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2178|回复: 10

猛禽克星

[复制链接]

3579

主题

5577

帖子

3852

积分

元老

领航世界的A38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852
发表于 2007-5-19 19: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防城港
“反F一22”在隐形性上起码要做到“低可探测度”,也就是说雷达反射截面积(RCS)起码要低至0.05平方米以下当然低到0.01以下更好;飞行性能上要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及超音速机动性,并强调能量机动性;在探测系统上必须配备热成像仪等光电系统并将其作为主要火控系统须拥有环场告警系统并与雷达、热成像仪同步处理以增强对隐形目标的判断武器方面须装备冲压中程拦截导弹及最大射程30公里以上的远程型格斗导弹自卫系统上则应重视主动防御技术的发展。隐形性能在完全不采用低可视度处理的情况下,现有战机如F一16与苏一27分别在约300公里及390公里处遭F一22探测到。因此相对而言,完全非隐形的传统战机遇上F一22,犹如以米格一21对抗有预警机辅助的F一15。所以“反F一22"应在不过分牺牲机动性的前提下,尽力追求较低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事实上这种思路正为广为美国以外的国家所采用,不论是俄罗斯的“金雕’’还是欧系的“阵风”、“台风”皆如此。问题只在于在机动与隐身之间该如何折衷。

  “反F一22”的RCS要做到“让F一22发现自己的距离下降至其非X波段雷达的探测设备能探测F-22的距离”即可。目前已存在、有希望在远距离发现F一22的探测系统,是许多非美系新式战机所必备的热成像系统。以“台风”战机所用的热像仪来推断,其能于70公里甚至100公里外发现以超音速巡航迎面而来的F-22。诚然,光电系统的使用限制(如天候影响、测距、威胁判断力等)比雷达更多,但仍足以大幅减弱F一22的优势。

  若F一22装备与“台风”战机同等级或更好的热像仪,则“反F一22”隐形性能至少不应让F一22的雷达能在100公里距离内侦测到它,换算为RCS必须在0.06平方米以下。现役的半隐形战机如“阵风”、“台风"的R CS约为0.1平方米。可将F-22对其的探测距离降至约100公里,勉强可以接受。若能达到O.05平方米,则可满本文所定之需求,若达0.01平方米等级,则可将F一22对其探测距离降至约65公里,而达到理想境地。

  而目前已公布的最先进吸波涂料或 等离子隐形技术,均声称可将RCS降至原来之1/100,均可使F一16这类飞机达到本文对“反F-22”的隐形要求。

  因此中型战机若能排除各种隐形设计大忌,佐以最新锐隐形涂料,要达到“反F一22”对隐形性能的基本需求甚至理想境地并非难事,对于隐形科技更强的国家而言,甚至可令重型战机达上述标准。

  飞行性能

  F一22的飞行性能需求正是“反F一22”需要的。要对抗隐形战机的半隐形战机对飞行性能的需求更高,这是因为当半隐形战机发现隐形战机时,隐形战机不是已抢好位就是正在抢位,无论如何后者总是较占优势。这些飞行性能包括:1.超音速巡航:2.超音持续高过载机动:3.优异的能量机动性能:4.一定的过失速机动能力。

  低可探测技术的普遍应用造成先进战机之间的战斗越来越具有突发性和遭遇性一一虽然作战起始距离在超视距范畴,但与传统超视距拦截作战不同的是,导弹可发射时,往往不在最能发挥其射程的状态。主要的战斗仍然发生在双方视距之内,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武器性能相差无几,谁能让导弹具备更好的发射初始条件(减少离轴角、在瞄准线上较高的发射初速、载机高度较目标高),谁就占优。导弹发射初始条件的第一项要求战机具有优异的指向性;第二项要求机动后仍具高能量,两者合一就要求战机需要有优异的能量机动性能此外,为满足第二项与第三项,还要求战机有高初始速度与高度,因此良好的加速与爬升性能自然不可少。这一切都与战机的飞行性能密切相关。

  “反F一22”要有尽可能高的巡航速度及巡航高度,以及在上述条件下优异的持续高过载运动性,即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超音速巡航状态下5G级的小减速机动能力。除能创造良好的导弹发射初始条件外,超音速巡航对于防御来袭隐形战机的一方而言更为重要因预警时间短,守方战机需具备更高的巡航速度来缩短赶赴拦截位置的时间。

