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1764|回复: 0

维修成本与新的竞争机制

[复制链接]

3579

主题

5577

帖子

3852

积分

元老

领航世界的A38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852
发表于 2007-6-22 17: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防城港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民航维修作为民航业的相关产业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据总局飞标司消息,截至2006年底,国内已申请并经审查合格的维修单位共有319家。

     作为企业,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是必然的。而国内维修单位如此众多,而且维修项目大多存在交叉,再加上境外维修单位的竞争,对维修单位来说,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如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如何通过竞争实现维修单位与客户的双赢,是每家维修单位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直以来,“价格、质量和周期”作为衡量民航维修服务的三大指标被大多数业内人士熟知和认可,而价格作为一项简单直观的指标,是几乎所有维修单位必不可少的竞争手段。而且在整个国内民航维修行业发展的初期,价格优势也是国内维修单位与境外维修单位争夺国内市场最有效的武器。

     客观地讲,随着参与竞争的国内维修单位逐渐增多,当前民航维修市场已经基本完成了价格向价值的回归,民航维修的暴利时代已不复存在,在这种大环境下,单纯的价格竞争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如果继续以价格作为主流的竞争手段,就有些穷兵黩武甚至饮鸩止渴的意思了!

     因为当价格回落到足以影响企业发展所需的合理利润空间时,各维修单位迫于生存的压力,只能无条件地降低成本,但在民航维修这样一个同样以安全最大化为目标的特殊产业,成本降低的空间也是有限的,不顾后果地压缩成本将会对本单位甚至整个行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为了在利益最大化和安全最大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维修单位必然要在管理效率、技术水平、维修深度以及零备件供应渠道等方面下工夫,众所周知,这些工作需要更强的人力、更好的工艺、更多的工序和更细的程序,而这几方面的成本恰恰是构成维修工时费最主要的几个部分。因此,单纯以维修费用特别是工时费用来衡量一个维修单位是否具备竞争力是很片面而且很不科学的。举个例子,同样一个项目,在不同的维修单位进行维修时产生了如下差别:甲单位维修工时费高,换件费用较低,维修后的项目使用时间长;乙单位维修后的项目维修工时费低,换件费用较高,维修后的项目使用时间短。在面对这样的差别时,如何来评价甲乙两个维修单位之间谁对该项目更有竞争优势?如何计算两个维修单位对该项目的真实维修成本?这些问题不仅是维修单位自身应该考虑和分析的问题,也是航空公司在维修成本控制方面必须考虑的问题,甚至也是关系到当前民航维修行业如何有序发展的关键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的民航维修市场,应该综合考虑“价格、质量和周期”三大要素,建立一种更科学、更准确、更有效的评估机制来衡量维修单位的竞争力。以“性价比”或者“性价周期比”作为主流的竞争手段,促使更多维修单位在专业化,精品化上走得更远,减少重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真正体现出“适者生存”这一竞争法则,才有利于整个民航维修行业去芜存精,健康发展!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