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1976|回复: 2

[谈天说地] 中国航母预警机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

[复制链接]

960

主题

1124

帖子

680

积分

元老

机务在线军机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80
发表于 2007-2-5 17: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作者 铁锈外壳

  本文的标题是中国航母舰载预警机载机最新突破性解决方案,但其实本文想讨论的内容不但涵盖了这一内容,而且比这部分内容大得多,本文真正的主题是:舰载直升机兵种在中国海军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展望。之所以在标题上挂羊头卖狗肉,原因也无非是想多抓点点击,还请各位看官原谅则个。

  舰载直升机兵种在中国海军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展望

  第一部分:中国航母舰载预警机载机的直升机方案。


航展上的米-26T

  虽然本文第一个探讨的问题就是中国航母舰载预警机载机的直升机方案,但本文不打算讨论中国该不该建造航母这个挠头的问题,本文要说的只是:如果将来中国海军选择了航母道路,那么本文提出的这个方案应该会大有用武之地。

  前一阵中国国防科工委宣布中国已经具备了建造航母的能力,但这就足以表明中国海军的航母之路已经是一片坦途了吗?事实上远非如此。如果要建造航母战斗群,中国海军至少要面对以下几个问题:舰载机采用滑跃起飞还是弹射起飞?选用苏-33,歼-11还是歼-10作舰载战斗攻击机?采用什么类型什么型号的舰载预警机?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不被解决,都将拖住整个航母计划的后腿。本文接下来要探讨的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航母舰载预警机的选择。

  美国海军是当今使用航母最牛叉的海军,所以其它想要搞航母的海军都不得不尊他为师(师夷长以制夷嘛),美国航母的舰载预警机是固定翼的E-2,用弹射器起飞,雷达天线为圆盘状布置在机身上方。固定翼舰载预警机有载重量大的优点,而能扛的起更重的雷达,性能自然就会跟着提升,而且在固定翼飞机上布置雷达天线也有很多成熟方案可供选择。遗憾的是,中国海军却不能比照着美军的做法依葫芦画瓢,因为老美的E-2起飞要靠弹射器,而我国既买不到弹射器,又没信心自己造--据说当年连仅次于美国的猛国苏联都没造出来。

  而且就算我国有办法搞出弹射器,要想造出一款可以投入实战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也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苏联在1962年就造出了第一款陆基预警机图-126苔藓,但直到90年左右苏联解体时,其舰载固定翼预警机雅克-44E才接近完成,时间跨度接近30年,期间还历经了一个失败的型号安-71,而且即使雅克-44E能够完成,其技战术水平依然低于早在1964年就已服役的E-2,由此可见建造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难度之大。参考苏联走过的曲折经历,我国目前虽然在预警机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要想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制造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应该说把握并不是很大。

  既然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路走不通,那我们就再找找看,还有什么曲径可以通幽。苏联海军和英国海军就没造固定翼舰载预警机,他们分别造了卡-31和海王两种预警直升机,它们都比E-2便宜,更重要的是直升机式预警机能垂直起降,不需要使用弹射器,再加上苏联的苏-33能滑跃起飞和英国的海鹞能垂直起降,就使苏英两国的航母都完全避开了弹射器问题(苏联的原因是技术,而英国的原因是money)。

  不过,这两种舰载预警直升机也有比较严重的缺点--性能太差,比如卡-31,对海最大探测距离250千米,对空最大探测距离150千米,明显低于E-2;海王的性能类似于卡-31,也是明显低于E-2的。其次是雷达天线不方便安装,所以两者都使用繁琐的折叠方式来布置天线,卡-31安装的是可收放的板式天线,海王预警型安装的则是可收放的钟形天线。卡-31和海王预警型这两个缺点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两种直升机的运载重量和机内容积上都不如固定翼飞机,它们的运载重量低,导致其搭载的预警雷达较轻,性能自然就较低;他们的机内容积较小,导致雷达天线不便于安装。


