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来自机场方面消息较多: 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民航总局负责实施的此项计划表明,未来5年,内地机场投资预计将达1400亿元左右,超过了1990年到2005年15年的投资总额,新增机场数量将超过现有机场数量的1/4,我国迎来了航空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至2010年,内地运输机场将达到186个左右,其中大型复合枢纽机场3个,大型枢纽机场7个,中型枢纽机场24个,中型机场28个,小型机场124个。虽然有着如此宏伟的计划,但是机场经营的现实情况是内地大部分机场都处在亏损状态,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枢纽机场盈利。对于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且赢利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不得不让人担忧。尽管如此各地的机场新建或者改扩建还是不断上马。如安徽池州拟建九华山旅游机场,选址已经初步完成。该机场地址初步定在贵池区梅龙镇境内。机场初步设计目标年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飞行区等级为3C(即跑道长1800米,宽30米),计划开辟至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武汉、厦门、西安等旅游城市和重点城市的航线。终端规划按4D级标准。 还是机场方面的消息,香港国际机场将于十月一日正式接管珠海机场。珠海与香港机场合资的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也将在这一天挂牌。香港机场管理局将透过全资附属公司——香港国际机场(中国)有限公司投资1.98亿元人民币,获取合资公司55%的权益,珠海国资委透过全资拥有的珠海汇畅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注资1.62亿元人民币,获45%股权。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拥有珠海机场的专营权,期限为20年,每年向珠海市支付专营费用。专营期内,合资公司全权负责珠海机场的经营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营运费。香港机场并不把目光局限在珠三角地区,在长三角地带的杭州机场也是其合作对象之一。香港机场管理局表示,香港机管局与珠海机场的合作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双方合组的管理公司数月内可以正式营运。另外,香港与杭州机场的合作刚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待北京商务部发出牌照后,亦可正式开始营运。首都机场方面已经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增发不超过20%的H股。这只是首都机场融资的第一步,其后,该公司将展开多方面融资,其中不排除回归A股市场。此次融资规模较小,增发数量大概只有2.6亿股,所筹得的资金也只有10亿港元左右。首都机场已开始与母公司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就拟收购扩建工程相关资产等事宜进行磋商,并成立了专门项目组,已就北京机场三号航站楼、第三条跑道及其他相关设施的扩建工程业务流程、非航空性业务的规划、开发和运作等相关细节与建设方进行了深入讨论,以确保其符合北京机场的整体运营要求。 民营航空方面: 在春秋航空日前公布了盈利之后。9月12日,今年5月19日在武汉“起飞”的东星航空公司也表示,6~8月盈利近200万元。东星方面称:3个月的平均上座率已近90%。但立即有人表示质疑。一位旅行社负责人称,曾跟航空公司的人接触过,他们认为东星航空的成本绝非只有一天30多万元,而且,以低价旅游带动上座率的做法,其旅游业务的利润令人堪忧。与此同时另两家民营航空奥凯和鹰联也对外公布自己盈利数字。其中奥凯七八两月盈利500万。到今年年底,机队规模将达到8架。其中包括3架B737客机、3架B737货机及2架Y-8飞机。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鹰联事件”以外人想象不到的方式了结,未过几天鹰联宣称8月份赢利260万元。根据发展计划,鹰联航空将继续引进空客A320系列飞机,使机队规模在2007年年底前至少达到10架。这一前一后反差实在让人难以预料。 其他航空公司方面: 海航集团目前正在与四川绵阳机场进行最后的谈判,有望在近期获得绵阳机场的托管权。绵阳是进入四川九寨沟景区的必经之路,海航购并绵阳机场的目的在于背靠九寨沟景区发展支线航空旅游市场。同时在北方海航长安航空公司引进第3架波音737-800客机。长安航空公司的机队构成中,9架32座的多尼尔飞机广泛服务于中西部地区的支线市场,4架空中客车A319飞机在西安至拉萨等高原航线上颇具优势,而9架波音737系列的飞机(其中737-800型客机2架)则在海航全国干线运营网络上发挥着重要力量。这次引进的飞机必将为海航在西部地区的民航运输业的竞争中增加新的力量。在南方同样是对海航很有利的消息。香港中富控股集团主席叶长青已经将其香港中富航空公司全部股权转让,其中45%由海航大股东新华控股所持有,另外55%股份则由新华控股董事蒙建强持有。另外一家已被海航持股45%的香港港联航空公司也将按照上述方式全面并入海航,随后海航将整合上述两家公司在香港的资源,为海航借香港发展国际航线提供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