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在线

搜索
查看: 821|回复: 6

[谈天说地] 我心中的那座山——一个真正的机务人

[复制链接]

2

主题

56

帖子

316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316
发表于 昨天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南航技术公司汕头基地 刘筱云

2025 年5 月18 日,父亲在海南省澄迈县这个百岁老人之乡度过了他88 岁的生日。父亲说这是他过的最开心、最快乐的一个生日,因为今天来这里给父亲祝寿的人都是父亲最亲近的人,以往都是单独来海口家里短住。今天这些人齐聚在海南澄迈县给父亲祝寿,父亲的心情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吃完午饭后回到家里,大家开始聊起过往的事,兴致高涨的父亲从卧室大衣柜里抱出一个大皮包来,母亲在一旁说到:“你爸又要开始显摆了”。我知道那里面装的都是父亲的奖状和父亲的各类证书,当家里有亲戚来住时,他偶尔也会拿出来给他们看看。而我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到工作退休都比较平庸,一生基本就没有拿过什么奖励。所以一直以来我对各类奖励就没有什么兴趣。在家里每当看到父亲的这个大皮包时,我都是不屑一顾。随着岁月的沉淀,心情渐渐缓和下来。今天我决定把父亲的奖状、证书、还有各类发表父亲事迹的报刊杂志好好看一下。

父亲的这些“宝藏”一直被他珍藏在这真皮的大包里。打开皮包一层又一层严实的锁扣,各类资料整齐的堆叠在我眼前。我先把父亲荣获的每一个奖状都仔细看了一下,深深的被父亲工作时做出的这么多事迹给震撼了——父亲在民航工作36 年,仅个人就受到奖励20 次,报纸上报道的事迹有5 次,细数了一下:《广州民航报》2 次、《云南日报》1 次、《中国民航报》1 次、《湖南交通杂志》1次,如果再加上和父亲有关的所在部门和单位奖励那数量就多的无法统计了。此刻我深深感受到父亲就像一座大山屹立在中国民航这块土地上。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放到民航机务工作中,从不放松和懈怠自己,父亲就是一个为机务而生的人。

回顾父亲88 年的人生经历,看似简单平静的父亲,他的生活和工作却充满着传奇的色彩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父亲1937 年出生在湖南省攸县,1956 年报名参军,1960 年由空军21 师退伍分配到西南管理局工作同年被选送到民航第三航校机械专业班学习,1961 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省昆明机场机务组工作。一干就是28 年,直到1989 年8 月调动到湖南长沙机务安全处工作,至1997 年5 月退休,父亲矢志不渝的在机务岗位坚守了整整36 年!父亲能够一生坚守在机务岗位上,首先是他对机务维修工作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热爱,其次是有着同龄人无发比拟的硬朗身体。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未休过病假也从来不吃药,偶尔遇到感冒他就披上厚厚的“黑皮”工装,在特种里闷十分钟出一身汗,病就好了。父亲说他报名参军时,乡里有三百多人报名,最后只有七人应召入伍,父亲的身体素质由此就可想而知。那年父亲一到航校就担任机械专业班班长,每次考试成绩几乎都是满分,由于父亲热情好学、乐于助人,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好评,经常被老师表扬,先后被评为五好团员和六好学员。毕业后父亲被分配到云南省昆明机场机务组工作。因为对机务维修工作的挚爱,他总是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工作,对各类苦活、累活、脏活总是积极主动的去干。1965 年和1969 年被评为五好职工,1973 年、1974 年、1977 年还受到嘉奖。