2006年俄国出售给委内瑞拉的米-26

  许多人在看到卡-31和海王预警型预警直升机的性能都不如固定翼预警机后,就认为舰载预警直升机也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了,既然如此,那就干脆跳固定翼和直升机这两种预警机的现有模式,另辟蹊径为中国的舰载预警机寻找一条新的出路。在这种思路下推出的诸多方案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例子,就是在论坛上多次出现过的飞艇式预警机方案和水上飞机式预警机方案了。但是,仅仅因为卡-31和海王预警型这两个例子,就否定用直升机作为航母上的舰载预警机的做法无疑是鲁莽的。
 本文要阐明的是:卡-31和海王预警型只是两个个案,它们性能差根本原因,是它们选择的直升机平台太小导致扛不动大雷达,如果中国海军能够找到一款运载重量和机内容积都足够大的直升机,再以它为载机来制造舰载预警直升机,必然可以避开类似于卡-31和海王预警型性能不足的缺陷,同时还可以获得直升机用不着弹射器的优势。

  既然要找运载重量和机内容积都足够大的直升机,那就直接看一看,当今世上运载能力和机内容积最大的直升机是哪一款呢?答案是俄国人的米-26“光环”直升机。米-26的运载能力20吨,机内容积长12米,宽3.25米,高3米,总容积120立方米。请仔细看米-26运载能力和机内容积的指标:20吨和120立方米。这实际上已经相当于运-8的运载能力和C-130大力神的机内容积了。要知道美国海军的E-2也只是双发动机固定翼飞机,而运-8和C-130却都是四发动机的固定翼飞机,可见米-26的运载能力和机内容积比E-2都应该要大得多。以此推算,只要我国在预警雷达技术上与美国差距不是特别巨大,以米-26为载机研制开发出的预警机的性能就肯定可以大幅度超过E-2。


米-26宽敞的机内空间

  靠着米-26高达20吨的运载重量,和高达120立方米的机内容积,这样的舰载预警直升机搭载的预警性能自然会很出色,其雷达天线自然也可以简单方便的布置。而且考虑到米-26的运载重量和机内容积都与运-8接近,其预警雷达甚至可以直接采用运-8平衡木预警机的预警雷达,这样既可以降低造价,又可以提高后勤维护的方便;不过在布置雷达天线时,由于直升机的上方是旋翼的位置,米-26预警型就不能像运-8平衡木那样将雷达天线搁在飞机顶上了,可以在米-26硕大的机身两侧分别布置一块雷达天线,这样的雷达天线布置方法所获得的雷达视界也是类似于运-8平衡木的。而且据说我国曾经为了运输目的采购过少量米-26,因此可能我国已经拥有操作和维护米-26的使用经验了。

  当然用米-26制造的舰载预警直升机也不可能是一点问题和障碍都没有,比如米-26是一款陆基直升机,要想变成一款舰载直升机就有不少工作要做,但如果做通盘考虑,在米-26舰载预警机方案中是没有完全行不通的地方。中国海军现在还面对着没有合适的固定翼飞机来建造舰载预警机,和弹射器弄不到手两大问题无法解决,以米-26作为舰载预警机的原型机可以有效地绕开这两个问题,帮助中国海军迅速形成舰载预警能力,避免因为舰载预警环节而拖住整个航母计划的进度。

  对比网上的其它方案--如飞艇和水上飞机方案可以看到,飞艇方案虽然从理论上讲在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优点,但毕竟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一个已经投入实用的先例,中国海军如果贸然的去第一个吃螃蟹,很可能到最后中国海军未必能得到一型可以投入实战的预警飞艇,却让作壁上观的其它国家海军,反而有可能借助我们的经验教训在预警飞艇领域得到后发先至的机会,这样的冤大头还是多鼓动激情又多金的美国人,或者博爱又慷慨的印度人去做吧;而水上飞机方案的最大缺点则是,在水上预警机起飞前从船坞母舰中下海,和降落后将水上预警机从海面回收进船坞母舰中这两个过程都太过繁琐。太繁琐的事情总是会耗费太多的时间,而且还往往有着很高的故障率,而预警机是航母战斗群最重要的耳目,必须时刻保持耳不聋眼不花,而在这一点上,水上飞机方案的这项性能恐怕是相当难以达标。对比之下,米-26方案分别在容易实现和使用方便可靠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E-2侧视图

  米-26型预警机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速度慢,这是直升机型预警机天生的弱点,米-26也无法避免。由于速度比较慢,所以米-26型预警机不能伴随固定翼飞机编队如歼-11机群一起行动,但是话说回来,就算是固定翼的E-2,由于其采用的是螺旋桨发动机,同样也无法伴随喷气式的F-18一起行动,依然要靠别的办法来解决。具体的解决办法,也就是将米-26在一定程度上前出布置,以及在固定翼飞机出发之前提早出发两个办法。除此以外,由于中国的航母在第一岛链内作战时,还可以比较方便的获得岸基预警机的协同配合。这些办法能在相当程度上弥补直升机型预警机速度慢导致的战术运用上的劣势。

