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7534|回复: 5

又到除冰雪时:防冰/除冰大纲

[复制链接]

9

主题

26

帖子

83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83
发表于 2009-11-10 11: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宝鸡
1 总则

  1.1 当机长或飞行签派员认为,在航路或机场,预计存在或已经存在的结冰状况,可能对该次飞行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时,任何人不得签派或放行飞机、继续在航路上运行飞机或在这些机场着陆。
    1.2 当有冰、雪、霜附着于飞机机翼、操纵面、发动机进气口或其他重要表面时,除非依据公司经批准的飞机地面除冰/防冰大纲实施除冰/防冰操作,且其签派放行、起飞都符合大纲要求,否则,任何人不得签派放行或使飞机起飞。

  1.3 如在不具备除冰条件或除冰设备不能满足运行需要的机场运行,飞机起飞应满足下列条件:
  a) 任何时候有理由认为冰、雪、霜可能会附着于飞机任何表面时,飞机不得起飞;
  b) 在起飞前5分钟之内,在飞机外部完成飞机检查,确认已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冰、雪、霜附着于机翼、操纵面和其他关键表面。
  1.4 公司制定的飞机地面除冰/防冰大纲应获得局方批准,并满足CCAR-121部121.649(c)款的要求。
  2 适用范围和要求
  2.1 本大纲适用于公司执管运行的飞机在地面除冰/防冰时的要求。
  2.2 飞行机组成员、飞行签派员、机务维修人员应了解本大纲规定的在飞机地面除冰/防冰过程中,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特别是下述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a) 除冰/防冰液保持时间表的使用(关于除冰/防冰液的介绍参见附件);
  b) 飞机除冰、防冰程序,包括检验、检查程序和职责;
  c) 通信程序;
  d) 飞机表面附着的冰、雪、霜等污染物和关键区的识别,以及污染物严重影响飞机性能和飞行特征的说明;
  e) 除冰/防冰液的型号与特性;
  f) 寒冷天气飞行前的飞机检查程序;
  g) 在飞机上识别污染物的技术。
  3 定义
  3.1 除冰:为使飞机获得清洁的表面,从飞机上清除冰、雪、霜的过程。
  3.2 防冰:在有限的保持时间内为处理过的飞机表面提供保护,以阻止形成冰、雪、霜。
  3.3 霜:表面温度在0℃(含)以下时,由水蒸气形成的一种晶状沉积物。
  3.4 冰雾:是一种特冷的水滴。在寒冷天气下,物体上形成的一种晶状沉积物。
  3.5 雪:以片状小冰晶的方式降落,可聚集在飞机的表面的沉积物。
  3.6 冻雨:大气中水蒸气的冷凝水以特冷的水滴落至地表面上,在物体上形成一层冰帽。
  3.7 保持时间:除冰/防冰液阻止飞机受保护表面结冰/霜或积雪的预计时间。保持时间从最后一次使用防冰液开始计算,至应用于飞机上的除冰/防冰液失效时结束。
  3.8 结冰的气象条件:在地面,外界大气温度在10℃以下,已形成可见的潮气(例如:伴随能见度低于1.65公里的雾、雨、雪、雨夹雪、冰晶)或在跑道上出现水流、雪水、冰或雪的条件。
  3.9 起飞前检查:飞机在除冰/防冰液的有效保持时间内,由机长检查飞机的机翼、操纵面或其他关键的表面,目视确认已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冰、雪、霜。
  3.10 起飞前污染物检查:飞行机组与机务维修人员在起飞前5分钟内所进行的检查,以确认机翼、操纵面与其它关键表面未附着冰、雪、霜。如检查是在保持时间之后进行,飞行机组或具有上岗证的机务维修人员须按飞机特定的程序实施检查,以确认机翼、操纵面与其它关键表面无冰、雪、霜。
  3.11 飞机外部检查:外部检查包括对机翼前缘与机翼上表面进行的触摸检查,确认机翼、操纵面与其它关键表面无污染物。飞机外部检查必须在开始起飞前5分钟内进行。
  3.12 除冰代码:除冰代码代表对飞机除冰的质量。机务维修人员在完成除冰/防冰工作后应将除冰/防冰液的代码记录在飞机除冰/防冰工卡上,使用的代码规定如下:
  a) “Ⅰ型防冰液”;
  b) “Ⅱ型防冰液100”表示100%的Ⅱ型防冰液;
  c) “Ⅱ型防冰液75/25”表示75%容积的Ⅱ型防冰液与25%的水的混合溶液;
  d) “Ⅱ型防冰液50/50”表示50%容积的Ⅱ型防冰液与50%的水的混合溶液。
  4 飞机表面结冰的影响
  所有公司运营的飞机,其发动机均安装于机翼下。飞机前部机身脱落的污染物,可能会被吸入发动机而导致发动机损坏。在除冰/防冰后应加强目视检查,并触摸前部机身表面,确认不存在任何的明冰附着于机身表面。
  5 机翼除冰/防冰液对飞机起飞性能的降低
  5.1 在所有类型条件下使用所有类型的液体时,飞机表面所形成的液膜对升力减小的影响很小,这已为所有的飞机制造商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所接受。因此机组按性能计算起飞各速度的方式,公司目前运行的飞机在使用减少/减推力程序的条件下仍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5.2 已往飞行员担心起飞时Ⅱ类除冰液掉落在跑道上可能会使着陆的飞机引起制动性能的降低。测试演示证实,起飞滑跑时此类液体将被汽化和消散。剩余的一点未蒸发的除冰液会在起飞中,由机翼产生在翼尖上的旋涡甩到两旁。在起飞后60秒左右,所有剩余液体都会自然脱落。
  6 飞机地面除冰/防冰实施的标准
  6.1 天气因素
  6.1.1 如出现霜冻或降水,必须考虑使用防冰。
  6.1.2 外界大气温度在10℃(含)以下,并相比露点温度差值在3℃(含)以内,同时飞机机体和各操纵面出现或可能出现冰、雪、霜。
  6.1.3 飞机机翼表面的温度在0℃(含)以下时,雨水或潮气会在机翼上表面形成一层冰。
  6.1.4 飞行机组成员在地面对飞机进行外部检查时发现飞机存在结冰:
  a) 冻雨或毛毛雨:外界温度在0℃以下时的降水,雨滴保持在过冷状态,与飞机机体接触形成结冰;
  b) 冻结的降水、冰晶:如发生下雪、雨加雪或冰雹,外界大气温度在-4℃到1℃之间,温度和露点温度差值通常在1℃以内,已出现湿雪落在飞机表面上;外界温度大约在-8℃以下,温度和露点温度差值在5℃以上,干雪落在飞机表面上。
  6.2 地面因素
  冰的积聚可能来自地面运作的影响或地面条件,虽然当时不具备结冰下雪的天气条件,但已形成结冰的现场可能对飞机表面附上冰雪造成影响:
  a) 在有水汽、雪水或雪的停机坪、滑行道和跑道上运作;
  b) 由地面风或其他飞机的吹雪;以及地面辅助防冰设备不断把雪吹、刮起来。
  6.3 造成飞机机体表面有霜凝结的条件
