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2065|回复: 1

[谈天说地] 从一个病例看中西医的不同

[复制链接]

91

主题

271

帖子

520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520
发表于 2009-9-4 21: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我学中医出身,曾做过精神科医生。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与西医外科的会有所不同。
精神科很有意思,基本上没有什么客观检验来支持,诱发电位和眼动检查也仅是辅助诊断而已,而病人往往是什么化验指标都正常。所以临床诊断精神疾病基本上还是靠医生的经验,病人及家属的主诉,以及对病人的观察这样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
而且精神科也与外科那样立竿见影的治疗不一样,不是简单的药到病处,刀到病除。都是分裂症患者,有人治完了就好了,可有人却好不了,一次,两次,五次,十次的来住院,有人甚至终生就住在医院。为什么会这样?遗传原因?性格原因?生活事件原因?不知道。
看待问题,看待疾病,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用仪器检查检查,开开药,用用刀就百分之百解决问题的。
中医的存在,有它的道理。骂中医的人,不相信中医理论的人,可以观察一下,为什么有些人吃了人参会流鼻血,浑身发热,而有些人吃了就不会这样。为什么盛夏季节人们受凉后呕吐腹泻都会选择藿香正气散,而隆冬季节同样是受凉后导致的呕吐腹泻就不会再用这个药。或者,最简单的,试一试针灸是什么感觉,亲身感受一下再发表评论。
以前买过一本很有意思的书,用小说的形式写出了很多真实的医案。
现摘其中一个病例,里面的分析是从中医角度出发,大家看了也许能多少理解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以及中医舌脉诊断的应用。

患者,男,六十岁,发热6天入院。T39.7℃,白细胞35000/mm3,中性96%,X线显示左肺大片阴影,边缘不规则,诊断为大叶性肺炎。
查体见患者面色苍白,微微气急,痰量少色白。口渴,但喜热饮,量不多,在发烧前至今无大便,腹部无胀痛。舌色暗红,边有齿印,苔厚白腻满布,舌面湿润。脉:左右均弦而带数(102次/分)。
处方:麻黄,桂枝,苍术,枳实,陈皮,半夏,茯苓,杏仁,瓜蒌仁,生姜,并予以补液。
一般象大叶性肺炎这样的炎症,西药用抗生素,很多人都认为中医就得用清热解毒类中药,但上方除瓜蒌仁外,无一为清热解毒药。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上方用的就是辛温发散法退烧。
为什么不用清热解毒药呢?该患者虽有高烧,但无面红目赤等热象,反而恶寒很明显。虽然口渴,但只喜少量热饮。舌不红,苔不干,白腻满布,口淡无味,头不痛而重,寒湿见症很明显。病人发病虽然已六天,但仍发热恶寒,骨楚无汗,提示邪犹在表。因此患者不是风温,而是太阳寒湿。病人虽有大便秘结,但这个症状也有寒热之分。病人在发病前就有便秘,发病6天,便秘7天,所以不是外邪入里热结阳明,而是老年肠液不足。腹无胀痛也是一个重要提示,所以只宜润肠,而不宜攻下。
该方服用后,病人遍身大汗,体温下降至36.7℃。


第二天查房,病人热退神清,但仍舌苔厚腻满座布,苔润滑。提示舌苔未化,病可能会有反复,而且病程已七天,容易发生传变。
下午3时,病人又出现高热40.2℃,且呕吐。查病人恶寒发热,皮肤灼热无汗,烦躁,咳嗽,胸痛,胁痛。脉弦滑数,苔白腻转微黄,大便未通,但腹部柔软无压痛。
病人病情发生改变,由太阳转入少阳,属太少合病。(伤寒论中诊断方法)根据太阳表实证兼少阳证的辩证结果,于原方加柴胡,黄芩两味药。
病人服药后,全身微微有汗,至午夜体温降至39.1℃,第3天早晨降至37.6℃,大便通,质软量多。
患者大便已9天未通,为什么不选用硝黄承气,只在麻黄加术汤中加了柴胡、黄芩两味药,大便就能了呢?
《伤寒论•阳明篇》204条中说,“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230条说“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

第三天查房,病人神疲,呼吸平静,咳嗽消失,胸痛轻微,略有恶心,舌苔转黄腻,但已化薄,脉象弦细滑,但不甚数。辩证是太阳已罢,转属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第4天体温正常,再用二陈汤加味调理一周,症状、体征全部消失,X线显示炎症已消散吸收。

这个病例中,中医几乎没有用含抗菌成分(除瓜蒌一味)的中药,但是,也能治好炎症,只要辩证准确,不套用西医的思维方式,一样可以有效治疗疾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706

帖子

834

积分

机务正式工-无执照

严谨!

Rank: 4

积分
834
发表于 2009-9-4 23: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我学中医出身,曾做过精神科医生。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与西医外科的会有所不同。"
这个说的狠了点,哈哈
有误之处,欢迎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