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4912|回复: 7

[知识面拓展] 中国航天航空工业专利工作现状及对策

[复制链接]

52

主题

164

帖子

562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562
发表于 2006-10-20 11: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中国航天航空工业专利工作现状及对策
一、我国航天航空工业专利工作现状分析
  1.我国航天航空工业的专利数量现状分析
  国际上一般以专利和高技术贸易作为基本评价体系,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实际上,专利的统计数据是国际间进行科技实力评价、科技产出比较、市场竞争力评估的重要指标。对于研究和评价一个国家某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申请与授权)数据十分重要。某一高新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越多,表明这个技术领域研发活动越活跃,研发进步越快。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1985~2000年,已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26147件,占整个中国发明专利63059件授权量的41.5%,其中高新技术领域与非高新技术领域授权量相比,占61.6%。已授权的国外发明专利36912件,占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总数的58.5%,其高新技术领域与非高新技术领域授权量之比为66.9%。在高新技术领域,国外发明专利比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比重高一点,看来国外发明及更看重高新技术的发明。
  1985~2000年,航天航空领域内的授权发明专利只有75件,约占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0.12%。也就是说,我国每100件授权的发明专利中,航天航空的专利授权还不到1件。但是,其中国外专利66件,所占的比例约为88%;国内专利只有9件,所占的比例约为12%。这微乎其微的国内专利授权量与我国的航天航空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极不相称。
  从"七五"到"九五"期间,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新能源以及其他类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授权量都呈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在航天航空领域,"七五"期间国内专利授权量为1件、"八五"期间为5件、"九五"期间3件。可以看出,国内航天航空工业专利授权数量极低,且"七五"到"八五"期间国内专利授权量处于止步不前的局面。
  高新技术领域发明专利自"八五"期间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申请都有了明显的增长。与国内发明专利授权相比,国外专利授权者在所有高技术领域里均处优势地位,最值得注意的是,处于国民经济重要地位的航天航空技术领域,国外发明专利所占比例最高达88%,即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远远低于国外来华授权量,表明我国在这些领域中拥有自主专利数量有限,预示着我国在这个领域中的发展后劲不足。
  2.航天航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
  产业R&D经费强度是衡量产业技术密集度和技术先进型的重要技术指标。国际数据比较显示,我国航天航空产业的密集程度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航天航空产业R&D投入强度超过20%,法国甚至超过40%,而我国的航天航空产业2001年仅为13.3%,比发达国家落后很多。一个行业的R&D强度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在该行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高低。一般来说,航天航空产业属于R&D强度高的行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阶段的不同,在行业内部会出现全球性垂直分工,发达国家一般处于垂直分工的上游,对关键技术和部件投巨资进行研究开发,其直接R&D强度较高;在垂直分工的下游行业,采用委托加工方式配套生产外部设备或进行整机的组装等,不需要进行高强度的研究开发,技术密集度低。我国目前航天航空工业具有技术密集度较低的特征。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是产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在高技术产业中,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很大。我国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高居榜首,2000年和2001年分别达到人均15.7万元和14.7万元,1995~2001年平均增幅为29.2%;航天航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2000年和2001年仅为3万元/人和4.1万元/人,不仅大大低于其他高技术产业,而且低于非高技术制造业水平。1995~2001年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平均增长速度仅为7.5%。
  一般认为,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而增加值率(单位产值的增加值)则是直接衡量行业附加值率的重要指标。增加值率的高低也可以反映一个行业的创新模式和竞争程度。以自主开发为主的创新模式其增加值率一般会高于以引进生产为主的模式。一个国家如果在某个行业具备技术领先优势,那么这个国家该行业的增加值率也会处于领先的水平。我国航天航空制造业的增加值率相对较低,在2001年才达到26.4%,而加拿大在1997年就高达到44.9%,美国、日本和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分别为37.1%、39.8%和33.4%,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
  3.航天航空工业强国实施专利战略遏制我国发展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内航天航空企业竞争的关键将不是关税的壁垒,而是技术的壁垒,是实施专利的壁垒。实现技术壁垒主要是依靠实施专利制度,跨国公司通常以两种方式实现壁垒:一是"跑马圈地",即产品进入市场之前,首先抢注专利,以对竞争对手形成专利包围圈;二是"欲擒故纵",即有意放任对手,并设法让对手误用其知识产权,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依法提起诉讼,要求高额赔偿。我国航天航空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专利积累少,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目前,在航天航空科学技术领域,来华申请的国外专利占绝大多数。外国在我国大量抢注专利,企图遏制我国航天航空工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卫星和卫星应用领域,国外专利占89.5%;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国外专利为227件。以上两个领域我国企业专利申请总和仅为5件,并且在我国与外国差距较小的光纤通讯领域国外专利也占到86.5%。长此下去,国内市场也将失去,将严重削弱我国航天航空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的基础。
  二、航天航空工业专利现状的成因
  1.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专利保护意识
  (1)技术创新能力偏低。从大的方面来看,中国的法制建设起步时间不长,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健全,加之我国长期游离于世界经济规则之外,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很难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从航天航空工业来看,由于经费不足、人才短缺等原因,技术开发工作中反向研制比较多,仿制技术突出,技术创新点少。在专利申请方面,以1995~2001年为例,6年内几乎没有什么增加,年增长率仅为0.9%。可见,我国航天航空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还很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还很薄弱。