  6.3.1 霜是水汽在寒冷的机体表面直接凝华而成。温度在冰点或以下,相对湿度很高的情况下,飞机表面会形成霜。有霜时,贴地或贴近地物表面层空气的温度必须低于0℃,但这时百叶箱高度上气温仍可能高于0℃(一般气温在4℃以下有条件时就易结霜)。
  6.3.2 飞机停场过夜时以及飞机从巡航高度下降着陆后,飞机表面和燃油温度仍保持在冰点以下时,机翼表面常形成霜的积聚。
  6.3.3 霜大都出现在寒冷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当风速达到3级或3级以上时,霜就不容易形成了。
  7 实施飞机地面除冰/防冰的决定
  7.1 机长对飞机地面除冰/防冰具有决定权,签派人员和机务维修人员对飞机地面除冰/防冰具有建议权。
  7.2 飞机如备降在尚未签订航线维修代理协议的机场时,由机长作出飞机地面除冰/防冰决定。
  7.3 在结冰的气象条件下,飞机表面已附着冰、雪、霜,在飞行机组到达之前,机务维修人员可根据天气情况主动作出实施飞机除冰/防冰的先行决断并付诸实施。
  8 职责
  8.1 飞行机组
  8.1.1 机长应亲自或指派飞行机组成员在飞行直接准备阶段,对飞机外部进行检查,确保飞机操纵面、机翼以及尾翼上不存在冰、雪、霜。
  8.1.2 机长应根据当时的气象现象和结冰条件,作出除冰/防冰的决定。必要时,向公司总飞行签派室和当地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报告,以使公司总飞行签派室和当地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了解飞机除冰/防冰工作情况。
  8.1.3 在结冰或可能存在结冰的气象条件下,机长在任何时候都有权提出实施或再次实施飞机除冰/防冰。机长应在不同的天气现象和结冰条件下对飞机除冰/防冰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对其决定负责。
  8.1.4 在除冰/防冰液保持时间内,飞行机组应完成一次起飞前飞机机翼/尾翼和其它典型表面的检查,并根据当地气象条件作出评价。
  8.1.5 一旦除冰/防冰液超过保持时间,飞行机组在起飞前5分钟应再次进行起飞前检查,确保机翼/尾翼和其它典型表面未附着冰、雪、霜;必要时,应再次要求机务维修人员完成除冰/防冰工作。飞行机组有权纠正任何违反飞机除冰/防冰工作程序的行为。
  8.1.6 机长应负责飞机滑行过程中和起飞前状态的检查。
  8.1.7 飞行机组应熟悉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区别对待不同混合比例、不同数量的除冰/防冰液的使用与保持特性。
  8.1.8 飞行机组应与地面除冰/防冰人员密切配合,建立必要的通讯程序,保持密切联系,全面理解和明白地面人员的联系意图、内容和注意事项。
  8.2 机务维修人员
  8.2.1 操作人员应经过飞机除冰/防冰培训并持证上岗,严格执行飞机除冰/防冰程序。从事飞机检查的机务维修人员必须经过除冰/防冰培训并持有该型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
  8.2.2 机务维修人员在飞机运行前如发现机翼、发动机进气道、水平安定面和机身结冰、积雪、积霜和清洁透明的冰层(以下简称“明冰”)时,或机长要求时,应进行除冰/防冰,并向飞行机组报告。
  8.2.3 机务放行人员负责航行前检查和完成除冰/防冰后的检查,完成要求的记录,并向飞行机组报告,以协调飞行机组实施除冰/防冰后的检查和飞行前的污染物检查。
  8.3 飞行签派和气象人员
  8.3.1 航务部气象人员应了解公司运行机场的天气实况和趋势,在出现或可能出现结冰气象条件时,通知飞行签派放行人员,提供放行决策参考。
  8.3.2 在出现或可能出现结冰气象条件时,公司总飞行签派室负责将信息通报当班飞行机组,掌握当地除冰/防冰完成情况。
  9 飞行前飞机外部检查
  9.1 飞行前的外部检查是飞行机组成员决定是否需要防冰、雪、霜的第一步。其检查必须包括:
  a) 机翼前/后缘、上下表面区域;
  b) 操纵面;
  c) 发动机进气口;
  d) 天线;
  e) 机身;
  f) 迎角探测器、空速管和静压孔;
  g) 燃油油箱通气口;
  h) 空调系统和辅助动力装置进气口;
  i) 起落架。
  9.2 检查时还应触摸前部机身下部,确认有无明冰。
  9.3 由于燃油温度低而在机翼下表面燃油箱区域造成积霜的处置,飞行机组参见各机型《使用手册》之“补充程序/恶劣天气飞行”的相关标准执行。
  9.4 明冰的检查:
  a) 飞机在地面期间,遇到降雨状态(如雨、小雨、雾),在机翼下表面油箱区域已经形成霜或冰,或者根据气象条件怀疑机翼上表面已经形成明冰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接近机翼上表面检查是否有明冰;
  b) 在雪/雪水的下面有一层很难发现的明冰,在一些情况下,只有通过触摸才能确定有无冰层。机务维修人员应根据各机型维护手册和工卡的要求实施检查。
  10 飞机除冰/防冰的时机和地点
  10.1 实施对飞机除冰/防冰的时机
  起飞之前,除冰/防冰操作的时机:
  a) 飞机已经完成起飞准备,无故障;
  b) 所有旅客已经登机;
  c) 所有登机门已经关闭;
  d) 所有相关设备撤离(除冰设备除外);
  e) 登机廊桥已经撤离;
  f) 飞机已经拖到或者位于合适的除冰/防冰操作地点。
  10.2 实施对飞机除冰/防冰的地点
  实施对飞机除冰/防冰必须是在经机场当局允许,并经机务维修人员或飞行机组和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协调同意的地点,  这些地点可包括如下:
  a) 停机坪;
  b) 登机门/登机桥;
  c) 起飞前除冰/防冰等待区域;
  d) 远离停机坪的机库、滑行道等地点;
  e) 起飞跑道头(经ATC允许)。
  11 对飞机进行除冰和防冰的步骤
  11.1 除冰。当飞机表面被冻结水分污染时,必须在飞行放行前进行除冰。
  11.2 防冰。如在结冰的气象条件下放行飞机时,飞机存在积水并有降水吸附在飞机表面上存在结冰的危险时,必须对飞机表面进行防冰处理。
  11.3 除冰和防冰的步骤
  11.3.1 在既需要除冰又需要防冰时,可实施一步除冰或两步除冰。
  11.3.2 选择一步或两步除冰取决于天气条件,可用的除冰/防冰液及希望达到的保持时间。
  11.3.3 一步除冰和防冰的方法
通过使用加热后的防冰液来完成,用于飞机除冰的液体完全保留在机身表面可以有限地提高防冰能力。
  11.3.4 两步除冰和防冰的方法
  第一步采用除冰液先进行除冰。除冰后,再次喷洒防冰液保护相关的机体表面,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机体防冰能力。如果希望获得较长的保持时间,则在采用两步除冰的第二步时使用未经稀释的液体。
  11.3.5 详细具体的除冰/防冰程序见“飞机除冰/防冰工卡”;相应的飞行机组操作参见《标准操作手册》-正常程序之“低温操作”一章。
  12 保持时间
  12.1 Ⅰ类除冰液大约作用的保持时间(时间单位:分钟)

