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总财”姓韩名瑞娥,是南航股份海南分公司海口飞机维修厂办公室的一级职员。之所以有了“总财”这个雅号,不仅仅是因为她主要负责维修厂的财务工作,更重要的是这一称谓饱含了全厂员工对她的尊敬和热爱。 “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三口人” 1989年11月,32岁的“韩总财”作为飞行员家属,从河南南阳第十六飞行大队调入当时的海口民航站机务科。八十年代末的海口是一个边缍小镇,通往机场的只是一条窄小的红泥巴路,每逢下雨就越发泥泞,“韩总财”经常穿着胶鞋,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海口航站没有营房、没有宿舍、没有办公室,从全国各地来的飞行员、乘务员一起住进了“油库小院”,开始了创家立业。三口人一间小平房,屋子里唯一的降温设施是一把吊扇,所以那些年留给“韩总财”最深的印象就是热,象火炉一样的热,甚至不用穿两件衣服就可以过冬。可更让她感到心焦的还是自己的儿子。儿子当时只有8岁,上小学二年级,爸爸作为两名飞行教员中的一名,经常一飞半个月都不休息一天,而妈妈也经常出差,一走至少要一周时间。偌小的年纪,脖子上便挂着钥匙,一日三餐主要是面包和方便面,偶尔做一顿简单的炒鸡蛋就算是改善生活了。一次“韩总财”从外地做定检回来,一眼看见儿子孤零零一个人站在房门前,嘴里啃着干面包,正眼巴巴地向外看呢。泪水猛然间夺眶而出,“韩总财”的心里象是倒翻了五味瓶,充满了自责和对孩子的怜惜。 刚来海南的最初三年,由于交通不便、通信设施落后,“韩总财”一直没和河南老家的母亲联系上,以至老母经常一个人黯自垂泪,自问:“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三口人”。 海南女机务第一人 “韩总财”刚到海南机务科时,从事的是飞机部件的监控工作。当时海口只有3架运七飞机,机务人员只有18人。在此之前,还没有女机务人员,她成为了海南机务女性第一人。 那时,海南机务没有做较大工作的条件和能力,每次遇有换发或定检,都要去广州、武汉等地,而且一去最少要一周时间。负责部件监控的只有“韩总财”一人,所以每次去外地,她都要狠心撇开年幼的儿子全程跟随。上百个履历本装在一个大箱子里足有三、四十斤重,瘦弱得只有九十四斤的她,每次都吃力地拎着这个大箱子,走到哪拎到哪,工作时每换一个部件就要换一个对应的履历本。身体上的疲劳暂且不说,她的工作责任、工作压力还非常大。飞机上的部件都是有寿命的,每到规定的使用时间,必须拆下维修或者干脆换掉,如果任何一个部件失控,超过了规定的使用时间,都将直接导致飞机的不适航,后果甚至不堪设想。那时因无电脑自动监控部件的使用时间,全部部件都是手工监控。三架飞机加起来有近千个部件,每一天都要翻查有哪些到寿,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韩总财”监控的部件中从没有出现过超寿件。 在一起工作是缘份 1991年调到厂办公室后,虽然不直接从事一线生产了,但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也是不容易的,“韩总财”进入到另一种繁杂的工作状态中:发钱、发劳保用品、考勤、收发文件、打字、领办公用品、对外接待……由于厂办只有两个人,所以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她象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就拿发钱来说,当时维修厂已有员工近七十人,每次从公司领回各种补贴后都要发到员工本人,如果该员工出差,那么还要代为保管,但无论工作多忙多繁,“韩总财”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在一起工作是缘份,不管何时何地都不能和员工耍脾气,要对领导、员工一视同仁。所以“韩总财”的好脾气是有名的,对待同事总是笑眯眯的,创造出一种非常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她和领导的配合也很默契,维修厂先后换过六届厂领导,每届领导对她的评价都很高。“韩总财”的业务精通,尤其是她主要负责的财务出纳工作,十几年来从没出过差错,她常说“我管帐,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有自己的人格。我的帐经得起任何时间、任何人的检查”。正是由于她的兢兢业业、和蔼可亲,她在厂里越来越有威信,越来越多的员工把她当成知心大姐,愿意向她倾吐心事。 弹指一挥间,十七前过去了,我们的“韩总财”把一生中最宝贵的金色年华贡献给了南航,贡献给了机务事业。如今,南航股份海南分公司海口飞机维修厂执管的飞机已经达到11架,员工也增至230人,具备了较强的维修能力。每当提起这些变化,我们的“韩总财”总是禁不住地微笑,心中充满开拓者的欣慰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