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香港、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连线报道)民航班机和机场服务作为一个地方,甚至整个国家的“门庭”,往往给旅客最原始同时又最深刻的印象。中国内地各项建设飞速发展,但有关航空交通和机场服务的恶评不绝于耳,从平民百姓,到政府官员、社会名流、顶级商家,讲起搭乘内地航空飞机或在内地机场候机的经历,都有“一肚怨气”。他们认为,内地航空业硬件一流,但“服务软件”却差几等:误点严重、职员以权谋私、机组人员官僚作风,已经成为最令人诟病、几乎见怪不怪的“三怪象”。 国企掌舵人终于发火 对于经常往返国内外的“空中飞人”而言,时间胜万金,最不能忍受是误点;而误点之后,相关职员当无事发生,既不解释更不道歉安置,犹如在乘客怒火上浇油。信手拈来的真实例子是,掌管内地包括国航、南航和东航三大航空在内共166家国企、流通资产超过11万亿元的中国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曾经在北京首都机场饱尝整整2小时的航班延误之苦。 据说李荣融早前出国时,遇上班机误点,多次询问机场工作人员,飞机什么时候能正常起飞,得到的回答都是:“对不起,不知道”,再追问也没有过多解释。最后这位堂堂中国国资委主任实在坐不住了,对内地民航服务质量提出了严厉批评。 国际航空业界的基本惯例,是航班误点时,航空公司及机场有责任采取应变措施安顿受影响的乘客,不过内地机场和航空公司却欠缺这份“体贴”。任职港资益斯科环保节能(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李满华表示,每周都要往返北京与深圳两地,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乘坐航班不下200次,却只有一次是准点起飞。 李先生表示,上月在北京预定下午5点乘飞机抵步深圳,到达机场后却被告知,他预定的票已经被卖出,只有转坐9点半的航班返深。李先生只有等到9点半登机,可是登机后,却需要排队,直到10点多,飞机才起飞。到达深圳时,已经是凌晨1点左右,这时已经没有巴士返回深圳市区,而航空公司却未安排食宿,也未安排车辆送乘客到深圳市区,他只有自己“打的”返回深圳皇岗口岸,再过关回港。 飞港班机误点三分一 世茂集团执行董事许世坛,在上海和香港都有繁忙业务,因此时时需要两地奔波。在他的经历里,内地飞往香港的航班经常误点,比例高达三分之一,有时甚至会耽误他的公务活动。他表示,航班误点时,航空公司的解释大部分都是航空管制和天气原因。在他的记忆中,误点最严重的一次他在机场等了足足两个小时。 机长电棍手铐“安置”失态歌星 内地机场已经或正在扩建,硬件水平在充足的资源条件下不断提升,但作为软件的职员服务态度上,机组人员官僚作风根深蒂固,一些怪象让“有幸”见识到的港商深感不满、甚至心有余悸。 乘客上机吵闹 机长一棍击晕 中电亚洲中国公司业务首席代表潘先生曾亲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去年,他与香港某著名影视歌明星同机由香港飞往北京。 上机前可能那位明星喝了酒,登机后便大声喧哗。机组人员多次劝阻无效,该机机长便二话不说,拿起电棍将该明星一棍击晕,并亲自拿手铐将该明星铐了起来,事情算是“平复”。 潘先生说,当时在场的所有乘客都看得目瞪口呆,境外乘客更是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在国外或香港,机长使用电棍击晕乘客并用手铐铐人,是属于侵犯人权严重犯法的事情。但在内地,一切都这么“正常”。 军旅遗风霸气十足 知情者说,内地民航系统原来属于军队系统,有很多从业人员特别是机长、机师等大多有军方背景,有的甚至就是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就算家庭背景不是部队,机长和机师等人员接受的大多也是部队式的训练,所以职业个性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霸气”。正是这种“霸气”,使内地机长和机师很多时候会过分使用权力。 查询玩太极 卸责风泛滥 中国加入世贸后,首都机场高层为迎接前所未见的挑战,邀请香港城市大学合作为北京首都机场“把脉”诊症,并安排该校商学院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学生,随意访问机场任何员工、旅客以及全国政协委员,结果发现受访人士对该机场评分平平,对客人的关注程度很低,更要命的是卸责作风泛滥。 