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千江明玥做除防冰检查时,就对除防冰液冰点的要求和计算方法产生疑问,为此还做了一个分析报告。报告的结论就是以我的能力和手上的资源不可能搞懂这个问题,但是可以明确即使没搞懂也不会对GL的除防冰工作有任何影响。 因为当时认为除冰液厂家给了GL机场的除冰液Clingwing I的检测报告,明确了该Clingwing I除冰液和水是1:1配比时(浓度50%),冰点是检测的冰点是-28.5度,而机场除冰车上有除冰液和水的显示体积的刻度,只要等刻度放入水和除冰液,理论上就能得出混合的除冰液的冰点是-28.5度,而协议要求只要这个冰点高于现场气温10度即可满足要求,即浓度50%的除冰液可以适用 -28.5+10=-17.5度以上的环境,而桂林历史上最低气温还没有-5度,绝对满足工作要求。 2024年再做除防冰检查时,得知GL局方2023年曾给当地机场下了一个整改项就是要求当地除防冰操作员需要掌握不同浓度下除冰液冰点的计算方法。理由其实也非常简单,你不可能完完全全确保每次除冰液都100%都是1:1配比(除冰液浓度50%),假如实际配比了其他浓度例如55%,45%,30%时,你该如何换算和记录得掌握,不然如何确保工作正确执行? 喜出望外,困扰了我四年之久的困惑终于有了解开的曙光。我赶紧跟机场机务请教这个的换算方式,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不是算出来的,这个需要除冰液Clingwing I厂家提供不同浓度下的冰点和折光率的对照表。使用折光仪得到除冰液的折光率,再通过对照表直接得到需要的冰点和浓度数据。 方法有了,按道理很简单吧。实际再回头,模拟除冰人员使用公司的WY-050折光仪去工作的全流程,依旧感觉这个过程比较艰辛曲折。 因为即使你有《WY-050折光仪工具说明书》,即使你熟悉《地面除冰、防冰培训》以及公司TA、局方AC,即使你熟悉除防冰签署工卡以及参考工卡,你依旧有可能不能正确得出冰点,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己亲身体验一下这个过程,所有需要的资料本文都有。 里面最大的雷是,折光仪工具说明提到了溶液浓度和除防冰工卡以及除防冰TA说的浓度不是同一个概念,一般人不注意很容易混淆了,导致使用折光仪后误认为仪器得出的浓度就是工卡/TA说的浓度,进而导致后续错误的操作。我刚开始也摸不着头脑,没有区分,导致推演过程中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又说不清。 这个除冰液的浓度到底是计划配置出来的固定值(一般是50%),还是由折光仪检测以及换算出来的实际值?我认为是后者,这才是严谨的符合实际的做法。虽然实际值可以无限接近固定值(通过调整,再加除冰液或者再加水),但你依旧得掌握不同的浓度和折光率和冰点的关系。 否则,就是前后颠倒,脱离实际。因为混合的除冰液的实际浓度应该是通过折光仪检测和换算出来的,不是你通过尝试加入等量的除冰液和水配比直接得出50%浓度的。 如果抱着后者的观点,很可能认为有理论值就够了,折光仪就是个摆设工具,不会去掌握折光仪实际使用方法也不会使用它去检验除冰液浓度,他的工作流程变成了先写浓度是50%,然后折光仪随意摆弄下,直接找到TA/厂家检测报告中此除冰液浓度是50%对应的冰点和折光率,完成后续记录填写。因为结果正确,使用折光仪的过程是无人去复核的,所以理论上不会有人能找出问题。 局方还是很犀利的,一眼能洞穿里面的隐患,所以要求除防冰操作人员必须掌握不同浓度下除冰液冰点的计算方法,只有这样才认为你是真懂了,不是投机取巧“抄TA//厂家检测报告的答案”。 假如你是除冰操作员,使用Clingwing I飞机除冰液,大致以1:1的比例完成了除冰液的配备,后续该如何使用折光仪WY-050或者JWZSJ-1完成浓度和冰点的核算呢? 现在我们开始神奇的探索之旅。 以A320为例,先看除防冰签署工卡的要求: 一、使用工具:GS的WY-050折光仪 这个仪器到底如何测量得出冰点和确定除冰液的浓度?是方式1还是方式2还是方式3?还是方式1/2/3都不对?请你思考判断。 方式1:测量样品,仪器读数值是个温度值,再通过工具使用说明书中温度值和浓度的关系表找出浓度,再通过除冰液的厂家文件找到浓度和折光率和冰点的关系找到折光率和冰点? 方式2:可以直接测量样品的冰点,仪器读数值就是冰点,再通过工具使用说明书中冰点值和浓度的关系表找出浓度。 方式3:可以直接测量样品的冰点,仪器读数值就是冰点,再通过厂家文件中冰点值和浓度的关系表找出浓度。 