  要建造米-26型舰载预警机,还需要顾及到的一个问题:米-26舰载预警机的前景虽好,但它现在还掌握在俄国人的手里,联想到俄国人对我国越来越强的戒备心理(例如前一阵子莫斯科的扫荡华商事件),再加上俄国人战略中始终存在的狭隘短视(例如其在中日安大线争端中的首鼠两端的表现),需要防止出现米-26舰载预警机计划进行到关键之处时却突然被俄国人卡脖子的情况,(不久前俄国人还威胁过要停止供应枭龙的RD-93发动机就是先例),所以在米-26舰载预警机计划中,对这种被动恶劣的情况我们不得不防。

  所以,一旦我国真的打算以米-26为载机来建造舰载预警机,应该告诉俄国人,我们只是打算采购运输型米-26,联系到我国现在四处大兴土木尤其是大力开发西部广袤地区的现状,这条理由应该是可信的,但在与俄国签订建造协议的过程中,应该让米-26机上的各个子系统如机上供电系统等都要按照比运输型更高的标准来设计建造,在接收到国内的米-26数量还不够多时,要严格地控制这些米-26能只用于运输用途,只有在我国掌握了数量足够多的米-26之后,才可以开始将米-26用于建造舰载预警机的计划,这时候俄国人想翻脸也晚了,后悔的话就关上门自己在家里打滚吧,我们还真没兴趣看。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用直升机制造舰载预警机在舰载预警机领域是一个越来越受重视的流派,
不但是英国俄国这些规模技术及预算都有限的中等强国海军对直升机舰载预警机十分重视,就连一向只用E-2,并曾对直升机舰载预警机嘲讽有加的美国海军,也已经开始重视舰载预警直升机。据报道,美国有计划以其新近研制的V-22鱼鹰倾转翼机为载机,进行舰载预警机的制造。美国人的目的,是打算让速度快且看的远的E-2承担整个舰队的外围预警,速度较慢的V-22预警机则担负内层预警,以此组建更有效也更经济的舰队预警网。

 第二部分:中国海军驱逐舰护卫舰舰载直升机的发展

  中国海军在八十年代开始给驱逐舰和护卫舰装备反潜用的直九,此后直九逐渐成为中国驱护舰上的第一代主力直升机。但直九并不是一种理想的舰载反潜直升机,因为直九只是法国卖给我国的只是民用版海豚直升机,舰载反潜型直九上的设备和武器都是我国另外配的,所以只能算是半路出家。

  在中国海军近年购买了现代级驱逐舰后,开始将随舰配套引进的卡-28舰载直升机大量配置在新一代大型舰艇上,卡-28开始成为中国海军最倚重的舰载直升机,中国海军不但在八艘新驱逐舰(现代四舰和江南四舰)上全部使用卡-28,而且连新建造的护卫舰054A也可能使用卡-28。卡-28毕竟是俄国卡莫夫设计局专门为海军研制的舰载直升机,曾在俄国海军中长期服役,算得上是久经考验,其双层旋翼的设计也使其占用面积更少,因而更适合舰载使用,这些都比从普通直升机修改而来的直九强的多。由此看来,中国海军似乎得到了一种优秀的舰载直升机,实现了舰载直升机的升级换代,但在对中国驱护舰搭载的直升机作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中国海军舰载直升机方面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之处。


E-2在航母上起降

  052C级170,171两舰在我国海军中是作为舰队区域防空的主力,虽然它们搭载的卡-28有较强的反潜能力,但再将其投入作战时却难以发挥出来:在170,171两舰上,只有防空指挥中心而没有反潜指挥中心,只有相控阵雷达而没有拖曳阵声纳,只有区域防空导弹而没有远程反潜导弹。170,171两舰靠着这样的反潜设施和武器,就算想要指挥卡-28进行反潜作战,大概也要力不从心。而且在战时,170,171的指挥员在大多数时间都要全力指挥区域防空作战任务,恐怕很难再分出精力来指挥卡-28进行反潜作战--如果170,171两舰在作战时全力指挥防空作战,其搭载的卡-28反潜直升机则只能独立作战,无法得到其载舰在指挥和情报上的支援保障,导致卡-28的反潜能力锐减;而如果170,171硬是要同时指挥防空和反潜作战,则防空任务和反潜任务很可能会相互制约和冲突,最终很可能会两头落空。所以,在实战中170,171两舰上的卡-28反潜直升机估计需要在168,169两舰的指挥和引导下作战,却又必需在170,171两舰上起飞和降落,这应该说也是很不利于作战的。

