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近日公布了《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与航空煤油价格联动机制》,2009 年11 月14 日起实行,暂时执行到2010 年4 月1 日。
联动机制的核心内容:
测算办法:以国内航空煤油价格4140 元/吨为基准价格。当国内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低于基准油价时,停止收取燃油附加;超出基准油价时,由航空公司在燃油附加最高标准内自主确定是否收取燃油附加、具体收取标准和出台时间。
燃油附加最高标准的确定:根据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变动情况适当调整。其中燃油附加的单位收取率,按照上年国内航线航空煤油实际消耗量、旅客运输总周转量和航空公司、旅客合理分担的原则确定。
航空公司自行消化的成本增支比例不少于20%。
分两档定额计算:燃油附加以航线为单位、区分长短航线。不超过800公里的,统一按800 公里计算;超过800 公里的,统一按1500 公里计算。最小计费单位为10 元,不足10 元部分四舍五入。
我们的观点:
联动机制的利好程度显著大于原来市场的燃油附加费恢复预期,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迈出重要一步。我们认为航空行业有两大阴影未能解决,即高油价和高铁竞争。而联动机制的意义在于建立起了一种价格传导机制,从而为高油价的担忧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解决方法。
联动机制的出台是向中国航空运输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即建立完全市场化的民航运输价格形成机制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4140 元/吨的基准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航油出厂价均在基准价格之上。我们测算,以4140 元/吨为基准,按目前5190 元/吨的国内航油出厂价计算,超出的1050 元中有80%即840 元左右需要通过燃油附加费来弥补。南航、国航和东航要弥补此燃油成本增支,平均需要向每人次旅客收取35 至36 元。而目前政策下,航空公司可向每人次收取的平均补偿的最高标准为20*30%+50*70%=41 元。
采取与综合采购成本联动、分档定额计费的方式,更真实地模拟航空公司的运输成本,从而更有效地对冲燃油成本的增加。综合采购成本反映的是国内与进口航油按消耗量的加权价格,此价格不包含航空煤油在国内运输、储存和向飞机加油等费用。
另外,分档定额计价在简便了计算,从而加强了社会监督的同时,又较好地模拟了中国民航目前的加权平均里程数,从而较好地均衡了不同运距旅客的负担。
根据测算,目前油价水平下的燃油附加最高标准为800 公里以内20 元,以上50元。按照发改委提供的计算公式,在当前的油价水平下,不超过800 公里时,燃油附加最高标准为20 元,超过800 公里,征收50 元(超出此前市场预期的40 元)。
考虑到目前航空公司的主业盈利状况,我们预计航空公司很可能会按最高标准来征收燃油附加。
客流量淡季不淡。近期北方大雪天气致使航班延续稍有影响客流,但从近期部分航线的草根调研来看,客流淡季不淡,客座率回到80%以上,而且票价高位明显。
投资策略:在前期四季度策略报告中,我们提出四季度战略性建仓航空观点,维持航空子行业“推荐”评级。从近期情况看,催化剂因素如海南旅游岛、燃油附加费联动机制,人民币升值预期,淡季不淡等在强化,我们认为行情有望提前,建议近期积极关注航空板块。推荐次序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海南航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