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1982|回复: 0

[谈天说地] 平安千亿再融资失去理性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99

帖子

247

积分

见习机务员

Rank: 2

积分
247
发表于 2008-2-13 09: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新加坡
融资1600亿元,了解中国平安的圈钱卖国真相!
2008-02-10 10:16:00.0

由于中国平安的圈钱,使我开始关注这一家公司,也让我跌破眼镜,同时也证实了我的孤陋寡闻。

我一直以为中国平安是一家中国控股的中国公司,可原来它居然竟然是外资控股的公司!!!

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将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的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按当时的股价计算,中国平安此次的融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创A股有史以来融资规模之最。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中国平安股票接连两日跌停,之后一周内又出现第三次跌停,A股市场受此影响也产生了剧烈波动。虽然中国平安的融资计划还需要股东大会通过和监管部门的批准,但股价的走势已经表明股民在“用脚投票”了!
我一直以为中国平安是一家中国控股的中国公司,可原来它居然竟然是外资控股的公司!!!据相关信息知道,汇丰银行通过 A股及H股共持有中国平安48.8%的股权,而我们国家控股仅为7.4%,就算加上其它国内公司的持股,也仅仅30%左右,这让我吓出一身冷汗来,原来老外们已经不知不觉间就将中国一家相当优质的大公司如此悄悄的收购了,而且还没有多少人知道。
  
了解清楚了这些事情之后,我知道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不仅仅是“圈钱”这么简单了。中国平安公告说再融资是为了拓展国际业务,目标是为了收购英国一家保险公司。而我从网上查询的情况,目前无法证实,居然说这家英国的保险公司是汇丰银行旗下的一家公司,而汇丰银行目前市场所了解到的在美国次按危机中亏损额就在 1500亿左右,那么如此这么看,中国平安美其名曰为了拓展国际业务的事情原来居然仅仅是从中国股民手里掠夺巨额的资金,去填补万里之外的次按亏损,汇丰银行这一招真是厉害,可谓一石二鸟。一鸟是为了转嫁次按损失,将自己的亏损由中国买进中国平安的股民来承担,对于汇丰银行而言,只是左边换进右手,虽然这家英国的保险公司看起来是卖了来还债,可是它依然在其控制之中,因为中国平安就是其完全控制的。第二鸟则是进一步稀释了国资的持股比例,一旦汇丰银行喘过气来,回头又可以通过市场偷偷买进,实现进一步的控股,到时中国平安就完全的沦落为外资企业了,而这一切居然全是在不知不觉间进行的。

 对于中国平安逾千亿巨额再融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激动地说:“这是一种近乎于失去理性的融资,近乎于疯狂的扩张,令常人无法理解!”

  吴晓求说,企业怀有做大做强的理想是没有错的,但是落实到实际上还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今天平安募集1600亿元,明天工行、人寿再募个2000亿,那中国的证券市场不是垮了么?

  中国平安于2007年3月1日在A股上市(此前已于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前净资产总规模不到400亿元,在A股上市后达到1000亿元,而相隔不到一年,又再抛出逾千亿的公开增发和分离交易可转债联合再融资计划。

  “这是多少年奋斗到的1000亿啊,现在一个再融资,马上又凭空多变出一个平安来,多么可怕!”吴晓求感慨道。

  吴晓求说,企业成长是需要过程的,花旗银行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也不是说,因为一个美国次贷,随便一个公司融到巨资,就可以一夜之间取花旗而代之。企业决不是盲目做大就好,规模大了,反而更缺乏持续成长性。以前说资本市场是提款机,现在如果大型的上市公司都这样频繁的大规模再融资,那与从前也没什么两样。

  必须从制度上抑制恶性融资

  吴晓求指出,中国平安A股上市不到一年又大规模再融资,事件本身反映出我们的市场在制度层面上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第一,规则设计待推敲。再融资在制度层次上缺乏有关的规定和限制。虽然现在又融资比例的限制,但是在再融资与上一次融资行为之间时间间隔方面,再融资额度方面都缺乏限制条款。比如可以具体规定:一般情况下,两次融资之间至少间隔三年;如果没有重大收购行为,再融资额度不得超过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

  第二,审批制度需完善。我国IPO的审批历来是很严格的,但是再融资方面的审批也一定要从严,要考虑到融资行为的合理性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在A股市场增发这么大规模,让香港市场的股东坐享溢价收益,对于我们的A股股东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吴晓求说,现在中国人很着急,总想一夜之间成就什么大事情。一夜之间市值最大,成为最大的什么什么公司,这种盲目求大心理很危险。这种不计后果的融资行为很打击投资者的信心。“投资者一旦对市场失去了信心,对上市公司失去了信心,要想再恢复就很难了。”吴晓求不无忧虑地说。

有一个非常明白的事情,却是许多中国人甚至许多中国平安的员工不知道的一个公开的非秘密,那就是:许多人都以为,成长于改革开放之窗——南国深圳蛇口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和老板是深圳市,是国资委。大大错了!真正的大股东(后台老板)早已经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汇丰。

英国在美国次债危机中受害甚重,汇丰也难幸免。汇丰旗下的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自然产生了利用香港紧靠中国大陆的优势的本能需求,打起中国人的主意。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做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大股东,拥有的决策权。于是,出售流通股和再融资就成为在中国疯狂圈钱的不二选择,中国股民,就成为惨遭宰割的羊。

布朗来访就是为了跟中国的管理层打个招呼,说白了就是私下肮脏的交易-鱼肉中国人民血汗钱的交易!这次大融资的目的显而易见:利用高股价将中国的人民币圈入英国人的囊中!
呼唤股市保护我国国民的财产利益!不要英国狗得逞!不要让白食层得逞!不要让腐败份子得逞!要揭发汉奸!严惩汉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