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1804|回复: 0

2008航空航天报告

[复制链接]

4

主题

97

帖子

57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57
发表于 2010-6-27 15: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南株洲
本报告的出发点
 “大飞机项目”的立项、中国商飞公司的成立及中国一、二航集团的合并
标志着中国将重整航空工业再次向被誉为“工业中的皇冠”的民机发起冲
击。本报告试图通过解析50 多年来喷气式客机发展的历史,向中国资本
市场的投资者展示民机产业的艰巨性、长期性与重要性,并希望以此给投
资者提供一些“大飞机”相关的投资思路。
民机制造业是国家力量的终极体现
 民机制造业的主要特点为:高投入、高壁垒、陡峭的学习曲线。民机制造
业需要大量前期研发资金(30~60 亿美金),长期流动资金的赤字运作(5~6
年),以及成本回收期的滞后(10~14 年);其特点决定它只能是一个寡头垄
断的行业,作为后进者进入这个行业的风险极大;飞机必须依靠大规模的
生产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市场往往不会给制造商提供达到盈亏平
衡点的规模。
 民机制造业是强周期的行业,强周期主要体现在订单上,从历史上看,订
单是决定飞机制造商盈利能力最关键的因素;我们总结了五大因素决定了
民机的周期性,即GDP 增速、新增运量、飞机更替、航空公司盈利情
况、新兴市场的发展;我们采用了两种方式测算了最悲观的情况下飞机订
单下滑情形,我们认为在2011 年前都不必担心飞机交付量下滑的风险。
 民机制造业是一个政治工业,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对民机产业而言,高
投入及收益的不确定决定了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才能发展,美国和欧洲政
府分别通过“间接补贴”和“直接补贴”的方式支持本国的飞机制造业。
中国民机产业发展之路
 我们认为中国航空工业体系在价值链的拆分与体制上有所欠缺。
 从价值链看并没有将制造与研发和总装环节分离,造成主机厂没有集
中全部精力开发整机、而配套厂的资源分散不具备规模优势;
 从体制看以前研发民机的主体属于军工体系,其组织原则、管理体系
和技术文化并不适合民机市场的竞争;
 从规模与竞争看,现有的两大集团制之间的竞争并不激烈,而集团内
部不同的法人主体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
 为此我们认为应该分三步整合中国的航空工业:1)内部资源整合;
2)行政整合;3)专业化整合。

航天航空与国防行业报告081029.pdf

843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积分: 机务米 -2 J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