我们逐个方式开展细化的步骤: 方式1:测量样品,仪器读数值是个温度值,再通过工具使用说明书中温度值和浓度的关系表找出浓度,再通过除冰液的厂家文件找到浓度和折光率和冰点的关系找到折光率率和冰点? 步骤1.1:根据TA判断Clingwing I是属于丙二醇或者乙二醇类型?结果是乙二醇。 步骤1.2:使用WY-050折光仪测试样品的温度值(选乙二醇栏),得出温度值,比如 -37 度。 步骤1.3:使用WY-050折光仪工具使用说明书中温度值和浓度的关系找出浓度,为50%, 步骤1.4:使用Clingwing I的厂家说明书中浓度和冰点和折射率的关系,找出冰点、折射率。 浓度50%,对应折光率1.3785.冰点-29.5度; 步骤1.5:根据TA说明/维修协议/局方AC要求,确定当前冰点-29.5度的Clingwing I可以适用的最低外部环境温度。TA(表A)说是-17度,维修协议以及局方AC的说法是“-29.5+10=-19.5度”,相差不大,就按-17度算吧。 步骤1.6:对比当前气温,判断当前的Clingwing I的除冰液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许可的最低使用温度是-17度,假如当前气温-5度,当前温度高于许可的最低使用温度,符合要求。 方式2:仪器可以直接测量样品的冰点,仪器读数值就是冰点,再通过工具使用说明书中冰点值和浓度的关系找出浓度。 步骤2.2:使用WY-050折光仪测试样品冰点(选择乙二醇栏),直接得出冰点,比如 -37 度。 步骤2.3:使用WY-050折光仪工具使用说明书中温度值和浓度的关系找出浓度,为50%, 步骤2.4:根据维修协议/局方AC要求,确定当前冰点-37度的Clingwing I可以适用的最低外部环境温度。维修协议以及局方AC的说法是“-37+10=-27度”。 步骤2.5:对比当前气温,判断当前的Clingwing I的除冰液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许可的最低使用温度是-27度,假如当前气温-5度,当前温度高于许可的最低使用温度,符合要求。 方式3:可以直接测量样品的冰点,仪器读数值就是冰点,再通过厂家文件中冰点值和浓度的关系表找出浓度。 步骤3.2:使用WY-050折光仪测试样品冰点(选择乙二醇栏),直接得出冰点,比如 -37 度。 步骤3.3:使用Clingwing I的厂家文件中浓度和冰点和折射率的关系,找出当前冰点对应的折光率和浓度 冰点-37度,对应浓度57%,对应折光率1.3848.; 到底是那种计算方式对呢?个人倾向是方式3(根据GS的2025年1月10日刚出炉的培训部认可的TJ基地制作的“RHA-303C手持折光仪”视频来看可以推断验证。虽然折射仪件号不一样,但是工具读数页面一样)。因为根据WY-050折光仪工具使用说明书,读数页面的读数应该就是冰点。得出该冰点后应该直接去找该型号除冰液的厂家文件不同浓度下的“冰点/浓度/折光率对照表”,而不是去找WY-050折光仪工具使用说明书中的“冰点/浓度对照表”。 为啥呢?因为签署工卡中要求记录的是“除防冰液与水的比率”,这个比率是体积浓度,不是质量浓度。而WY-050折光仪工具使用说明书中的“冰点/浓度对照表”中的浓度本意应是质量浓度,不是体积浓度。 两者有啥差别呢? 浓度是描述溶解物在溶剂中的相对浓度的物理量,常用于化学实验中。准确地制备和了解浓度十分重要。 浓度的定义: 浓度是指溶解物在溶剂中的相对含量,通常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来表示。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是指溶解物的质量与溶液体积之比。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质量浓度(C)= 溶质的质量(m)/ 溶液的体积(V) 质量浓度的单位通常是克/升(g/L)或者克/立方米(g/m³)。 体积浓度:体积浓度是指溶解物的体积与溶液体积之比。体积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体积浓度(C)= 溶解物的体积(V1)/ 溶液的总体积(V2) 体积浓度的单位通常是升/升(L/L)。 拿一份含量是甜度是80%的蔗糖水做,当作我们的除冰液就明白这两种的含义的差别。 如果取上诉一份样本1升的蔗糖水,混合1升克的水,测试得出的质量浓度:80%*1/(1+1)=40%,即当前混合液的甜度(质量浓度)是40%。