  170,171两舰所载的卡-28反潜直升机之所以难以在实战中发挥出其反潜战斗力,原因是中国海军仅仅在简单的观察到目前俄国海军中所有大型水面舰艇搭载的都是卡-28反潜直升机后,就依葫芦画瓢的为中国海军中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也都配置了卡-28,却没有对俄国舰载直升机作战的战术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导致了这个问题。下面本文就仔细一下分析俄国舰载直升机作战的战术思想。
 在苏联水面舰艇编队中,基洛夫和光荣级巡洋舰是舰队防空核心,装备有远程防空雷达和远程防空导弹以及防空指挥中心,同时也是舰队反舰力量的核心,无畏级大型反潜驱逐舰则是舰队反潜核心,装备有远程反潜导弹和反潜指挥中心,现代级则是舰队中的万金油,既要加强反舰力量,也要补充防空火力。苏联海军在为这些大型水面舰只配备舰载直升机时,充分考虑了各舰种所执行的主要任务。对于基洛夫和光荣级巡洋舰,其所配置的是卡-31舰载预警直升机,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与基洛夫和光荣级巡洋舰所担任的远程防空任务相符合,无畏级大型反潜驱逐舰所配置的则是卡-28反潜直升机,这样才能更好的辅助无畏级担当其舰队反潜核心的作用,而万金油现代级上搭载的则是只具有远程反舰导弹中继制导能力的舰载直升机。


卡-31预警直升机

  但目前俄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搭载舰载直升机的情况却与上面说的不一样,目前俄国海军所有大型水面舰艇包括基洛夫光荣无畏现代上搭载的都是卡-28,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事实上,这种差异是由于苏联的突然解体而导致的。在苏联突然解体时,其为航母研制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雅克-44E尚未研制成功,并由于这个突然的巨大变故,雅克-44E基本上再也没有完成的可能,苏联海军为了使其航母免于完全没有空中预警能力的尴尬,临时把卡-31调来做航母预警机。而对于原计划装备卡-31的基洛夫和光荣级巡洋舰则只能先装上卡-28,因为卡-31太贵,俄国人造不起了,只能用便宜的卡-28顶了。事实上,目前搭载卡-28的基洛夫和光荣级巡洋舰在防空作战中协调卡-28反潜作战时,也要面对类似于搭载着卡-28的170,171两舰的缺陷。总而言之,现在我们看来很正常的卡-31是航母搭载的预警机,和基洛夫及光荣级巡洋舰搭载卡-28这两点都不是苏俄海军的本意,都是因为苏联解体这个巨大冲击而导致的临时性措施。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既然中国海军要向俄国引进舰载直升机,就不能仅按照俄国海军现在的表象,买来一堆卡-28就算万事大吉,必须还要对俄国舰载直升机作战的战术思想及其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行。中国海军中的168,169两艘多用途驱逐舰,其主要任务是反潜和反舰,因此给这两舰配备上反潜的卡-28是十分合适的,但170,171两舰的主要任务是区域防空,所以就不应该再给它们配备反潜的卡-28,而是应该设法给它们配备能够协助进行区域防空作战的舰载直升机,具体点说,就是应给担负区域防空任务的大型舰艇配备中型的舰载预警直升机。

  在中型舰载预警直升机被搭载上170,171区域防空驱逐舰后,则其既可以凭借其飞行高度帮助区域防空舰扩展雷达的探测范围,又可以凭借其运动能力前出一段距离,来弥补区域防空舰雷达在远距离上的低空探测盲区,这样可以大大加强区域防空舰的对空探测能力,自然就使得区域防空舰能更可靠的完成防空任务。而且在中型舰载预警直升机于区域防空舰配合进行对空探测任务时,还可以只由中型舰载预警直升机打开雷达进行探测并将探测到的空情通过数据链传回区域防空舰,而区域防空舰上的探测雷达则保持电子静默,这样一来,区域防空舰会由于电子静默而难以被敌方打击火力发现和锁定,因此区域防空舰的安全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海空大战中,区域防空舰存活得越久,其所支撑的区域防空火力网自然就存在的更久,这对于整个海上编队的生存和保持作战实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海王预警直升机

