做出努力。
 “量出为入”的概念就是根据航材支出使用情况来确定航材订购。这其中除了其他部门的订货单以外,还应该有航材部门的判断。加强对时控件和部件的监控,掌握时控件和部件出故障或者适航状态的周期,提前做好订货准备,减少飞机停场和航班延误。航材方面在订货单上增加关于订货性质的内容,如突发故障、日常维护还是工程指令。航材部门应该收集关于订货内容和发生情况的详细记录,并建立一个信息库,根据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对于支出的航材和需要订购的航材进行更加清楚的细分,从而为将来的航材储备决策给出合理的建议。这样一方面航材部门的工作提高了效率,同时可以解决航材储备中的矛盾和无所适从的局面。
建立航材联盟也是减少维修企业航材成本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大多数航空公司也都是这样做的,如南航于1999年2月建立了航材共同库,在南航范围内建立了一个资源共享、信息通畅、保障良好的航材保障体系。航材共同库成立后,颁布了管理规章,明确了内部的职责分工。经过3年多的运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南航机队航材保障不断加强,缺件停场天数呈递减趋势;平均每年每架飞机的航材采购资金不断下降;平均每架飞机库存备件资金逐渐下降。又如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与全球 60多家航空公司合作,有料率高达 98%(全球),航班正点率为 99%。
 作为航材部门,他们的进货渠道不应只局限于飞机、发动机制造企业和国内的其他的航空公司。国内的航空企业,如上飞、西飞等等,作为波音及空客飞机的部件供应商,也具备一定的生产加工能力。对于一些供货期较长的航材,利用厂家的图纸,委托给国内航空工业公司制作是可行的。值得指出的是,这样做虽然可以节省大量的停场时间,成本可能要比飞机制造厂家的高,因为在波音和空客看来,这里面有知识产权的问题。
从国外航材管理的情况来看,航材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航材电子商务可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促进航材交易方式、供应链及其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变革,使航空零部件及其相关产品供应链、库存控制最优化等实现全方位信息、网络、电子化管理。因此,航材管理要真正面向市场,提高效率,简化交易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必须要通过整合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广泛应用有效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各种资源,全方位推行航材管理的电子化运作模式。
翻修质量的问题长时间以来都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翻修厂家的选择是一个关键,一方面要多收集不同厂家的报价和维修质量信息,对比价位进行谈判和选择。同时在索赔方面加大谈判与索赔力度,对于零小时返厂件和装机时间较短的零件必须加强与翻修厂家进行深刻的谈判,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第六,人才的因素最重要,要解决好选人、培训人、用人以及留人的问题。
 国内航空公司的劳动力的人工成本在企业中只占10%以下 ,除了技术性较高的和中高级管理岗位外(如飞行、机务、销售、管理外),一般熟练工种的人员最好使用专业对口的职业学校毕业生,他们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实践能力较强,同时工资成本较低,使得用工成本与生产价位相匹配,又提高了维修质量。从控制成本的方面来看,必须要根据维修部门的生产需求和人员现状,确定招收的高校毕业生和技术工人的合适比例。
 航空公司维修部门的差别,体现了维修部门管理水平的差别。提高管理水平,用好管理型人才,并兼顾技术型人才,是摆在航空公司高层管理者的问题。鉴于维修行业本身的特点,管理型人才必须有一定的维修经验。用好管理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尽可能的将那些有能力的、适合维修单位发展要求的人才充实到生产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这将有利于挖掘他们的潜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之为航空公司做更大的贡献。
 用人与维修部门的培训工作息息相关,帮助员工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维修企业合理的支配培训费用,使有限的费用产生最大的作用。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在公司内部很多人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岗位,不断地接受适应新岗位的培训,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不利的同时又浪费了公司的培训资金,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公司培训的优秀人才大量外流,造成公司成了同行业的免费培训基地,给公司造成损失。
我国加入WTO对国内航空维修业最大可能的冲击点是人才的流动。随着航空维修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航空制造企业及维修企业在争夺我国航空维修市场的同时,将竞相争夺我国的维修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业务骨干流向待遇较高的合资或独资公司,将对我国航空公司和现有维修单位的维修能力产生影响。这种人才的竞争将会比市场的冲击更明显。这是我国航空维修界管理层必须面对的现实。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增加企业对员工自我价值的认同并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和激励人才,让员工有归属感,人才是维修部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留住人才不但提高培训费用的利用效率,而且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一言以蔽之,谁能留住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


 航空企业的维修成本只是航空公司各方面成本的一部分,降低维修成本还取决于航空公司总的经营模式和成本策略,同时与航空公司的机队构成和机队规模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深圳航空公司坚持单一机型的做法,从根本上保证了运营成本和维修成本的有效控制。以正确的策略和科学的方法为指导,通过维修单位内各个部门的齐心努力,就一定可以降低维修成本,从容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

帖子

437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437
发表于 2009-9-8 2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了解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

帖子

14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09-9-8 23: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不错...有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