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1259|回复: 0

向第6代战斗机迈进(1)

[复制链接]

3579

主题

5577

帖子

3852

积分

元老

领航世界的A38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852
发表于 2007-7-8 19: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防城港
1976年9月6日,前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驶当时最先进的截击机米格-25P叛逃日本。这次震惊世界的举动也令西方哗然不已:令人恐惧万分的米格-25也不过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前苏联也在90年代解体,西方一度认为再没有人能够在制空上与其抗衡。今天,悄然崛起的俄罗斯正在重振自己的截击/战斗机工业,目标不是瞄准F-22,而是全面压倒“猛禽”。  

米格-31的诞生之谜
很多人认为米格-31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替代其前身米格-25高空高速截击机。然而米格-31为了换装更加省油的彼尔姆D-30F6涡轮风扇发动机导致高空最大允许马赫数只能达到2.83,而其前身米格-25能够达到马赫数3.2。还有一方面就是米格-25型系列飞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强行战术侦察和低空穿梭轰炸,而米格-31却没有相应的改型,那么米格-31怎么代替米格-25呢。
其实米格-31的诞生源于前苏联防空思想的改变。随着米格25的作战对象--美国YF-12高空高速截击机(SR-71"黑鸟"的前身)和XB-70"战神侍女"高空高速战略轰炸机均先后下马,3马赫的威胁消失了,米格-25也就失去了敌手。
然而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大量实验能够长途飞行的大威力巡航导弹,主要的威胁变成了可能从北极方面超低空入侵的带巡航导弹的B-1B超音速轰炸机。然而不幸的是在辽阔的北极海,苏联一直缺乏足够的空中防御力量。部署在北部的军用机场和导航基地非常稀疏,车载机动雷达的探测距离非常有限。尤其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几乎没有地面预警雷达支援。而该地区国土防空军装备的图-128和苏-15由于航程的限制和电子设备的老化,已经无法执行有效的防御任务了。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效地抗击敌人,显然需要一种远程截击机,该机须有较大的作战半径和航程,能独立作战,必须装备探测距离较远且具有下视下射能力的高性能雷达和与之相匹配的空空导弹以对付超低空目标。该机也必需具有同时打击多个高/低空目标的能力。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在缺乏地面预警雷达支援的情况下独立截击敌飞行器,目标包括最初的高空高速轰炸机到最先进的低空亚音速巡航导弹。米高扬设计局觉得仅仅是对米格-25的电子设备进行升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其航程,使之能够不进行空中加油而单独在北部的荒野上巡航飞行。
如果一定要说米格-31的替代机种,那么应该是部署在北极和远东的米格-23和苏-15。而它的作战对象应该是先进的巡航导弹以及高空高速目标。它的作战任务是为重要的工业中心提供绝对安全的空中屏障。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