但是那你要是问蔗糖水样品和水的体积比,即体积浓度呢?应该是体积浓度:1/(1+1)=50%。仪器测量的是质量浓度40%,我们工卡需要的是体积浓度50%,你就能明白两者的差异。 因此用普通的折光仪JWZSJ-1(俗称蔗糖仪)完成浓度和冰点的核算步骤就非常清晰了。 二、机场机务使用常见工具:JWZSJ-1折射仪 测量样品,仪器读数得出BRIx % 值 ,通过BRIx % 值 和折射率换算表得出样品的折射率,再通过除冰液的厂家文件找到折射率和浓度、冰点的关系找到浓度、冰点。 步骤1:仪器读数得出BRIx % 值值,例如29,得出折射率1.37936, 步骤2:通过BRIx 值和折射率换算表得出样品的折射率,BRIx % 值29对应折射率1.37936, 步骤3:使用Clingwing I的厂家说明书中折射率和浓度、冰点的关系找到浓度、冰点。 折射率1.37936,对应浓度51%,冰点-30.6度;
步骤4:根据TA说明/维修协议/局方AC要求,确定当前冰点-30.6度的Clingwing I可以适用的最低外部环境温度。维修协议以及局方AC的说法是“-30.6+10=-20.6度”
步骤5:对比当前气温,判断当前的Clingwing I的除冰液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许可的最低使用温度是-20.6度,假如当前气温-5度,当前温度高于许可的最低使用温度,符合要求。 三、参考资料见下 1、GS的WY-050折光仪工具使用说明书:概况见下,
2、普通折光仪使用说明:(百度搜索到的,待验证;JWZSJ-1折射仪的使用说明未找到。特别注意这个和公司的WY-050(冰点仪)的读数页面不同。 3、JC机务处得到的厂家Clingwing I的除冰液以及工具读书对照表
4、涉及材料 (1)GS的《WY-050折光仪工具使用说明书》 (2)GS的培训材料《EBT0208折光仪使用说明》 (3)GS的培训材料 《折光仪使用》 (4)GS的除防冰程序要求 (5)737NG和A320的除防冰签署工卡,和参考工卡 (6)局方《AC-121-50R2地面结冰条件下的运行》 (7)除防冰的TA (8)地面除冰、防冰培训 四、总结: 综上所述,汇总分析所有附件材料后,初步得出以下判断: 1、目前的公司对于除冰液的冰点的记录和适用判断缺少显性要求,有提升空间,需要完善工卡和培训资料。 现状:(1)工卡支撑不足。例如: 对于“不同浓度的Ⅰ型稀释液冰点最低使用温度应至少低于环境温度 10℃”,都是将要求隐含在航司和机场的维修协议,以及TA、局方AC中,对于除防冰操作者来说这是隐形要求,除防冰操作者正常是不会打印这些文件到现场的,不易现场工作时关注到。除防冰操作者只会带 737NG和A320的除防冰签署工卡和参考工卡到现场,这些工卡均没有记录“除冰液的冰点”,“当前的温度”,以及“确保符合当前温度使用”的步骤要求”。 (2)培训支撑不足。对除防冰人员开展的培训和复训,见《地面除冰、防冰培训(华东局》没有将 此类“对于“不同浓度的Ⅰ型稀释液冰点最低使用温度应至少低于环境温度 10℃”的要求纳入培训材料,很可能导致除防冰人员未掌握该关键要求。 后果:工卡和培训同时不足很有可能导致一线除防冰人员未能有效掌握该除冰液的适用判断标准,存在技能不足的隐患,易造成执行偏差。 2、目前公司对于普通的非数子式的折光仪的读数页面和体积浓度的换算方式培训支撑不足,培训材料未明确区分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易造成人员混淆和错误使用,需要完善培训资料,加强人员培训。 现状:(1)培训支撑不足。工具说用说明书《WY-050折光仪工具使用说明书》以及培训材料《折光仪使用》和《EBT0208 折光仪的使用》对于非数子式的折光仪的读数页面即为“浓度”和实际可能工卡需求有偏差,实际该浓度是质量浓度,不是除防冰工卡的体积浓度,容易误导人员,造成推算所得的数据错误。
(2)可喜的进步:截至2025年01月10日TJ基地出品了RHA-303c 此类非数子式的折光仪的使用教学视频(仪器读数页面和WY-050折光仪)一致,非常棒的教学材料,建议将视个整改项就是要求当地除防冰操作员需要掌握不同浓度下除冰液冰点的计算方法。给一线人员的具体业务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千江明玥提醒大家,你真的经得起局方突查吗。假如局方突击问除防冰操作员,你是否知晓不同浓度下除冰液冰点的计算方法?你知晓如何回答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