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赢利之我见 个人观点........................ 首先,恭喜春秋.拥有3架飞机,密集型经营,在客源稳定,优惠折扣的情况下,能够在开航后13个月就取得赢利,的确不简单. 但,我对8个月累计赢利1千万,13个月运输收入达到5个亿存有疑问. 一、对13个月取得5个亿的营业收入的疑问 1,如该公司一向对外宣称的一样,春秋的三费(一般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水平不高,有可能低于同行业水平(2004年同行业三费水平为平均17.47%,基数是运输收入).不考虑比值变化,以低于17.47%费比计算,那么春秋的三费,平均每个月三费不超过620万(=500000000*0.1747/14).摊薄到每个飞行小时里,不超过7000元.边际贡献等于7000时,春秋就可以将收入成本持平了. 2,但春秋只有三架飞机,根据2004年行业数据显示,A320的运输成本为每飞行小时35601元,最高不过39733元.最低34538.24元. 3,如果春秋没有一天停场,没有一次不正常航班,每天飞行时间为10小时,在2005年,春秋的1-2架飞机,累计飞行209架.日,年度累计飞行时间为2090小时。则2006年8个月的飞机营运数为 710架.日(243天*2+224*1),1-8月累计为7100飞行小时。 4,如图所示,考虑了燃油价格影响因素后,将三费和利润均摊,再按照理想飞行时间反算收入,还是达不到5个亿。 5,5个亿的收入是销售收入还是运输收入呢?如果是运输收入,在8月运输季节刚结束9天内,就能配比完成所有票联,我真的很佩服春秋的办事效率和速度。如果5个亿是销售收入,呵呵,那这里可是否已经隐含了9月10月或者更后期的未承运收入啊?还是春秋的非正班太多,红眼航班太多呢? 或者是航班上卖模型的收入?或者是包机?或者还有货运收入? 如果是因为自己卖自己的票,用自己的系统,不交换,所以才这样快地计算出运输收入,那如果以后网点多了,也不与其他方合作么?这样的合作肯定要延迟结算时间的,看来,春秋也在利用时间挣钱呢! 6.按照春秋王总对外宣传的销售政策和航班客座率,要取得5个亿的收入需要每天至少飞10小时,13个月,春秋航空每天都有3.14架飞机在飞啊!资料表明,春秋的飞机可不是一开航就来了3个啊... (3.14似乎很接近圆周率哟,呵呵,玩笑)
二、对8个月取得1千万利润的疑问 1,取2004年A320平均运输成本35602元,加上燃油涨价引起的13.09%运输成本增幅,2005年7月至2006年8月,A320的平均飞行小时完全成本为47262元。也就是说飞行小时收入达到47262元(7000+35602*1.1309),就可以保本. 2,春秋的1000万的赢利,也可以这样分摊到每个飞行小时里的。每个飞机每飞行时间赢利为1408元(1000万/709架·日/10小时单日运行时间,姑且认为去年的飞行小时也做了贡献并且去年不亏不赢吧) 3,只有达到每飞行小时收入48670元(1408+47262)时,春秋的1000万赢利才是可靠的。 4,简单换算平均每飞行小时飞800公里(A320经济巡航速度为900KM),按每天飞10个小时,反算单日单飞机商业运行距离(计价距离)应该是8000公里。总局公布的运价是按每公里运价0.75收取,春秋航空对外公告的客座率是95%,机票折扣平均为3.8折,一架飞机飞一天收入应该是389880元(=8000*0.75*180*0.95*0.38)。而这根本非但没有保本,每天还亏损39990元。 还有提高单日赢利的办法,那就是提高折扣和提高航班利用率。在每天飞行时间为12个小时,客座率是95%,机票折扣平均为3.8折,赢利也达不到486700元,所以单单提高飞机利用率也不可行,(或有可能违反民航总局的安全要求)。在每天飞行时间为10个小时,客座率是95%,机票折扣平均为4.327折,单架飞机一天收入才可以满足赢利。 当然了,如果春秋的运输成本低于2004年全行业最低水平,且三费水平也低于同行业指标1个百分点,并且无超过2%的不正常航班,那么这个赢利就是可信的。 5按照规模效益和边际贡献理论,春秋航空应该是在拥有了第3架飞机后才开始赢利,而不是从一开始就赢利的,也就是说其赢利的时间不超过8个月.8个月实现赢利1000万,,平均每个月才125万,这数字不高,是有可能的,但从对外公开的折扣数据上来说,从逻辑上来讲,这个利润是不现实的,偏大。 要么,春秋对外宣传的时候,人为地降低了折扣率,要么,就是夸大了利润额. 6,从客观上讲,春秋有可能在今年实现阶段性赢利.但没有从王总的发言中看出来,只能分析,春秋2005年平均运力1.26,2006年1-8月运力达到2.92,增幅132%.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这样的增幅可以转亏为赢,的确是可能的.但问题在于收入基数太小了,一下子宣告赢利2.589%(8个月),这样算下来,全年赢利要超过3.89%了,这个水平不比海航低啊!难怪有人说离谱 所以,我个人认为,春秋的赢利是可能的,但这么大的金额,与其公布的折扣政策之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很大,所以,赢利数据过于乐观了. 呵呵.几句玩笑,算不得分析.
关于春秋赢利的一些想法: 无论如何,春秋发言人还是指出春秋在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逆向赢利的,这似乎已经是铁定的结论了. 1.春秋开航后不久,民航总局就开始征收燃油附加费,以800公里为界限,分20/40.30/60(截止2006年8月31日),而这个收费是直接与承运人数挂钩的,当180个座位的A320客座率达到95%时,其每小时的燃油附加费收入就达到了2280元,后来调整后可达到4560元. 按照数据统计,当A320飞机客座率达到75%以上时,由于燃油附加费的折抵效应,2006年7月的每飞行小时的运输成本水平与2004年中期相当. 这些数据以及春秋的赢利从侧面讽刺了某些上市公司片面强调、夸大了航油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燃油附加费的收取、合理规划航线、促进销售,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航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的。加大销售力度,提高客座率、合理规划航线,是航空公司在当前阶段针对航油涨价要重点抓的几项内容,而不应总是抱怨涨价,不应总是用3+X来做市场的敲门砖。 2只有一架飞机的时候,其固定成本水平相对较高,不太可能盈利.在固定成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两架飞机运营,可以摊薄单架飞机的固定成本,有可能收入与成本持平.三架飞机赢利,是很有可能的.这也间接说明了航空公司通过机队的规模经营来获利的可能。 由于固定成本的阶梯阶段性增长的特点,在扩充经营规模时,势必会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况,这是要提早预防的. 3春秋航空公司毕竟是低成本运营,如果三费省一省,税收政策优惠一些,很多成本是可以降下来的,虽然比例不高,但由于航空业的利润率低,所以,省出来的都是利润。 4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有个好爹娘,儿女不用愁。由于母公司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可依托,春秋航空必定节省了很多市场开发费用、销售代理费用,而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也可以通过多种让利方式获得双赢,依托母公司的旅游优势,捆绑经营航空衍生产品,也是春秋增加收入的重要砝码。
5飞机的高利用律、高客座率是春秋能很快赢利,保证现金流稳定正向流入的重要因素,是其他航空公司要学习的。 ?????? 在目前各航空公司都在打机票价格战的时候,春秋的平均折扣3.8,似乎预告了什么 民营航空,与过去的传统航空公司,除了股权结构不一样,经营上,没有太大差别,甚至可以说无差别! [ñ??̹ͼʖ] B787?? ?渱 [ 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