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老驱鸟队员的指导下从捕鸟网上把小鸟取下。记者詹松 摄




炎炎烈日下,记者穿好反光背心,在天河机场工作人员带领下,体验了一把“驱鸟队”的角色。
上岗前,天河机场鸟击防治办公室老同志给记者进行了专门的讲解和简单的培训。14时许,记者来到天河机场鸟击防治办公室,办公室墙壁上挂有由专业机构绘制的鸟类活动图,可初步看出天河机场一带活动的各种鸟类及习性。
随后,记者与驱鸟队员一起检查猎枪、子弹,带好望远镜、剪刀、手套,装备完毕,记者与两名专业驱鸟人员登上了专门的驱鸟车。
猎枪不是打鸟的,是吓鸟的
驱鸟车的副驾驶室里装有电脑,还有对讲机。打开电脑,显示屏上立即显示出前方上空的场景。透过这个显示屏,可观察到鸟在机场周围飞行的情况。
车开了不到5分钟就在一个两层楼高的鸟类观测台前停下。这里的温度足足有40℃,记者踏上观测台,拿出望远镜,看看飞机起降方向是否有鸟类飞行,并按要求做好记录。在这里蹲守了近半个小时,记者仅发现了约10只鸟从上空掠过。期间,一名驱鸟员举起猎枪,向天空放了一个空炮。鸟立即被吓跑。
“猎枪不是用来打鸟的,是吓鸟的”,据驱鸟队员介绍,开枪不能对着鸟开,一般采用45度角朝天随便开,把鸟吓走的同时,也保护了鸟类。
随后,记者又来到机场环路草地上,一个一个检查煤气炮的装置,看煤气坛是否有气,煤气炮是否能正常运转。在检查煤气炮时,突然耳边一声巨响,将记者吓了一跳。一看,发现这些煤气炮每隔三五分钟,就会自动朝天放一炮,发出的巨响将鸟儿吓走。而驱鸟队员每天必须对机场四周的10多个煤气炮一一检查,遇到没气或设备故障时,必须立即维修。
欲救下一只鸟,竟被连啄两口
检查完两个煤气炮后,记者又来到捕鸟网边,看到网上已粘了不少鸟儿。有的早已被烈日晒干。记者将网上缠住的小鸟一只只取下来。为尽量不破坏网,取下一只小鸟,记者足足花了10分钟。而平时,专业驱鸟队员仅需两分钟。
记者取鸟过程中,正好碰到一只刚刚被缠住的卷尾鸟。记者欲将其解救时,竟被它啄了两口,险些破皮流血。取鸟其实是一个非常繁琐且漫长的过程。记者花了半个小时,仅取下了4只被缠小鸟。
炎炎烈日下,记者围绕机场停机坪周围及跑道绕行一圈,花了足足1个小时。而此时,机场跑道附近的温度达40多度。记者携带的4瓶矿泉水已被喝得精光。
据天河机场鸟击防治部负责人廖宏晖介绍,以前驱鸟,用的是土办法,比如敲锣打鼓、放鞭炮、扎稻草人。随着鸟类越来越“精”,不少土办法已不管用了。如今,机场防鸟队可真是叫“鸟枪换炮”了。仿真模特、煤气炮、恐怖眼、激光枪、超声波驱鸟器、语音驱鸟器等,各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都用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