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友人称“这一切离不开运城人的热情帮助”
虞乡棉加厂对面的这个角落,很可能就是美国飞行员的遗骨埋葬地点。 黄河晨报讯 “非常感谢运城众多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对最终找到遗骨更有信心了。”6月13日,美国友人布莱特利·哈特赛尔在登上飞机离运前,对记者说。
6月11日至12日,美国著名民间组织“Moore’s Marauders”(“寻找失踪者在行动”)第四团队负责人布莱特利·哈特赛尔带领团队成员张吉,在永济虞乡再次寻访二战时期牺牲在当地的飞行员Garner的遗骨时,获得重大发现,布莱特利·哈特赛尔表示,飞行员遗骨的埋葬地点已经缩小到两个十几平方米的范围,有望在今冬之前确定最终位置。
11日上午,记者陪同布莱特利一行赶赴永济市虞乡镇进行寻访,在虞乡镇政府官员张建政的带领下,实地察看了护城河、火车站、原日伪警察署所在地等。虞乡镇老年协会会长张广法带领我们再次拜访了当年坠机事件的见证人——89岁高龄的刘志熏老人。闻知美国友人要寻找飞行员遗骨,刘志熏不顾年迈,毅然陪同我们一道前往虞乡。79岁的谢三存老人两年前就曾为前来寻找飞行员遗骨的卢百可先生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线索,此次又主动请缨,带着我们辨认第一次埋葬点和第二次埋葬点。为了更加准确,谢三存和我们一起顶着烈日,以步代尺,仔细测量。
12日上午,在众多当地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布莱特利初步认定,飞行员Garner的遗骨埋葬点应当在虞乡粮站某大院地下。
恰在此时,附近一住户鲁春梅告诉美国友人,1999年她家建房时曾挖出过一副遗骨,后来将遗骨迁葬至虞乡棉加厂对面不远处。由于鲁春梅家房子正好在Garner遗骨埋葬点的范围之内,布莱特利先生又对此线索进行了认真寻访和核实。最终,他认为,鲁春梅所迁葬的遗骨很有可能就是Garner的遗骨。
对于此次寻访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收获,布莱特利先生多次表示:“如果没有当地群众的指点和帮助,没有当地政府的协调和支持,我们的寻访行动将寸步难行!”
1945年春天,一名叫Garner的美国飞行员在驾驶战机执行任务返回途中,不幸坠落在永济市虞乡镇麻村外农田里机毁人亡,后被日伪军草草埋葬。抗战胜利后,当地政府将其迁葬在虞乡火车站南不远处。2008年,在《黄河晨报》记者的帮助下,中央民族大学卢百可博士曾前往虞乡寻访飞行员遗骨,并确认了大致埋骨范围。《黄河晨报》当年对整个寻访过程作了详细报道。
“Moore’s Marauders”是一个总部位于美国的非盈利性志愿者民间组织,主要工作是寻找那些在战争中牺牲但是遗体还没有找到的人,把遗体或遗骨返还给其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