 

环境温度(℃)
天气状态


冻雾

冻雨
冰冷机翼上的雨水

≥0 ℃
18 ~45
12 ~30
6 ~15
2 ~5
6 ~15

0 ℃ ~-7℃
18 ~45
6 ~15
6 ~15
1 ~3
注意:

≤-7 ℃

* )
12 ~30
6 ~15
6 ~15
 
明冰可能需要触摸予以确认

注:Ⅰ型除冰混合液的冰点须至少低于外界温度10℃。

* )注:在要求的温度下,液体必须符合空气动力的验收标准。

   注:表中的保持时间只是用于一般目的。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将缩短保持时间。大风和高速喷射的液体可使保护膜的保护作用降低。如发生这种情况,会大大地缩短保持时间。当燃油温度大大低于外界大气温度时,同样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表中的时间只在每次起飞前目视污染检查时使用。


  12.2 Ⅱ类防冰液大约实现的保持时间(时间单位:[小时:分钟])

 

环境温度

(℃)
Ⅱ型防冰混合液的浓度按容积的%
大气状态

霜①


冻雨
冰冷机翼上的雨水

≥0℃

 
100/0

75/25

50/50
12:00

06:00

04:00
1:15-3:00

0:50-2:00

0:35-1:30
0:25-1:00

0:20-0:45

0:15-0:30
0:08-0:20

0:04-0:10

0:02-0:05
0:24-1:00

0:18-0:45

0:12-0:30

0 ℃ ~-7℃

(不含0℃)
100/0

75/25

50/50
08:00

05:00

03:00
0:35-1:30

0:25-1:00

0:20-0:45
0:20-0:45

0:15-0:30

0:05-0:15
0:08-0:20

0:04-0:10

0:01-0:03
注意:

-7 ℃ ~-14℃

(不含-7℃)
100/0

75/25
08:00

05:00
0:35-1:30

0:25-1:00
0:20-0:45

0:15-0:30
 
明冰可能需要触摸予以确认

-14 ℃ ~25℃

(不含-14℃)
100/0
08:00
0:35-1:30
0:20-0:45
 

≤-25℃
100/0
当外界温度低于-25℃,防冰时可以使用Ⅱ型防冰液,Ⅱ型防冰液的冰点应有7℃的裕度。不能使用Ⅱ型防冰液的地方(见12.1款表),考虑使用Ⅰ型除冰液。

注意:在要求的温度下,液体必须符合空气动力的验收标准。

注意:表中的保持时间只是用于一般目的。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将缩短保持时间。大风和高速喷射的液体可以使保护膜的保护作用降低。如发生这种情况,会大大地缩短保持时间。当燃油温度大大低于外界大气温度时,同样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表中的时间只在每次起飞前目视污染检查时使用。

