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1021|回复: 1

国内机票竞价平台遭遇航信“屏蔽门”之我见

[复制链接]

6185

主题

6706

帖子

4060

积分

元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4060

在线王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0-7-12 13: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海南海口
       2010年7月6日我在来京的路上联系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预安排见面叙叙旧。由她那里得知:中航信屏蔽了她们的所有航班查询配制终端,她现在正忙得焦头烂额处理由此带来的票务问题,她所供职的公司就是业内俗称的机票销售竞价平台。果不其然,两天后由《每日经济新闻》第一次将此事公开,这里我们简称“屏蔽门”事件。作为关注民航客票分销领域并跟踪竞价平台模式发展多年的行业人员,我想借此文发表一些我对此事的看法,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可以各抒己见的“沙发”。
  “屏蔽门”事件的直接关系双方是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公司(下文简称“中航信”)和第三方机票销售竞价平台(下文简称“平台”),潜在关联方是除春秋航空外的运营国内航线的各航空公司(下文简称“航空公司”)、传统机票销售代理人(下文简称“代理人”)和广大民航旅客(下文简称“消费者”)。中航信是中国民航航班信息数据和出票系统的唯一提供商,是中国民航销售产业链的最上游企业。平台是随着民航电子客票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有效的整合优势客票产品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它打破了客票销售政策的地域性限制,使中小代理人可以通过平台找到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并能使得其利益最大化的产品,平台有效降低了客票销售行业的专业性要求,丰富了分销渠道。
  那么在“屏蔽门”事件中究竟各方的利益关系在什么地方呢?
  “屏蔽门”的直接最严重后果将导致平台分销模式退市,中航信利用其在上游市场的完全垄断性操纵设计对其更优的中下游市场模式,这种基于完全垄断性的市场行为往往是缺乏效率和行业经济性的。平台模式的出现是市场基于民航客票电子化的创新解决方案,目前每天接近3亿的在线成交量和近50%的渠道市场份额是市场对这种方案的认可。“屏蔽门”事件无疑是因一个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强迫整个有效市场经济行为的倒退的经典案例。比如说:以“淘宝网”加“支付宝”模式为代表的消费品个人消费渠道模式为例,其电子商务创新解决方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推崇并有希望成为一种未来的新经济模式,它带动了网络时代消费方式的变革。创新永远是固有模式的最大威胁,国家一直在大力倡导创新和与时俱进,但是中航信这样的国字号企业的如此行为并没有让行业看到国家方针的具体落实。
  中航信为“屏蔽门”给出的理由是:1、为保证计算机分销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2、借此清理使用平台的不合规中小代理,保护消费者权益。对此,我认为这两个理由未免太过牵强和敷衍。“安全说”可以理解为,由于平台流量过大引起系统过载,但是中航信分时处理的总量是由出票量的多少决定的而不取决于出票渠道是航空公司直销、代理人分销或平台分销,平台只是渠道而不是消费需求,平台影响安全稳定说事实上并不成立。如果没人使用分销系统,那才最安全、最稳定,因为中航信系统的自身安全性问题那么消费者不要乘坐飞机了,好像是本末倒置了吧。作为中国民航的保障公司,应该考虑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力去支持民航大发展,而不是让中国民航的发展去适应它的保障能力。这就好比计算机安全问题一样,系统安全和稳定解决方案永远不会是让黑客不制作计算机病毒,而是研究如何提高自身抵御病毒的能力。“保护消费者说”就更为牵强,据我所知,民航客票销售代理人的管理权应该在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下文简称“中航协”),“屏蔽门”好像目前还不知道有中航协授权参与和介入吧!中航信是不是有点儿管得太多了呢?目前,中航协通过其大量工作正不断使民航销售行业正规化、规范化,并且绝大多数平台也是在中航协的监控下从事正规的销售业务的合法企业。根据我对平台的了解,他们在审查平台产品提供商的程序是相当严格的,甚至高于中航协及有关管部门相关要求,平台的主要利润源不是中小代理人而是线上成交量带来在线支付方返佣费,这种非直接利润源更增加其要求平台会提高其对平台成交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核和服务工作的动力,无形中为民航客票销售行业建立了“内审机制”,平台模式不是增加了中小代理的违约风险而恰恰是降低了这种风险。“屏蔽门”实施的理由只能是被理解为托词而已,我个人认为“屏蔽门”的潜在可能理由是中航信通过屏蔽平台来打击平台在行业的可靠性,降低其在中小代理人的可信度,从而争取中小代理人增加终端配置数,提高中航信终端收入,同时也可以加大中航信对中小代理人的直接控制力,为其可能提高的终端配置使用单价行为造势。
  “屏蔽门”对中航信并无直接好处,其最大的收益者应该为代理人。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中航信上游完全垄断地位决定其对中下游市场格局的支配地位。平台新模式的出现极大的打击了代理人的同行销售业务量,其实平台可以抽象为一种机票销售同行业务的全国化模式。我认为“屏蔽门”会严重影响平台模式的可靠性,使得原本依靠平台出票的中小代理将会回流到原有的代理人同行业务模式,从而提高区域性大代理人的销售量,笔者对某区域性大代理的电话调查证实了这点猜测。这种销售模式的倒退最终体现为销售渠道成本的提高,随着航空公司返点降低和中航信分销渠道成本的增加最终将促使机票销售代理重新整合并出现几家超级代理人,在整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来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成本提高,因为同行业务模式无法提供平台的全国最优政策产品。
  最后,我想对平台模式的发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平台是机票销售行业适应民航机票电子化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发展得到了来自行业本身的“草根”肯定。由于平台从其形成之初就是民营性质,各平台的管理层往往只专注于平台之间份额的争夺而忽视了一个他们共同遇到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和民航相关管理方面的沟通协调,平台模式被行业管理部门的认可。“屏蔽门”的发生不应该只归咎中航信“仗势欺人”的独裁,平台也要反思其“未婚先孕”的冒进。平台遭遇类似“屏蔽门”的事件是早晚的事情,那么“后屏蔽门”时期平台应该何去何从呢?我认为:中航信会恢复部分平台配置的使用权限,因为并没有政策要求其配置使用只能是终端销售而非同业销售,但是“屏蔽门”对平台的打击是深远的、长期的,特别是对平台使用者中小代理人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只想赚点儿小钱,用平台和用同业出票对他们来说一样的。平台运营管理层应该联合起来,在能保证平台模式存续的前提下再去考虑竞争,我很欣喜的看到原来拼得不亦乐乎的各平台能在“屏蔽门”的压力下发出同样的声音。我建议:成立平台发展促进协会,该协会负责协调行业发展并积极向民航局和中航协相关部门汇报,让管理方了解平台是有益于中国民航发展的事实,毕竟平台是已被证明了的高效民航分销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之一。同时,平台应该继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促成一个中航信、航空公司、代理人、消费者、平台多方共赢的新型民航分销模式的形成。
  本文皆为笔者个人观点,由于才疏学浅,如言语和分析不妥当之处请各方谅解。
 
  (作者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请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415

帖子

889

积分

机务正式工-无执照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

Rank: 4

积分
889
发表于 2010-7-12 14: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反正感觉使用电子客票后还是有漏洞,有的票面是7折的价格,可是要转签时一查才知道实际上是5折。代理人或售票柜台一年吃多少差价啊,要是有竞价平台就回影响中航信和代理人的利益,个人觉得是应该打破行业垄断
这家伙很聪明,什么都没有留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