  目前中国海军现有的舰载直升机中,并不存在一款能协助170,171两舰进行区域防空作战的中型舰载预警直升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直接向俄国人购买卡-31,二是自己造一款能协助区域防空作战的中型舰载预警直升机。直接购买卡-31是一个简便迅捷的方法,不但形成战斗力快,而且卡-31与中国海军已有的卡-28属与同一个系列,后勤保障上也较为方便,但问题在于狡猾的俄国人肯不肯卖呢?虽然卡-31已经向印度出口过了,但俄国一向在军售上实行抬印抑华的政策,很难说俄国人会不会把卡-31卖给我们。

  另一个办法是我国自己造,我国自行制造一款中型舰载预警直升机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但请仔细思考,制造难度最大的部分应该是在直升机本身的制造上,因为我国在直升机制造领域水品确实是比较落后,而机上的电子设备,例如主动和被动雷达,估计我国自己制造还是有一定把握的,毕竟我国已经能以自己的力量建造出伊尔蘑菇,运八蘑菇和运八平衡木三种预警机,因此看来我国的机载电子设备的研制能力还是可以信赖的。所以如果能购买一型合适的舰载直升机,再以其为载机制造出一款能协助区域防空作战的中型舰载预警直升机,还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应该说这也是目前最现实的途径。

  所以,最适合我国现在国情的法子,应该就是以我国即将建造完成的新坞登为借口,向俄国购买较大数量的卡-29运输型舰载直升机,等到有了足够数量的卡-29到手后,就以其为载机,建造我国自己的能协助区域防空作战的舰载直升机。这样既避开了我国目前在直升机领域技术水平较低,无法自行研制舰载直升机的困难,又能充分锻炼我国在预警机电子设备方面的能力,避免预警雷达最重要的电子参数被别人掌握而受制于人,而且卡-29与我国已有的卡-28也是同属一个系列的,后勤保障上也会较为方便。

  在我海军撤换掉170,171这类担负区域防空任务的驱逐舰上的卡-28反潜直升机,并为其配备了中型预警直升机后,170,171这类舰只的区域防空能力才能完全的释放出来。届时在我国海军的大型驱护舰编队中,168,169等反潜驱逐舰,可以通过其配置的反潜指挥中心,指挥其搭载的卡-28反潜直升机辅助舰上声纳进行大面积的反潜作战;170,171等防空驱逐舰,则可以通过其配置的防空指挥中心,指挥其搭载的舰载中型预警直升机辅助舰上相控阵雷达进行区域防空作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反潜驱逐舰和防空驱逐舰各自完整的战斗力,共同打造出一个完整强大的海上编队。
 第三部分:建造直升机两栖战舰作为我海上编队的直升机作战中心

  本文在前两部分中,初步阐述了以米-26为平台建造舰载预警直升机,和为170,171这类的区域防空驱逐舰配备类似于卡-31的中型舰载预警直升机两个设想,但若仔细详察这两个设想,都还有些遗留的尾巴问题没有解决。


中国海军卡-28反潜直升机

  第一个设想中的遗留问题是,米-26重型舰载预警直升机的机体已是十分庞大,再加上它总共8片远比一般直升机更长的旋翼,这样米-26在航母的飞行甲板上起降时必然会占用特别大面积的飞行??程和在飞行甲板上被拖行既维护的过程都会相当缓慢,所以米-26很可能会长时间的占用航母的飞行甲板。把以上两点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如果将米-26搭载在航母上的话,其在航母飞行甲板上进行起降作业和简易维护的过程,将会长时间大面积的占用航母的飞行甲板和跑道,进而对航母上其他舰载机的正常起降造成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阻碍航母发挥战斗力。