  (2)专利保护意识太差。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航天航空工业知识产权工作一直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和认识:传统思想认为,航天航空产业是特殊行业,航天航空企业主要承担国家指令性计划,没必要参与市场竞争,而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知识产权制度不适用于航天航空企业。孰不知,加入WTO时,我国政府已作出承诺,中国企业必须按照世贸规则办事。还有观点认为军工企业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型号产品涉及的技术没必要申请专利保护。但改革开放后,人才跳槽现象严重,企业人员离开单位时,有意或无意带走了原企业的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形成和本单位不正当竞争的态势,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3)重成果轻专利现象严重。科技人员过分看重论文的作用,有了成果急于发表文章,这就将千辛万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拱手让给国内外同行。再有,航天航空企业多年来从事的军品科研项目均属国防科研计划,科研成果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在系统内可以无偿使用和转让,造成航天航空企业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仍存在计划经济的影子,科研人员市场竞争意识较差,缺少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产品技术创新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稳定的发展。
  2.缺乏专门的企业专利人才和专利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航天航空企业还很少有自己的专利代理人和专利管理机构。不少企业虽然有兼职的专利工作者,但这些人员的专利知识非常欠缺,其主要职责是协助专利代理机构完成专利申请。而国外军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层次高,一般由总裁级的人员负责,直属总部管理,人员配备比较充足,人员素质较高,他们出色的经营工作与专利人才和专利管理是分不开的。
  3.缺乏专利积累和专利战略研究
  我国航天航空工业企业专利工作起步较晚,总体上发展缓慢,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专利拥有的数量很低,质量更低。大部分企业认为搞专利工作也就是写写专利申请文件,多申请几个专利而已,对专利战略工作缺乏深入了解。事实上,专利战略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其内容涉及相当广泛,主要包括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决策、提供专利情报和市场的分析及竞争对策、建立发明管理制度、运作知识产权等。
  三、航天航空工业实施专利战略的主要对策
  1.加强专利保护系统的基础建设
  建立专门的专利领导和研究机构;配备专门的专利管理和研究人员;建立健全的专利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宣传教育,增强专利保护意识。
  2.做好科研项目研究中的保护工作
  过程控制保护和项目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式,两者之间互有交*。人员保护是过程控制保护和项目保护的前提。
  (1)科研过程控制保护。在科研立项和产品开发前以及在研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相关技术的专利检索。在立项报告中,还应当附有检索查新机构出具的知识产权评估报告。开发完成后,应提出完整准确的自主知识产权状况报告。应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科研选题、论证、立项、研发、鉴定、验收和推广应用的全过程。
  (2)科研项目保护。无形资产经过知识产权评价部门评估后,确立需要申请的专利项目及商业秘密的级别。按照知识产权体系结构可分三部分进行保护:工业产权保护、著作权或版权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
  (3)人员控制保护。合同是人员控制保护的主要形式。另外,通过制定对人员的激励、保密和人才流动措施,达到人员控制保护。
  (4)技术资料权管理。技术资料权的管理十分复杂,按内容分,技术资料分为论证报告、科研报告、实验数据、设计图纸、工艺配方、装配资料、试验训练操作维修等资料,还包括计算机软件;按投资分为政府全额投资资料、企业全额投资资料和混合投资资料;按权利分为政府享有无限权利、政府享有受限制权利、政府享有有限权利。管理机构必须熟练和灵活地运用法律法规,对技术资料的交付、使用、处理等进行管理。
  3.积极运作知识产权、参加知识产权诉讼
  国外公司已带着长期积累的多种优势和国际规则准备进入我国。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学习国外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要积极面对国外的专利进攻,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力度,积极应对国外知识产权诉讼。
  4.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航天航空工业发展很快,自主研发能力有所改变,某些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与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既不提倡单纯的引进,也不提倡闭门造车。必须把技术引进和研发相衔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使技术引进后能够尽快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并申请专利。
  当前,国际合作越来越精密,越来越频繁,在各种形式的兼并、合并和联营中,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技术秘密和商标成为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无形资产,要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同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为了民航事业奉献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34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08-9-13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资阳
了解 提高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694

帖子

457

积分

机务学徒工

扎实工作,努力学习

Rank: 3Rank: 3

积分
457
发表于 2009-11-13 23: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楼主辛苦了 发了这么多字
宁犯天条,莫犯众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6

帖子

123

积分

见习机务员

Rank: 2

积分
123
发表于 2009-11-14 08: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605

帖子

1246

积分

机务正式工-执照C

Rank: 5Rank: 5

积分
1246

中国民航大学

发表于 2009-11-19 16: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谢谢分享<div class=\"tal s3\">

duoluodihu 于 2009-11-19 16:55 又补充说</div>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

帖子

32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10-2-24 20: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很是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28

帖子

487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4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表于 2010-9-14 13: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这个海拔比较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2

帖子

126

积分

见习机务员

Rank: 2

积分
126
发表于 2010-9-14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