①用于维护目的。


  12.3 条件改变时,飞行机组成员在决定增加或减少所定保持时间表的最大保持时间后,只有在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才能允许起飞:
  a) 经起飞前污染物检查,查明机翼、操纵面、尾翼、发动机进气口、冲压空气入口、燃油通气管、皮托管、静压孔等关键部位不存在冰、雪、霜;
  b) 操纵面、机翼、尾翼和其他关键表面已重新除冰/防冰,并建立了新的保持时间。
  13 除冰的通讯联系
  机务维修人员有责任通过对讲机或无线电通信,在检查前或液体使用前和检查完毕后与机长建立直接联系。为防止人员和飞机损伤,通信联系应在任何除冰/防冰检查之前实施。本大纲规定在除冰/防冰过程中按下列例句要求执行。
  13.1 执行除冰/防冰工作前
  13.1.1 飞行检查联络
  机务维修人员:“机长,需要进行飞机检查吗?”
  Deicer: “Captain, do you require inspection?”
  机长:“不需要”或“需要”。
  Captain: “Negative” or “affirmative”。
  机务维修人员:“准备好,开始检查”;
  Deicer: “Ready to begin the inspection”;
  机长:“好的”。
  Captain: “Roger”。
  没有机务维修人员的通知,在开始飞机检查时,机长不能非经同意收放襟翼、移动推力手柄的设置(发动机逆转)或反推手柄,或使飞机移动。
  13.1.2 飞机检查完毕联络
  机务维修人员:“飞机检查完毕,飞机不需要除冰”,或者“飞机检查完毕,飞机需要除冰”。
  Deicer: “Inspection complete. Your aircraft does not need deicing”or “Inspection complete. Your aircraft needs deicing”。
  机长:“好的”。
  Captain: “Roger”。
  飞机结冰情况检查完毕,如决定对飞机进行除冰/防冰操作,根据机务维修人员的通知进行操作准备。
  13.2 除冰/防冰操作
  在与驾驶舱联系前,地面除冰/防冰操作人员应观察飞机周围,确认在襟翼下面或起落架附近没有其他无关地面设备和人员。
  机务维修人员:“刹上刹车”。
  Deicer: “Set brake”;
  机长:“停留刹车刹上,压力正常”;
  Captain: “Brakes set, pressure normal”;
  机务维修人员:“机长,除冰/防冰工作即将开始,请做好准备”,或者
  “机长,除冰/防冰工作即将开始,请关发动机”,或者
  “机长,除冰/防冰工作即将开始,保持发动机慢车运转”。
  Deicer: “Ready to begin deicing, please do your cockpit preparation ”,or
  “Ready to begin deicing, shut down engines”, or
  “Ready to begin deicing with engines running at idle power”。
  机长:“稍等”。
  Captain: “Standby”。
  机长:“完成除冰/防冰准备,可以进行除冰工作”。
  Captain: “Ready for deicing”。
  13.3 除冰/防冰工作完成后
  机务维修人员:“机长,除冰或防冰完毕”。
Deicer: “Captain, Deicing/Anti-icing complete”。
机长:“好的”。
Captain: “Roger”。
机务维修人员:“除冰时间在   时间开始,使用    %的I型除冰/防冰混合液,没有使用II/IV型除冰/防冰液,现在时间是    ”,或者“防冰时间在   时间开始,使用    %的II型或IV型除冰/防冰混合液”。
Deicer: “Deicing was started    minutes ago, using    % type I fluid mixture, no type II/IV fluid was used. Time now is    ”. or
“Anti-icing was started    minutes ago, using    % type(II or IV) fluid mixture”。
机长:“好的”。
Captain: “Roger”.
机务维修人员:“除冰工作完成,周围干净,稍等给信号”,或者
“除冰工作完成,周围干净,稍等给信号”,或者
“除冰工作完成,可以启动发动机”。
Deicer: “Deicing complete. Area clear, standby for hand signals ” or
“Deicing complete. Clear for start engines”。
14 除冰/防冰后的检查要求
14.1 飞机的操纵面、机翼、尾翼和发动机进气口等部位不得存在任何冰、雪、霜以及积水。在降雪、降冰雪和飘雪的过程中,雪和溶化的冰水可能渗入缝翼、排水孔以及操作连杆,可能形成再次结冰。
