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关注低成本航空的人会发现,从2005年亚洲航空公司(AirAsia,简称“亚航”)作为进军中国的第一家亚洲低成本航空公司开通曼谷——厦门航线之后,几年来,广州、深圳、海口、桂林、汕头、杭州、成都、天津、北京……自南向北,自东向西,从二线城市到一线城市,亚航、捷星亚洲、宿务太平洋航空等亚太地区低成本航空公司开始了全面覆盖中国市场的步伐。 菲律宾宿务太平洋航空是唯一通航我国北京、上海、广州3个一线城市的外国低成本航空公司 8月23日,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 Ltd.,简称“新航”)旗下低成本航空公司酷航(Scoot)将开通天津——新加坡航线。不经意间,亚太地区低成本航空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渐渐成为一股涌动的力量。而这一切,只用了短短8年的时间。
随着欧洲和北美地区经济市场的疲软,全世界都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亚洲。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总人数达7025万人次,主要目的地是亚太地区和欧洲。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评论指出,亚洲的中产阶层人数正在猛增。其中,中国的中产阶层消费者数量已经超过1.6亿人,仅次于美国,而且这个数字仅占中国总人口的12%。欧盟安全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74%。如果其预测得以实现,中国市场对全球贸易和航空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迅速增长的经济态势,以及由此带来的游客和中小企业商务人士数量的攀升,令中国成了孕育低成本航空市场的一片“沃土”。而这个过程,也正是亚洲低成本航空迅速发展壮大并占领中国市场的过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亚太地区低成本航空公司至少有10家,已开通了超过30条航线。在低成本航空最初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时,其选择的航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东南沿海的二线旅游城市,比如亚航选择的杭州、桂林,捷星亚洲选择的海口、汕头等。不难发现,这些城市大部分都是首次开通定期直达航班到达这些航空公司总部所在的城市。
例如,在捷星亚洲开通新加坡到中国桂林、汕头和杭州航线之前,未有航空公司提供到达这些目的地的直航服务。捷星亚洲总裁庄碧莲认为:“二线城市通常是与上百万人交流的门户所在。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我们相信这些市场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随着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日趋成熟,这些低成本航空公司开始逐步扩张自己的版图,开始向北、向西,并且向一线城市深入。亚航、捷星亚洲、宿务太平洋航空等公司已经开通了直飞北京的航线,从而正式进入了中国最大的航空枢纽。
虽然外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在中国航空市场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但长期以来,由于京沪两地航班时刻资源稀缺,低成本航空公司很难涉足这两个枢纽城市。
6月22日,亚洲航空集团旗下的亚洲航空长途公司开通了由中国北京直飞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航班。据了解,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起,亚洲航空集团已形成了包括杭州、成都、广州、深圳、桂林、重庆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10个航点20多条航线,航线网络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这条航线我们努力了很多年,现在亚航在中国的市场版图终于完整了。”亚洲航空集团商务总裁陈凯霖这样告诉记者。
这也是继2010年下半年菲律宾低成本航空公司宿务太平洋航空公司(Cebu Pacific,简称“宿务航空”)开通了北京航线,以及2011年11月澳大利亚捷星航空公司(Jetstar Airways Pty Ltd,简称“捷星航空”)进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简称“首都机场”)之后,亚太地区低成本航空进驻中国航空市场的又一重要节点。在北京航线开通之后,上海航线也进入了亚洲航空集团的规划之中。而此前亚洲航空长途公司开通的天津——吉隆坡航线则随之停飞。
事实上,由于枢纽机场的航班时刻紧张,选择绕行二线城市是很多低成本航空公司最初进入中国时的权宜之计。前不久,新加坡航空旗下新成立的低成本航空酷航宣布,自8月23日起,将开通每周4班往返中国天津和新加坡两地的航线。其首席执行官康贝尔·威尔森还表示,他们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开通中国东北部2个新航点。
目前在中国内地已经拥有7个航点的捷星航空,其“中国之路”也与亚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去年开通北京——墨尔本(经停新加坡)航线前,其也在海口、汕头、桂林、杭州、宁波等二线、三线城市开辟了航点。捷星航空负责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业务的首席执行官大卫·霍尔曾告诉记者,他对未来的中国市场非常有信心。他表示,在中国民航的旅客运输量中,低成本航空只占到了其中的6%。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有出行的需求。
陈凯霖认为,北京——吉隆坡航线的开通标志着政府在民用航空和低成本航空运输政策上的调整与开放,也标志着低成本航空商务模式开发出了全新而巨大的市场,并给航线所到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商贸、旅游等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