  第二个设想,则是提出让170,171之类的区域防空舰搭载舰载预警直升机的设想。不过在中国海军现有驱逐舰中,并不只有170,171两舰在搭载的舰载直升机方面存在问题,比如像115,116两舰,他们与170,171两舰同为区域防空驱逐舰,但由于这两舰上没有机库,所以115,116两舰无法搭载类似于卡-31的中型舰载预警直升机来协助扩展区域防空作战能力。还有四艘现代级驱逐舰,他们虽然搭载着卡-28反潜舰载直升机,但现代舰上没有装备远程反潜声纳反潜武器和反潜情报指挥中心,无法有效的支援其搭载的卡-28,所以现代舰上的卡-28战斗力也只能被有限的发挥。另外,167,525,526等驱护舰在指挥和配合其搭载的舰载直升机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类似于现代级驱逐舰的问题。

  对于中国海军在舰载直升机领域中存在的以上几个问题,本文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中国海军应该建造一艘特殊的军舰,它既可以当作直升机航母使用,又可以当作两栖攻击舰使用。当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与敌方海军争夺海区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时候,该舰作为直升机航母,为整个舰队提供各种直升机支援。当中国海军摧毁了敌方的海上力量,开始向敌方发起登陆攻势之时,该舰则转变为两栖攻击舰,为我海军的登陆攻击行动提供强大的两栖支援保障。


中国海军170号防空驱逐舰

  直升机航母和两栖攻击舰这两种作战任务对该舰的设计有相同的要求,就是要求该舰必须要具有宽大的飞行甲板。鉴于该舰要承担直升机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两种不同的作战任务,所以在下文中暂将该舰称为直升机两栖战舰。而且目前确实有不少已经装备在其他国家海军中的两栖攻击舰,也有着可以临时客串直升机母舰的设计,所以说这个设想应该是具有可实现性的。

 该舰在作为直升机航母时,能给海上舰艇编队带来3个主要的有利方面。第1,给米-26重型舰载预警直升机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起降场所,直升机两栖战舰具有足够宽敞的飞行甲板,特别是舰岛之前和之后的两块飞行甲板更是宽敞,肯定足够米-26起降之用。再加上直升机两栖战舰的飞行甲板上起降的都是直升机,不存在米-26占用一部分飞行甲板就可能堵塞一整条起飞或降落跑道的问题。在直升机两栖战舰上,即使米-26长时间占用了大块飞行甲板,其余的甲板依然可以供别的舰载直升机使用。


中国海军168号反潜驱逐舰

  第2,不但要将米-26的驻扎之所从固定翼飞机航母上迁到直升机两栖战舰上,还应该将固定翼飞机航母上的其他直升机全部迁到直升机两栖战舰上,使得固定翼飞机航母上完全不搭载直升机,而只搭载固定翼飞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对海上编队的攻击和防御能力都至关重要的舰载固定翼,只能使用主力大型航母的飞行甲板,而各型舰载直升机则既可以使用主力大型航母的飞行甲板,也可以使用直升机航母的飞行甲板和大型驱护舰后部的起降平台,所以应该尽最大可能的将所有舰载直升机全部从主力大型航母的飞行甲板上撤出,这样才能使舰队中最宝贵的资源达到最大化利用。

  第3,直升机两栖战舰还将成为整个海上编队的舰载直升机的后勤中心。首先,对于115,116两舰本身不能搭载直升机,但又需要中型舰载预警直升机来帮助加强区域防空能力的矛盾,在海上编队中编入了直升机两栖战舰之后,就可以用将直升机两栖战舰上搭载的两架预警直升机分配给115,116两舰的办法来解决;其次,对于其他搭载了直升机的驱护舰如江南四舰等,由于其舰上的直升机库容积比较小,难以为其搭载的直升机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在海上编队中编入了直升机两栖战舰之后,就可以让各驱护舰的舰载直升机降落在直升机两栖战舰上,凭借该舰上充裕的空间和完备的检修工具自然就可以方便的进行维修等工作。最后,当其他驱护舰上的舰载直升机在战斗中被击落后,直升机两栖战舰可以凭借其较大的各型直升机储备量,向损失了舰载直升机的驱护舰派出后备直升机,以保证不会因为舰载直升机数量的减少而导致舰队的防空网和反潜圈出现缺口。