  保持能量只是理想,实战中(特别是近战)若永远死守能量机动原则,则高机动战机的一些机动优势便形同虚设。例如在交战双方格斗导弹同级的情况下,距离10公里左右,超音速巡航战机难以打击大离轴角处的敌机,此时能先指向对手者获胜机会更高。

  但瞬间大机动带来的是能量骤失、飞行速率降低,此状态的战机直到加至一定速度前,将没有应付后续威胁的能力,这说明能量机动理论要求战机要有高升阻比、高推重比且没事不要浪费能量的动机所在。与推力矢量控制(TVC)结合的过失速机动(本文称矢量过失速机动),由于可应付后续威胁,而化解此后顾之忧,从而让飞行员较能放心地发挥战机的机动性能潜力,因此可说TVC为“反F-22”的必备项目。

  TVC对能量机动亦有助益,用TVC调节姿态时不像翼面那样会产生诱导阻力,因此操控阻力低或是调整出适当的推力方向,使各控制面做较少的较正便达到所需的稳定性。再者,TVC在超音速时战机稳定性提高的情况下,一样可使战机能够轻易拉大攻角,这使得有TVC的战机在灵巧性媲美稳定宽裕度更低的无TVC战机的同时,还能拥有较后者低的配平阻力。

  因此,“反-22”应如上一代战机般采用符合能量机动理论的气动外形,并配上TVC以增强能量机动优势。若有余力更应添加相应的飞控软件使其具备过失速机动性能。

在隐形空战坏境中战机航电需注意三大项目



航电

  F一22在航电设计上所达到的境界无疑是所有战机设计者效法的对象。但完全“猛禽化”的航电设计却非完美设计,特别对于非美国空军的国家而言,全猛禽化航电有其太过与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在隐形空战坏境中,战机航电需注意以下三大项目:

  1.反隐形火控技术及其多样性。

  2.拥有自主最后防线预警能力。

  3.更新锐的自卫技术,最好是主动防御技术。

  反隐形火控技术及其多样性

  战机在反隐形作战中之所以不能被防空导弹取代,就在于防空体系现有反隐形探测和火控技术仍难达到实用需求。例如使用米波或更长波段的超远程雷达,其波长与战机尺度相近,隐形战机无法将雷达波散射或吸收,但其误差可能高达数十公里,根本不具备作为火控技术的能力。因此隐形战机至少能确保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一样中远程防空武器能够拦截它。

  而战机由于拥有较大的运动范围及自主多样的探测能力,将成为远程警戒系统粗略发现敌机位置后,唯一有希望拦截隐形战机的工具。上述结论的前提是战机具备反隐形火控能力。

  X波段雷达是目前唯一能兼顾测距与火控精度的全天候自主探测手段。而隐形技术正是X波段雷达的克星。因此反隐形火控技术必须仰赖X波段雷达以外的方法。同时,反隐形火控技术还须具备多样性,以补偿其使用限制较多的问题。现有或已公布正在开发中之反隐形火控系统如下:毫米波雷达、雷达预警接收器与反辐射导弹、热成像仪。

  毫米波雷达

  隐形战机外壳很难免除亳米尺度的缝隙,毫米波在这些地方发生的共振绕射等效应将使隐形机现形。毫米波雷达拥有火控级别的精度,因此只要发现隐形战机,理论上便可火控,它被认为是有希望的反隐形探测、火控系统。俄国第5代战机雷达便可能引入毫米波雷达(但不确定是用于前视还是环场探测)。

  雷达预警接收器与反幅射导弹

  隐形战机在作战中难免要放出电磁幅射,拦截机上配备的雷达预警接收器(RWR)可以接收电磁辐射并据此定位辐射源,引导反幅射导弹,这是一种可行的反隐形作战方式。山于只被动接收电磁波,往往能在大干对方探测距离处便发现幅射源,如俄制SPO—15系列(苏一27等4代机使用)及SPO一32系列(苏一35等4+代使用),便能在敌机探测雷达探测距离的1.2倍处发现对方,而美制ALR一94(F一22装备)之最大被动探距更超过460公里。在反幅射武器方面,俄国R一27P/EP及美制AIM一120都能以被动方式打击幅射源,其中R-27EP被动锁定距离达110公里以上。因此目前对隐形战机的反幅射火控法已问世。