14.2 同时检查确认起落架、锁定机构和电门元件,以及冲压进气口和冲压管,驾驶舱风挡区域和前机身下部、APU和空调的所有空气进口和出口及其周围区域也不应存在冰、雪、霜。
14.3 如在机翼上表面发现结冰,在除冰/防冰以后,用适当的方法重新接近机翼进行检查,以保证所有沉积的冰都已清除干净。
14.4 在某些情况下,只有通过触摸才能确定冰层的存在。在冰点温度下并伴有大风天气时,发动机起动前应检查进气口区域不存在冰、雪、霜。该检查由机务人员完成,但确认后应报告机长。
15 保持时间内的起飞前检查
15.1 在地面结冰条件下,飞机已进行除冰/防冰处理,并建立保持时间,机长应在起飞前确认该项检查。此检查应在未超过保持时间,最临近实际起飞时间前完成。在建立保持时间后,必须至少进行一次起飞前检查。
15.2 如从驾驶舱向外观察,可目视机翼和发动机短舱。为确定冰、雪、霜和其他污染物,可通过飞机前风挡区域和风挡前部的飞机结构的所有外部非加热性表面,如风挡玻璃、风挡雨刷进行确认。
15.3 如通过驾驶舱的观察不能确认外部表面的状况,可通过客舱玻璃完成机翼前缘装置的检查。
15.4 如仍不能确定飞机的清洁状况,飞机不得起飞。机长可选择:
a) 通过机务人员检查状况并确认;
b) 重新进行除冰/防冰;
c) 将飞机移到较远场地,采取除雪措施。
16 保持时间后的起飞前污染物检查
16.1 检查时刻:
a) 飞机已完成除冰/防冰,但保持时间已到(保持时间到,防冰作用不再有效);或
b) 飞机未进行除冰/防冰,但天气将导致机翼的污染。
16.2 在起飞前5分钟内,必须完成起飞前污染物的检查。如起飞前飞机滑行、等待时间超过保持时间,机长有权根据当时天气状况要求飞机滑回进行污染物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再次的除冰/防冰工作。
注:在除冰/防冰以后,如不再存在危险的天气情况,起飞前可省略对污染物的检查/程序。在这种情况下,机长有责任根据可靠的信息作出类似的决定。例如:由于冰冻,6:00钟时飞机已使用I号除冰液进行除冰处理。8:00飞行机组人员在飞行前外部检查未观察到污染,而此时温度又在冰点之上,天气晴朗。8:30时飞机滑出,此时温度升高,天气越发晴朗。此时已完全没有必要再次要求起飞前的污染检查。但存在疑问时除外。
17 飞机滑行和起飞过程中的检查
17.1 机长应确认发动机防冰保持接通。
17.2 在结冰或被雪覆盖的区域滑行时,应与前机保持300米的间隔,防止被前机吹起的积雪或冻冰粘附到飞机上。
17.3 驾驶舱飞行机组或合格的机务人员应通过检查核实飞机表面,确认飞机无污染物、能满足起飞的飞机外表面要求。
17.4 机长应在飞机滑入起飞位之前,证实飞机仍然在有效的保持时间内,能够满足除冰/防冰标准。存在任何合理的疑问时,应重新滑回完成再除冰/防冰程序。
18 除冰/防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8.1 所使用的除冰/防冰液应经民航总局适航部门批准或符合IOS11075《Ⅰ型除冰/防冰液》、ISO11078《Ⅱ型除冰/防冰液》的要求,并根据外界温度、气象条件和保持时间等进行正确选择。
18.2 除冰/防冰工作应使用除冰车、防冰车、拖把、鬃刷、鬃扫把、冷/热液体和冷/热气源等工具设备,不得使用可能造成飞机表面损伤的工具设备。
18.3 采取合理措施减少液体进入发动机、其它进气口和操纵面的空腔。不得将除冰/防冰液直接喷入皮托管动压头的限流孔、静压通气孔或直接喷到气流方向探测器、探头、迎角传感器和窗上。
18.4 两侧机翼和安定面必须进行全部和完全相同的防冰处理。
18.5 停放在雨、雪中的飞机,应加强对涡扇发动机的压气机转子进行检查。如因结冰而不能自由转动,应使用热空气喷吹,直至其能够自由转动为止。
18.6 对轻而干的积雪,在摄氏零下温度环境下,不得用热空气喷吹,而应用扫除方法清除。清除冰、雪的热空气其温度应控制在100℃以下。由于使用热空气喷吹而将冰雪溶化成水后流到未加热区重新结冰时,必须将其清除。
18.7 在除冰/防冰过程中可以运转发动机和APU,但应将空调和/或APU的引气活门关闭。
18.8 在飞机离港前必须将驾驶舱窗上的除冰/防冰液的痕迹清洁干净,特别是装有雨刷的风挡。另外在离港前必须将滑行过程中流回风挡前面的液体清洁干净。
18.9 在除冰/防冰以后,应全面检查空气动力区和空腔有无聚集残存的除冰/防冰液,例如:机翼后梁和安定面后梁等区域。
18.10 在大雪的气象条件下,应及时清楚飞机上的积雪,注意飞机的重心和平衡,必要时应顶托飞机。用人工清除大翼表面积雪时,不得操纵和踩踏大翼活动面,以防伤人。
19 记录
每次实施除冰/防冰工作,机务维修人员应将除冰/防冰工卡号记录在《航线维修记录本》上,使用除冰/防冰液的部位、数量,完成防冰的时间,防冰液的保持时间和防冰代码等填写在飞机除冰/防冰工卡上,完成有效签字,并将记录相关信息的工卡页和签名页传真给厦航MCC。
除冰/防冰工卡与航线维修工卡一起保存,保存期限为一个月。
 