机场高层邀城大“把脉” 修读该课程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恒丰证券董事长张华峰亦是其中一员。他形容,在8天的考察历程中,他们一行32人,不论大堂、办公地方、以至旅客禁地,都能自出自入,翻转机场每个角落访问旅客和员工,找出问题的症结。经过详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414名普通旅客对机场的评价不高,部分环节的评分更是偏低水平,尤其是可靠性、对客人的关注度仅获60多分(满分100分)。 可靠性评分勉强及格 调查中,调查员以“暗访”方式致电查询客户服务员,发现卸责文化泛滥,“一个查询电话,接线员推给甲,甲又推给乙、丙,最后转一圈又返回甲手上,最终没有人回答我们提问。” 其后张华峰再向全国政协委员发问卷,发现不论平民或政协委员都曾尝过机场管理失当的恶果。 其中一名身兼全国政协委员的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李业广指出,今年以来,香港飞北京的航班延误情况越来越严重,他与身边朋友亦经常遇上这讨厌事,“每日均有大量中外人士进出北京首都机场,日益严重的航班延误情况无疑会严重打乱旅客时间表,对北京之声誉也会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希望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服务态度尊卑两重天 张华峰指出,“我同好多政协委员都可以行特别通道、用贵宾室,但有时非公务时我们会走普通通道,好多政协委员说两个通道真是天同地比判若云泥。”他认为,“贵宾室的旅客可以有茶饮、使用充电器,员工服务态度也比较优秀。其实用这种服务质素款待其他旅客,中国奥运一定能够加分,我相信提高首都机场质素是‘可为’,但基于各种历史遗留下来的原因,暂时却‘不为之’。” 地勤搞副业 托运硬卖锁 京城建筑设计界麦先生: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穿梭内地不同城市。比较起来,他觉得内地机场地勤人员经常硬卖“副业”产品最不可忍受。他说:“办登机时行李托运,遇过有地勤人员突然要我花钱买一把锁,说是新规定需要这么做。”当拒绝地勤要求,旅客便得承受脸色。他说,地勤遭拒绝后,便将旅客视为“不识时务”,旅客提出要靠窗口或靠通道的座位时,即使机上仍有空置座位,地勤人员仍会干脆地回答:“没了!”麦先生表示,由此可见,内地民航系统的内部管理确实杂乱无章,机长拒载、机师绝食、机组人员打人、居高不下的航班延误投诉等等,这仅仅是目前已经爆出来的事实。 搭机二百次 准点仅一班 港商益斯科环保节能(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满华说:每周都要往返北京与深圳两地,三年半里,乘坐航班不下200次,却只有一次是准点起飞。就在上月,他在北京预定了下午5时的飞机,晚上8时到达深圳,再乘车回香港,9时半左右就能回家,不会耽误第二天的工作。可是当他到达机场时,却被告知,他预定的票已经被卖出,只有转坐9时半的航班返深。李先生等到9时半登机,可是登机后,却需要排队,直到10时多飞机才起飞。到达深圳时,已近凌晨1时左右,这时已没有巴士返回深圳市区,而航空公司却未安排食宿,也未安排车辆送乘客到深圳市区,他只有自己乘的士回深圳皇岗口岸,再过关回家,到家时已是凌晨3时。 预算提前量 不敌误点长 港商安捷企业管理顾问(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先生说: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要出差,上星期到上海,要第二天赶回深圳,下午3时左右,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工作。他已经考虑航班延误的情况,购买了11时的航班,预计下午1时半能到达深圳,就算航班延误1小时,也可以赶上公司的工作。他当日到达机场等待航班,正如所料,广播说他需要乘坐的航班延误1小时左右,当朱先生正在为自己已经计算了延误时间感到庆幸的时候,机场却又一次广播,说航班延误,目前无法确定起飞时间,请乘客等待。在等待了3个小时后,航班于2点左右起飞,朱先生乘坐航班到达深圳时,已经是下午4点半,等他到达公司后,已经是下午5点20分了,原定安排的下午6点结束的培训只有推迟到第二天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