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1552|回复: 0

民航哈尔滨空管中心气象台营造气象文化纪实

[复制链接]

3579

主题

5577

帖子

3852

积分

元老

领航世界的A38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852
发表于 2007-6-9 17: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西防城港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优质的企业文化是推动其内在发展的不懈动力。近年来,哈尔滨空管中心气象台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文化。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让家的感觉更好”成了气象文化的的核心理念,也是哈尔滨空管中心气象人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主要做法:

  (一)齐心协力建“家”

  哈尔滨空管中心气象台现有人员33人,作为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担负着为航空活动的安全、正常和效率提供气象服务的重任。2005年初,因工作需要,气象台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成员由以往的3人增至6人,无疑给这个集体增强了管理实力。新
上任的领导班子根据气象台的专业特点和实际状况, 把“家”的理念,引入了这个由年龄分布不均、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经历阅历有所差异的人员组成的集体。同时,率先垂范,提出班子成员之间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班子的团结;必须尊重、关心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建议和抱怨,为大家营造轻松温馨的工作氛围。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上级开展的规范化管理、三标一体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等项活动中,气象台完善了“家规”,梳理、修改、修订了规章制度,将“家”逐步纳入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轨道。

  在大“家”下,每个成员都不忘记自身的社会责任,以安全保障为己任,在各自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自2005年以来,气象台共发布各类天气预报19859份、提供天气文件68720份,提供天气报告20531份,为飞行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未发生人为原因引起的事故和事故征候,安全形势持续保持平稳状态,预报室工作量和工作范围达到全国空管中心级气象台之首。“每月一星”、岗位练兵等活动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业务建设的“五个一”工程,提高了整体的业务水平;自动观测系统科研项目的成功推广,增强了业务骨干继续钻研业务、搞科研开发的信心和决心;气象台全年发表论文19篇的最高记录,为新同志的努力指引了明确的进步方向。

  (二)真情实意爱“家”

  家的亲情氛围,需要每个成员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需要每个成员胜似语言的行动去营造。多年来,气象台发挥多年保持的好传统,一人有难,全家帮忙,让每一个有困难的同志感受到这个“家”的温暖。记忆中,永远不忘记一幕幕感人的情节:

  2005年5月下旬,气象台职工刘四阶同志持续高烧不退,最高温度达到了42度,住院治疗后,没有查到病因,一向乐观、开朗的刘四阶同志这一次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消极。气象台观测员陈东升和预报员金星同志在刘四阶同志住院的当天,就赶到了医院,二人日夜轮流护理病人,一边配合家人为其做物理降温等陪护事项,一边给他讲开心的事情,调解他的情绪。几日后,在哈尔滨权威医院建议下转到北京继续确诊。当时,气象台副台长黄伟同志小孩生病,在接到组织派他陪刘四阶去北京的通知后,无任何迟疑,立即准备行装上路,全程陪护。这一切雪中送炭的帮助令刘四阶深受感动,他康复后,表示要用加倍努力的工作来回报集体、同志们给予他的温暖。

  2006年10月至2007年2月期间,气象台相继有3名同志患重病住院,台里其他同志们都自发地去医院看望他们,尽各自所能送去真情实意的精神安慰和物质帮助。其间,机务员曹志刚同志因突发脑梗塞住院后,他的妹妹须在家照顾多年瘫痪在床的老母亲,而曹志刚的病情更须专人护理。气象台了解他的家庭困难后,立即号召同志们一起帮助曹志刚同志度过难关,5名同志主动请缨,利用值夜班后的休息日,轮流排班到医院护理,在同志们的悉心照顾下,曹志刚积极配合,病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出院后不久,考虑到单位人员十分紧张,他提前投入到一线值班岗位上,工作劲头比以前更足了。他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最真切的感受:同志们对我,集体对我,够意思!我对工作更应够意思!

  (三)共同渲染“家”文化

  民航的永恒目标是安全,气象台这个“家”的核心功能即是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多年来,气象台一直宣传个体和集体的双赢理念,通过每个体的努力,个体能力得到提高,集体的实力不断增长,随之进一步夯实、牢固了保障安全的综合基础。

  诊断分析,准确定位。企业文化的建立、形成与大家的心理活动是互动的。在强调人为因素影响安全、和谐安全文化的创立,同样都不能小觑人的思想活动。多年来,气象台领导班子成员划分各自的思想工作分担区,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工作,及时把握每个人的思想脉搏。当心理目标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过大时,人们往往容易出现思想波动。遇有此种情况,气象台班子成员将对职工进行诊断分析,综合考虑,把心理目标与现实状况调整到可接受的差距值,根据每个职工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避免了因差值过大产生的信心全无的懊丧心理,也避免了因差距过小,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

  以活动凝聚“家”文化。“家”文化首先需要成员具有主人的参与意识。2006年,气象台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建温馨集体、铸气象文化”的活动,以“温馨集体大家建”为原则,活动的全程,全员共同参与,初期,人人制订了活动建议书和活动方案,每个人都把自己心目中的温馨集体的远景目标作了一番细致描述。活动过程中,观测员袁少华从零起点开始,自学网络、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两个月的时间即为气象人建起了自己的网站。团支部发挥团员青年的热情,成立了气象台计算机、英语学习小组,自编教材,在各岗位发放学习材料,利用零碎时间,零存整取,提高计算机、英语的理论水平,在气象台营造了较浓的学习氛围。每一项付出,不仅带来的是自身能力的提高,个人价值也充分得到了展现,同时增加了“家”的实力。                                                    

  二、几点启示:

  1、近年来,人为因素、安全文化、和谐空管等主题引起众多业内管理者和理论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家”文化建立可谓其中的有效手段之一,重要性不可低估。

  2、“家”文化的建立,对于一个集体来说,不是水中月,镜中花,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3、“家”文化的建立,关键因素在管理者,诚心、决心、行动力缺一不可,宣传引导犹为关键。

  4、“家”文化的建立,目标不宜定太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应以宽容、耐心的心态,把集体的氛围和昨日相比,改善了,即为初步收获,以期螺旋式收获。
[move][/mo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