附件
除冰/防冰方法
1 除冰/防冰液
1.1 公司所有飞机使用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适航部门批准的专用除冰/防冰液进行除冰/防冰工作。
1.2 公司使用的除冰/防冰液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液体主要是传统的乙二醇或丙二醇和水的混合物,称为“Ⅰ类”。第二种液体是新型的,拟塑料型的有醇液体,称为“Ⅱ类”。在某些机场可能会碰上“Ⅳ类”的新液体(牌号ULTRA)。这一液体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可以增加保持时间50%以上。
1.2.1 Ⅰ类除冰液
1.2.1.1 Ⅰ类除冰液是乙二醇(即甘醇),非乙二醇和丙二醇组成的混合物。这些甘醇混合物通常是当场和热水混合而成。此外,它还含有润湿剂和防腐剂成份。虽然它们有防冰功能,但通常作为除冰液。
1.2.1.2 除冰液应在相对高的温度下使用,可使污染物即刻融化。甘醇溶液会使液体结冰点温度降至环境温度以下,这是乙二醇和水混合物的优越性。乙二醇与水的比例浓度越高,液体结冰点越低。
1.2.1.3 根据当时和可预测条件,混合的液体可提供最低温度的再结冰的余度。对于Ⅰ类除冰液,乙二醇和水的比例并非用于决定保持时间。该比例仅提供给飞行员除冰后的报告,对于飞行员无实际意义。
1.2.2 Ⅱ类防冰液
1.2.2.1 Ⅱ类防冰液主要由丙二醇和增稠剂组成。大多数除冰液制造厂采用丙二醇(而不是乙二醇)是因为它毒性低,通常用作防冰液。其粘度随运动成函数变化,即这种液体在静态时粘度最大,随着所处环境中液体的流动,它的粘性下降。
1.2.2.2 当液体离开喷射口后,它的动能减弱。该液体在它与飞机表面接触后,随着流动减缓粘性增加最终形成一层膜。起飞开始时,飞机速度增大引起液体粘性下降,使薄膜液化流离飞机。有些剩余液体在起飞抬起机头时会保留在机翼上。大部分关键部件、前缘区域的污染物都会完全消除。
1.2.2.3 Ⅱ类防冰液可使用100%浓度或用水稀释后涂用。Ⅱ类防冰液的稀释量非常重要,它决定着除冰/防冰液的有效保持时间。这是Ⅱ类和Ⅰ类稀释最大不同之处。维修人员应向机组报告涂用该类防冰液时防冰液和水的比例,即本附件第1条所规定的防冰代码。
1.2.2.4 所有混合溶液均以容积为测量单位,先列出的是防冰液所占容积的百分比。例如:75/25,表示75%容积的防冰液与25%的水的混合溶液。
1.2.2.5 该液体适合飞机在地面停留时间较长时作为防冰使用,冰霜积在防冰液层的上面。在飞机上的液体膜能防止霜或雪在飞机上结冰。这样可加快完成在飞机起飞前的最终除冰处理。
1.3 使用除冰/防冰液的限制
1.3.1 温度限制
1.3.1.1 Ⅰ类除冰液:
a) 使用Ⅰ类除冰液进行一步除冰/防冰时,Ⅰ类混合除冰液的冰点必须至少低于外界温度10℃。
b) 当进行两步除冰/防冰时,第一步使用的除冰液的冰点不得超过外界温度3℃。
1.3.1.2 Ⅱ类防冰液:
当使用100%的Ⅱ类防冰液(浓缩液)作为防冰液时,其低温使用极限为-25℃。
1.3.2 有关飞机的限制
使用100%的Ⅱ类防冰液(浓缩液)或75/25混合液时,飞机的抬前轮速度(VR)应大于85海里,以保证飞机在起飞滑跑过程中足以使防冰液散落。
2 除冰/防冰的方法
2.1 除冰液
2.1.1 种类:
a) 热水;
b) Ⅰ型除冰液;
c) 水和Ⅰ类除冰液的混合溶液;
d) 水和Ⅱ类防冰液的混合溶液(没有稀释的Ⅱ类防冰液通常不作为除冰液使用)。
2.1.2 为保证最大的除冰效率,应将除冰液加温。
2.1.3 Ⅰ类除冰液使用指南