中国海军世昌号国防训练舰

  第4,直升机两栖战舰还将成为整个海上编队的舰载直升机的指挥中心。首先,在拥有较大空间的直升机两栖战舰上,设置全舰队舰载直升机指挥中心比较方便。其次,在舰载直升机指挥中心的指挥下,整个海上编队中的各型舰载直升机都可以在统一的指挥下作战。在防空作战方面,舰队中所有的舰载预警直升机,包括直升机两栖战舰上的米-26型和卡-31型和各防空驱逐舰上的卡-31型,都将在直升机两栖战舰上的舰载直升机指挥中心的指挥下进行防空预警作战;同样在反潜作战方面,舰队中所有的舰载预警直升机,包括直升机两栖战舰上的卡-28型和各防空驱逐舰上的卡-28型及直-9型,也都将在直升机两栖战舰上的舰载直升机指挥中心的指挥下进行反潜作战。全舰队的舰载直升机在统一的指挥下进行防空和反潜作战,效果自然比在各驱逐舰的分散指挥下作战好得多。

  直升机两栖战舰在帮助舰队摧毁了敌方的海上力量后,则可以转而成为两栖攻击舰,参加海上编队的由海向陆的攻势。这实际上也可以算是直升机两栖战舰在作为直升机航母之余的边际效益。在本文前面的两部分中曾经说到,在为了建造舰载预警直升机而向俄国人购买运输型的米-26和卡-28时要多购买一些,既是提防俄国人变卦卡我国海军的脖子,有是为了有足够多的运输型米-26和卡-28来为直升机两栖战舰的两栖攻击做好准备。而且由于直升机两栖战舰在设计时,就已考虑了在其飞行甲板上起降米-26重型舰载直升机,所以在两栖攻击时,不但使用卡-29和直-8中型舰载直升机进行垂直登陆,还可以使用米-26重型舰载运输型直升机进行垂直登陆,米-26运输型的载重量达20吨,内部容积相当于C-130,肯定可以运输重量不到10吨的伞兵战车,甚至还可能运输步兵战车,这是所有其他国家海军已装备的两栖攻击舰都做不到的。当然,为了直升机两栖战舰能以最高的效率担负起两栖攻击的重任,需要对其机库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不仅能进行舰载直升机的存储和维护,还能存储和维护用于登陆的车辆装备人员等。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前苏联基辅级直升机母舰的舰体(在天津大沽),这对我国建造直升机两栖战舰应该会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除此之外,我国还已经自主建造了具有比较宽大的飞行甲板的世昌号国防训练舰,再加上我国目前正在建造一艘船坞登陆舰,有了这些基础,我国建造一款合适的直升机两栖战舰应该不难办到,再加上目前日本韩国都已各自建造了大隅号和独岛号两栖攻击舰,由此可见我国建造两栖攻击舰确实是很有必要。

第四部分:图穷匕见,中国海军就是应该建航母。  

  最后,虽然前面说了本文不打算讨论中国该不该建造航母这个问题,但本文中多处透露出倾向于建造航母的意思,所以很明显,前面说本文不讨论中国该不该建造航母也是挂羊头卖狗肉,目的是在于吸引更多的网友看完这篇长文,避免非航母派的网友只看了个开头就不看了。


中国海军建造中的坞登

  现在坛子里的网友对于我国是否该建造航母这个问题,大体上分了几派:航母派,潜艇派,快艇派等等,彼此之间吵得日月无光。本来对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鄙人这种菜鸟肯定是要绕着走的,但最近听说官方都表态了,说中国已经基本具备建造航母的能力,听话听音,看来上面似乎也有些偏向于航母的意思。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鄙人也打算跳出来说一些关于航母的低见。

  1-在价格上,航母战斗群既不昂贵,也不奢侈。目前我国的沿海地区有三个大型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它们中的每一个的价值都在几万亿美元之上,拿出相当于其百分之一的钱来,给它们打造一个安全防护系统,不能算是奢侈消费吧?说一个玩意儿贵不贵,那得看是谁来掏钱,为什么目的掏钱。对于以前一穷二白的中国来说,航母战斗群是既买不起又用不着,
可对于现在几乎已经拥有一条黄金海岸,而周边又不很太平的中国来说,则是既买得起又用得着了。

  2-在功能上,航母战斗群最强大,最管用。潜艇攻强守弱,擅长破坏敌国交通线,但对拦截敌人的飞机和巡航导弹束手无策,不能阻止敌人对沿海地区的轰炸,就算我国潜艇都是蓝博,能把敌人的航母全部干沉,但总不能把第一岛链上面的机场也全部干沉吧;快艇擅长突施冷箭暗算落单的敌舰,但在面对会飞的敌人时,和潜艇一样无招可出,潜艇至少还有下潜保命的后路,而快艇就只有一哄而散拼命逃窜的份了。所以单纯倚重潜艇或快艇都是不行的。


