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2446|回复: 1

记南航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实验室创建人高正教授

[复制链接]

3579

主题

5577

帖子

3852

积分

元老

领航世界的A38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852
发表于 2007-7-14 16: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防城港
2007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对多数人来讲是个休闲的好时机。然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正教授却要忙着新机种的试飞,无法像常人那样尽情享受这样的节日。说起这个特殊的机种,年近70的高正教授显得非常兴奋。


四十年耕耘,发明,再发明
  从第一架直升机诞生到现在,直升机在技术上经历过几次重大突破。90年代以后的第四代直升机,算是当今最先进的机种。不过,它们仍然都沿用着传统型式,60年没有多大改变。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正教授晚年主持研制的新型无人直升机,不仅外形有了突破性的改观,技术上更有突出的优势。它既有常规无人直升机的广泛用途,又适合某些特殊的重要任务。这样卓越的创造,对直升机科技发展和我国国防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2006年,当这一全新型式的无人直升机展现在国内同行专家面前时,全场一片哗然:这可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新机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从2002年高正提出这一创新设计方案,随后他作为总设计师,带领研制组攻克了气动干扰、动力学稳定性、飞行器增控增稳和自动导航等关键技术,直到样机试飞成功,5年中他付出了太多艰苦的创造性劳动。2006年,该机通过国防科工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被评价为“总体构形新颖,世界首创”,“具有广泛应用前景”;2007年,获“国防发明专利”授权。高正领导的研制组被授予“装备预先研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创新是艰难的,不仅难在技术上,还难在人为的阻力上。早在方案阶段,就有位专家向机关领导进言:这样的方案是不可行的,不要支持;还有人提出了质疑:“国外有这种飞行器吗?既然这么好,为什么外国人不搞出来?”
  外国没有,难道中国就不能有?!这是高正最不服气的。他从1958年白手起家搞中国自己的直升机研制到现在,一晃40多年了。这40年来,他以从来不服输的“犟劲”,与这项高难度的机种较上劲。几个回合下来,如今,他与中国直升机界千万同行一道,使我国这个最初一片空白的领域,在国际直升机界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5年在南京召开的国际直升机学术会议,令高正颇为感慨。这次会议,不论是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人数,还是论文数,无论是论文涉猎的领域,还是论文的水平,在这个国际学术舞台上中国人与外国人相比竟毫不逊色。他回忆起20年前,同样是他参与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那时我国学者势单力薄,虽是东道主却只能起配角作用。现在情形完全不同了,仅他的学生的十几篇论文就使得外国学者刮目相看,这让从事了一辈子直升机事业的高正教授感到无比的欣慰!在有生之年,他看到了我国直升机事业兴旺发达的这一天。
四十年执著,创新,再创新
  高正在学生时代就参与了我国首架直升机的研制工作和直升机实验室的建设,在王适存教授指导下攻读了直升机研究生之后,4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直升机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成果累累,为直升机核心技术领域做出了系统性的突出贡献。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正便投身于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延安二号”直升机研制工作,1971年开始全面主持研制工作。他带领试车试飞组试验200多次,先后解决了发动机/联轴器耦合振动发散、传动系统扭转共振等技术关键,于1975年试飞成功,首次完成了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直升机的全过程,所积累的经验对我国直升机型号研制影响深远。“延安二号直升机研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高正教授因此被授为“江苏省科技先进工作者”。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主题

1007

帖子

882

积分

机务正式工-无执照

Rank: 4

积分
882

东航

发表于 2007-7-14 17: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专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