浓度按容积的%计算

 

外界温度℃
一步程序

除冰/防冰
两步程序

第一步:除冰
第二步:防冰①

≥-3℃
加热②混合液体的冰点至少低于外界温度10℃。
在喷嘴处加温水或混合液加温的温度最低60℃。
混合液的冰点至少低于外界实际温度10℃。

≤-3℃

* )
 
加温混合液的冰点不应超过外界实际温度3℃以上。
 

注1:使用者负责使用或保存这些数据。本表仅与国际标准一起使用。

注2:要求有喷嘴处加温液体的温度不得低于60℃。

* )注:在要求的温度下,液体必须符合空气动力的验收标准。

注:机翼蒙皮温度可大大低于外界温度,应考虑测量机翼蒙皮的温度并使用此温度代替外界温度。

①在第一步除冰液结冰以前使用,典型为3分钟以内。

②清洁的飞机使用冷防冰液防冰。


2.2 防冰液
2.2.1 类别:
a) Ⅰ型除冰液;
b) 水和Ⅰ类除冰液的混合溶液;
c) Ⅱ型防冰液;
d) 水和Ⅱ类防冰液的混合溶液。
2.2.2 防冰液不需要加温,即可直接用于清洁的飞机表面。
2.2.3 Ⅱ类防冰液使用指南:

浓度按容积的百分率计算

 

环境温度(℃)
纯防冰液/水的浓度

一步程序

除冰/防冰
两步防冰

第一步:除冰
第二步:防冰①

≥-3℃
加温的Ⅱ型防冰液

50/50
在喷嘴处加温水或水与Ⅰ型或Ⅱ型混合液的加温温度最低应为60℃
Ⅱ型防冰液50/50

-3 ℃ ~-7℃

(不含-3℃)
加温的Ⅱ型防冰液

50/50
加温的50/50混合液或与Ⅰ型除冰液适当的混合液的冰点不应超过外界实际温度的3℃以上
Ⅱ型防冰液

50/50

-7 ℃ ~-14℃

(不含-7℃)
加温的Ⅱ型防冰液

75/25
加温的50/50混合液或与Ⅰ型除冰液适当的混合液的冰点不应超过外界实际温度3℃以上
Ⅱ型防冰液

75/25

-14 ℃ ~-17℃

(不含-14℃)
 
加温的50/50混合液或与Ⅰ型除冰液适当的混合液的冰点不应超过外界实际温度3℃以上
Ⅱ型防冰液

100/0

-17 ℃ ~-25℃

(不含-17℃)
 
加温的50/50混合液或与Ⅰ型除冰液适当的混合液的冰点不应超过外界实际温度3℃以上
Ⅱ型防冰液

100/0

<-25℃
当环境温度低于-25℃,防冰时可以使用Ⅱ型防冰液,Ⅱ型防冰液的冰点应有7℃的裕度。不能使用Ⅱ型防冰液的地方(见表3),考虑使用Ⅰ型除冰液。

注:在要求的温度下,液体必须符合空气动力的验收标准。

①在第一步除冰液结冰以前使用,典型为3分钟以内。


注:a) 当Ⅰ类除冰液作为防冰目的使用时,仅可获得有限的效果,只能得到最短的保持时间;
b) 为取得最佳的防冰保护效果,可使用稀释的Ⅱ类防冰液;
c) 为在下一次飞行前保护飞机,应先使用热混合液对飞机外表面进行除冰,然后再使用防冰液提供保护。
2.3 除冰/防冰的工具设备
包括:除冰车、防冰车、拖把、鬃刷、鬃扫把、冷/热的液体和冷/热气源设备等。
2.4 一步去除法
2.4.1 该方法是用加热的防冰液除去飞机表面的冰,飞机表面上的防冰液体将提供有限的防冰能力。应根据需要的保持时间、外界大气温度和气象条件,选择正确的除冰液。
2.4.2 该过程只包括使用液体的单一程序。通常适合于不严重的条件下,主要用于飞机除冰,不能提供长时间的防冰保护。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在飞机上喷洒加热的Ⅰ类除冰液的混合溶液,达到去除污染物和提供短时间防冰保护的目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使用加热和稀释过的Ⅱ类防冰液。
2.5 两步去除法
2.5.1 该方法由两个不同程序组成。第一步根据外界大气温度选择正确的除冰液,使用热除冰液完成除冰工作。第二步根据防冰液的保持时间、外界大气温度和气象条件选择正确的防冰液,使用防冰液完成防冰工作。在第一步的除冰液结冰前,应完成第二步的防冰工作(典型的时间应在3分钟之内),需要时可逐个部位进行操作。如发现重要部位又发生结冰,必须重复完成第一步的除冰工作。
2.5.2 如飞行延迟,需再一次除冰/防冰时,在喷散防冰液体前,飞机应完全除冰干净,即在喷洒新液体之前去除干净所有“旧”的液体。随后也可再一次选择施用“一步”或“二步”去除法。
2.6 冰的清除方法
如发现有清洁的冰层或一层厚冰,应使用加热的液体破坏冰层。这种方法利用金属蒙皮的高热传导溶化冰层。在近距离直接将热液体喷射到一点,直至暴露裸露的金属为止。然后,裸露的金属向所有的方向横向传递热量,将温度升高到冰点以上,因此,破坏了附着在飞机表面冻结的物质。通过多次重复这个程序,可以破坏附着的大面积的冻雪或光滑的冰层。然后,根据堆积量使用低速或高速液体将附着物清除干净。不准使用工具敲击、刮铲的方法除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26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26
发表于 2009-11-10 12: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还是在南方工作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64

帖子

95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95
发表于 2009-11-10 14: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么多内容,有点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

帖子

149

积分

见习机务员

Rank: 2

积分
149
发表于 2009-11-10 15: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饿  学了 考了  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0

帖子

82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82
发表于 2009-11-10 16: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咸阳
好东西。很全面。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

帖子

35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35
发表于 2010-5-17 11: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好东西~~ 收下了~~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