  只是F一22这样的先进战机拥有复杂多变的波形,且其主动相控阵雷达能根据目标远近改变功率,尽可能减少被发现机会,因此能接收并解读低功率、复杂波形雷达波的雷达告警器是反幅射火控法成功与否的关键。

  反幅射火控法的优点在于全天候、远距离,缺点是必须取决于敌机雷达开机。但隐形战机的设计理念通常是只在必要时打开雷达,或全程保持电磁静默,因此反幅射法实际用处有限。或许其最大的存在价值是对敌机飞行员形成心理压力。

  热成像仪

  飞行器飞行时无可避免要放出高于环境的热幅射。前苏联于80年代开发出用于苏一35的52Sh探热仪,对使用最大军用推力的F—15的迎面探距离可达40公里。“阵风”、“台风”战机所用的热成像仪探测距离更高达70公里以上,甚至与隐形战机发现低可视度战机的距离相当或更远。且红外探测的方位精度高于雷达,若能以此为基础开发反隐形火控技术,则可望大幅削弱隐形战机在正常天候条件下的威胁。

  热成像仪可用的火控法有不测距、先测距2种。不测距火控法即知道目标方位后,不测距便发射武器攻击。由于红外探测方位精度极好,百公里外误差也只有数米,导弹导引头及弹头威力即可补偿误差。因此只要目标在导弹射程内理论上便能打下敌机。但这种“看到影子就打”的方式常会造成导弹浪费。以苏-35所用52Sh之探测能力来看,其所发现之目标可能是180公里外丌加力逃跑的F—15(依苏一27所用36Sh的数据换算,对开后燃日标的追击探测距离约是对开最大军推者的2倍),这种距离不用说R一77、AIM一120打不到,就算是“流星”等新式导弹也打不到。因此这种看到影子就打的方法,相当不理想。

  至于在先测距火控法。虽然部分战机在热成像仪之外还附有激光测距仪,但激光探测距离太小,苏一35的激光测距仪仅能作用15公里,“阵风”的为40公里,无法支持热成像仪强大的探测能力。目前有2种技术可通过软件就让红外设备具备测距功能1.二角测距、2.热成像测距。

  三角定位法原理是利用2具(或以上)在不同位置的探测器来探测目标方位,然后运用三角几何原理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定位方法老早就用在战机上了,相关的计算软件几乎是现成的。但高品质热像仪同时也会有比较大的尺寸和重量,无法像RWR天线那样分布在机身周围。若硬要在机身不同位置塞入2具以上的热像仪,必然造成机身结构大改,进而造成重量与成本的大幅增加。囚此,廉价而可行的方法是;通过数据链将2架装有热成像仪的战机获取的方位资料综合,算出目标距离。在俄、欧的新一代战机中,都装有热成像仪和宽频数据链,而机队内相对定位也是早已成熟的技术,因此理论上通过软件便能让俄、欧新型战机具备这项测距能力。只是战机飞行时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及相对定位系统的误差,精确测距还难以达到。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9

主题

5577

帖子

3852

积分

元老

领航世界的A38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852
 楼主| 发表于 2007-5-19 19: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防城港
    
[move][/mov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主题

1197

帖子

1040

积分

机务正式工-执照C

Rank: 5Rank: 5

积分
1040
发表于 2007-5-19 19: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s: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753

帖子

549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549
发表于 2010-4-23 20: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我国能生产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37

帖子

332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332
发表于 2010-4-24 09: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鸡西
歼十比它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346

帖子

424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424

中国民航大学

发表于 2010-4-24 09: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人家还有F35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1

帖子

194

积分

见习机务员

Rank: 2

积分
194
发表于 2010-4-24 19: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看看就是了,理论说的倒是很好
天空留不下鸟的痕迹,但我早已飞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70

帖子

250

积分

见习机务员

Rank: 2

积分
250

中国民航大学海航

发表于 2010-4-26 15: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还是要实际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9

帖子

32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10-4-27 15: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看看能不能做真正使用的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7

帖子

56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56
发表于 2010-4-27 18: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咱摆正心态吧,别总拿自己和老美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27

帖子

1194

积分

机务正式工-执照C

求包养!!!!!!!

Rank: 5Rank: 5

积分
1194

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0-5-9 20: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我国能生产吗
我就是我,是人间不一样的烟火[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