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1433|回复: 0

航天科工三院强化“大安全”管理

[复制链接]

3579

主题

5577

帖子

3852

积分

元老

领航世界的A38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852
发表于 2007-7-14 17: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防城港
三院领导在向全院做今年安全生产月动员时再度强调:要牢固树立“大安全”的理念,形成合力,用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构建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行的安全新格局,使涉及安全的专业工作都进入到体系化的框架内。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高水平的专家指导、规范的标准检查、程序化的过程控制、定期的总结提炼,统筹解决安全问题与隐患,共同促进三院基础管理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
    “大安全”也许不是三院的独创,“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行”等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被频频使用,但三院确实在安全工作中有效地实践了“制度化”、“程序化”管理模式,并且通过不断探索,证实了“大安全”是对三院的现状和发展最为贴切的理念。
  整合资源 齐力抵御安全风险
  近几年,三院科研生产任务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大。安全生产、保卫消防、交通运输、保密工作、建筑施工、动力节能、环境保护、6S管理、机要密码等,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必须从各个方面降低安全事故的风险,否则无法确保科研生产正常进行。”三院的领导层和管理者的认识是一致的。
  三院分析了抵御安全风险的有利因素:近几年相继建立的安全性评价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6S管理体系等,还有高分通过的国家保密资格认证。这些都对三院的基础管理工作形成了有力的支撑。
  三院也找出了抵御安全风险尚存在的管理缺陷:全院所有涉及安全的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单口管理,造成了布置和检查工作种类多、频度高,交叉和重叠现象突出,既不利于全院通盘协调和管理,又给基层带来较大负担。
  “只有发挥各种体系和机关各系统的综合作用,确保基础保障体系长期有效运行,才能形成涵盖各项安全管理的‘大安全’长效机制。只有通过整合资源、减少环节、提高效率、突出深度、加大力度,体现机关的整体合力,才能尽快解决现场管理问题,最大限度减少现场安全隐患,提高基础管理水平,确保科研生产顺利进行。”去年4月末,三院下发了红头文件,决定以现场综合检查为切入点,整合各项安全工作的基础管理内容,有效调动全院资源,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安全机制,合力抵御安全风险。
  综合检查 形成长效安全机制
  从去年4月到今年5月,三院在各单位每个月开展自查的基础上,分别由院生产部、行政部、院办牵头,安全、保卫、保密等9个专业组联合行动,每季度进行一次10天左右的现场综合检查。随着检查的一次次完善,它的作用和效力愈发凸显出来,得到了院机关各业务部门和院属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大家最强烈的感受是:通过现场综合检查,长效安全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说到三院初步建立的长效安全机制,院领导和管理层干部都如数家珍。机制一,由分散检查变为集中检查;机制二,由主管人员检查变为专家型检查;机制三,由随意性检查变为标准化(表格化)检查;机制四,由不定期检查变为制度化定期检查;机制五,由开放型检查变为闭环式检查。
  该院今年5月结束的第四次现场综合检查,使初步建立的长效安全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30余名专家,费时12天,集中对19个单位进行了检查。通过严格对照各项工作标准逐条进行检查,各专业组将检查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做出汇总,共发现和指出各类问题224项,对其中比较严重的31个问题和不合格项给予了处罚。
  检查结束后,三院及时召开总结会,将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向全院通报,并要求相关单位本着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责任人、定完成时间的“三定”原则,举一反三,按期完成问题与不合格项的整改工作。
  居安思危 咬定“大安全”不放松
  经过初步的创新实践,三院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尝到了“大安全”的甜头,安全新格局正初步形成。
  ——安全生产专家组在第四次现场综合检查报告中指出:去年第四季度三院共开具安全生产处罚项6项,提出建议整改项22项。通过这次现场查验,各单位对处罚和整改项均已制定整改措施,按要求落实并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达100%。
  ——第四次现场综合检查保卫消防工作亮点突出,各单位重点要害部位的技防、消防、人防、物防等防范设施及措施完备且运行有效,防火重点部位和各要害部位的消防设施健全,消防设施、器材都能够按时检查。
  ——各基层单位对科研生产重点部位大都设计、落实了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33所针对大型设备连接线较多的问题,设置地面木踏板防护,有效避免了人为造成连接线的破损,同时达到了6S管理的相关要求;8357所设置机械加工碎屑挡板,改善了作业现场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院院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管理方面措施到位、有效,计算机中全部安装了防止文件外泄的“防水墙”。33所引入了“可信介质”工程,极大地提高了涉密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
  ……
  在有的人看来,三院已经连续6年没有发生重伤以上事故,创造了三院安全生产的历史最好成绩,还创新地开展了现场综合检查,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更加“落地”,今后的安全工作也就是个“保持”的问题了。
  但是三院领导不这样认为,他们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正视科研生产、试验演练、建设改造、经营服务等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在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抓全员、抓全面、抓全程,确保三院安全生产形势长期稳定发展。
  最近,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又给全院职工出了一道题目:如何提升三院“本质安全”的水平。同时确定,将在适当时机召开全员“本质安全”研讨会,探讨如何提升三院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水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得到有效控制。
  三院的“大安全”正在向着深度和广度延伸,安全之网将越张越大,越来越牢。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