日本大隅号

  3-在效费比上,航母战斗群最高。有人说:既然光靠潜艇和快艇不行,那就建造或购买大量的护卫舰驱逐舰乃至巡洋舰,再配合上岸基飞机,潜艇快艇,岸基弹道和巡航导弹,反正除了航母之外的各种家伙一起上,再把这些家伙捏合成一个海上组合拳系统,这下子总管用了吧。答案是:管用了,但又带来另外两个问题,一是建造航母战斗群同样能达到这个效果,而且花费肯定会更少;二是这个海上组合拳系统只有在近海管用,因为岸基的那些家伙事都离不了海岸线,而同等战斗力的航母战斗群却具备远洋作战的实力,从长远投资的角度来说,还是航母最合算。 4-地域因素。有人说:黄海,东海,南海都是在我国海岸和第一岛链的包围之中的狭窄海域,庞大的航母战斗群呆在这里,会由于无法机动而轻易被击沉,所以第一岛链以内不适合航母作战,所以不该建航母。这种说法看似有些道理,其实却是本末倒置:首先,如果敌人拥有可以击沉我方的航母战斗群的强大毁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我们没有建造航母,那北京上海香港等沿海城市就会直接暴露在敌方强大毁灭能力面前。这些??像航母一样机动躲避,可以想象到它们的结局会是什么,而一旦沿海城市带和经济圈完全被摧毁,又可以想象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能有什么样的结局。


韩国独岛号

  我国的航母战斗群就是沿海城市带最坚定顽强的盾牌,一旦发生战争,它就会密不透风的挡在沿海城市带的前面,为它们挡住伤害并反击敌人。如果敌人强大到无法阻挡,航母战斗群也将战斗到最后一刻,在其沉没之前尽最大努力消减敌人对沿海城市的伤害。航母战斗群为身后的的国土创造的不受轰炸的每一分钟时间,都对战争的最后结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二战中轴心国和同盟国较量的天平上,决定日本和德国注定失败的最重的一颗砝码,就是他们的后方国土和城市被对手的战略轰炸荡平,导致其战争潜力和意志迅速枯竭。

  而且,黄海,东海,南海相对狭窄,一方面的确不利于航母战斗群的机动,但另一方面却有利于岸基航空兵,潜艇快艇,岸基弹道和巡航导弹等支援航母,有了这些部队的协同支援,要想干掉我国的航母战斗群,也绝对没有那么容易。

  5-时间因素。有人认为航母不是不造,只是现在不造,可以等到将来冲出了第一岛链以后再造不迟。持这种想法的人,对航母战斗群从建造到形成战斗力所用时间的认识有严重的偏差,举个例子:


未来中国海军直升机母舰想象图

  印度海军在第一次印巴战争时就已经购入了航母,但直到第三次印巴战争时期印度的航母部队才能参加实战,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印度的航母部队甚至就因为尚未形成战斗力而呆在港内旁观了整场战争。要知道印度使用的仅仅是轻型航母,而且还是直接从英国购买的已经投入使用了的现成货,在训练和使用上还有英国的传帮带,对比印度,我们还将要多经历建造和初期试验的时间,而且我国很可能会采用比印度更复杂的中或重型航母,这将会更加推迟战斗力的形成,由此可见,我国海军建造航母的时机不应该再拖沿了,必须现在就动手,切不可指望等到急需航母时再临时抱佛脚,那是注定行不通的。

  本文中的思路参考了鹰临天下的《杂议中国双航母战斗群和水上预警机的可行性》一文中的内容,特此鸣谢。下面引用的未来中国海军直升机母舰想象图也是从网上下载,再次向图片真实作者表示感谢。
13921538_200702050851411553940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主题

1197

帖子

1040

积分

机务正式工-执照C

Rank: 5Rank: 5

积分
1040
发表于 2007-3-9 10: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s:15]  [s:15]  [s: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主题

1007

帖子

882

积分

机务正式工-无执照

Rank: 4

积分
882

东航

发表于 2007-3-14 22: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主要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酒会快 ,无论是经济还军事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