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2231|回复: 0

访一航雷电院副总设计师、军品研究所副所长沈国荣

[复制链接]

3579

主题

5577

帖子

3852

积分

元老

领航世界的A38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852
发表于 2007-7-10 18: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防城港
采访沈国荣从第一次预约到最终见面,中间整整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身为军品研究所副所长的他实在太忙了。期间,他几次到外地进行现场排故,回到院里还有许多技术分析会在等着他。我们好不容易在一个工作日的上午,把他从繁忙的工作空隙中“拖”了出来,才有了此次难得了解他的机会。

1985年,年满21岁的沈国荣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控制与信息处理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原长风机械厂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两年后,干劲十足的他主动请缨,要求到企业研发部门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当时厂里只有两三个软件设计员,开发力量并不是很强。我在大学里学的是软件开发专业,我想,这个工作也许更加适合我!”谈到自己当时的这一选择,沈国荣至今感慨万千——“这一步,我走对了!”

这一次转行,对他个人而言是其一生中的重大转折。1992年,某型飞机出口,飞机上由原长风厂承制的某系统面临着从公制转换成英制的难题。该系统原由美国某公司开发,如果要改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仍由该公司来进行,但对方却提出改制至少需要六个月的时间,上百万元的费用。条件如此苛刻,只能自己来突破。沈国荣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个任务。公制转换成英制,听起来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但要在系统里面实现却很难。原来的软件是由美国进口的,要改成英制既不能破坏它原有的程序、思路,还要满足我们自身的需求,这在当时开发条件很差、缺乏技术平台、硬件设施不够的情况下,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技术上,软件运行超时是最大的难题。沈国荣经过反复研究分析,在打破了外国技术控制与原有技术思路的基础上,采用了独特而简便的方法,用一个月时间成功完成了美国某公司需要用六个月时间、上百万元资金才能完成的改制任务,不仅为该飞机的出口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为企业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声誉。中航技公司和主机所分别发来了表扬信和感谢信。事隔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问起他的感受时,沈国荣腼腆地笑着说:“当时的项目不太多,这个项目成功之后我确实很开心,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个大项目,其实也真挺不容易的!”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