父亲是1973 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他维修过的机型从里-2,伊尔-14 到安-24,维修级别是:伊尔-14 机型大修以下的各级定检和更换发动机工作,安-24 型飞机的中修等工作。勤奋好学,善于总结经验的父亲从来不怕脏不怕累,积极主动的去做各项工作。经过对这些机型的各类维护工作,造就了父亲一身的维修飞机的技术本领,并业已成为了昆明机场飞机维修机械专业的领军人物。可以说哪里飞机出现重大疑难故障,哪里就会有父亲的身影,各类故障最终都会被父亲手到病除。在昆明飞行队伍中飞行员们都有一个普遍的认知:只要是刘海源分队负责维修的飞机,他们心里就会感觉格外的踏实与放心。在父亲芸芸的事迹中有这么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在1974 年7 月24 日,一架计划昆明飞往北京的客机正在做飞行前的检查。副分队长刘海源带领几个人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仔细检查着飞机每个部位。刘海源一会儿听听、看看、一会儿摸摸、闻闻,但他轻轻的敲动发动机上的滑油滤时,听到有金属脱落的铮铮声,检查发现是一节断了的涨圈,12 毫米长,5 毫米宽。经过分析和对1 到8 号气缸进行排查,最终确定这断裂的涨圈来自发动机下部第8 号气缸。半天时间过去,他们最终拆下8 号气缸,发现活塞已经迸裂。他们开始查找搜集断裂的涨圈,到下午6 点多他们在发动机机内共找到二十多节,把这二十多节拼接起来,只有整个涨圈的三分之二。整个工作已进行了二天,还剩一节9 毫米长的一段没找到,在那个没有孔探、微视设备的时代,全凭肉眼目视在发动机内寻找这不到10 毫米长断裂的涨圈,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又经过五十多小时耐心细致的寻找,终于在发动机的心脏区域找到并取出了这节9 长毫米的涨圈。奋战五天“这涨圈的整个艰辛查找过程充分展现了机务人员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赤胆忠心。他们这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最终消灭了安全隐患,保障了飞机的安全”。

70 年代后期,更先进的苏制安-24 飞机加入了昆明机场机队,这时昆明机场两种机型:伊尔-14 和安-24 各两架运行。父亲的工作确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轻松,反而给父亲带来了更多的重担和挑战。父亲始终沉着冷静,坚毅自信的挑起一个又一个重担,战胜了一个接一个的挑战。

安-24 飞机由于先天设计缺陷:发动机功率不足,满员时重心偏后使得飞机操纵较为困难,导致接二连三的发生事故,其中光机毁人亡的一等飞行事故就有5起,另有三等事故2 起!全国总共32 架飞机的机队就有7 架出事,事故率接近22%。不仅如此,安-24 飞机试车程序极为复杂,稍不注意就可能对发动机造成损毁。所以大家都不会主动提出学习试车,当时昆明机务只有一个人能试车,那人每次试车时父亲都会在一旁仔细观察,并提出一些问题。不久,父亲提出单独试车,让那人观察,父亲就这样很快被授权试车资格,成为昆明机务第二个有资格试车的人。另外,昆明是高原地区,海拔1880 米,不允许安-24 单发飞行。所以安-24 换发工作都是在上级维修管理单位成都103 厂进行。每次去换发都要去五天,那时的换发工作基本都是父亲带队去成都执行。经过对安-24 机型的各类维护工,造就了父亲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并业已成为了昆明机场飞机维修机械专业的领军人物。1980 年3 月昆明的一架安-24 飞机在西机场安落地时机头擦地。父亲接到抢修命令后,第一时间带队去到西安机场。经过几天连夜奋战后,飞机在西安完成抢修和试飞工作,平安的返回昆明。还是那句话:哪里飞机出现重大疑难故障,哪里就会有父亲的身影,各类故障最终都会被父亲手到病除。

我想,从安-24 在昆明运行的那段岁月里,机场指挥中心塔台顶上的高音喇叭前后两次紧急呼叫父亲的名字,就足以看出父亲在当时昆明机务队伍中的地位。一次是一架安-24 飞机在执行云南昭通至昆明航班,起飞后不久右发出现大量漏油故障,昆明机场指挥中心塔台顶上喇叭连续的大声呼叫:“机务刘海源迅速到塔台来协助指挥工作"。这声音震撼着整个昆明机场,要不是紧急重大事件出现,塔台也不会公开呼叫的。父亲赶到塔台得知一架安-24 飞机单发。这时,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他和机组通话掌控着发动机运行状况。正是因为父亲对安-24 飞机的了解和多次带队去成都换发后都要进行单发试飞的经历,给了他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自信,最终和塔台工作人员共同协作指挥这架安-24 飞机安全迫降在宜良县空军机场。

无独有偶,这类事件在父亲维护安-24 的机务生涯中竟出现了第二次,这一次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一架安-24 飞机执行思茅至昆明航班,机上还有一位重要的乘客,南亚某国国王的儿子。飞机从云南思茅机场起飞后,途中突然出现左发故障。这时塔台顶上喇叭又响起来了震撼的广播声:“机务刘海源马上到塔台来协助指挥工作"。在机坪上正在和大家一起给一架飞机做维护工作的父亲迅速赶到了塔台,到了塔台父亲得知一架安-24 飞机单发了,飞机已经无法飞跃西山,只能降低高度在西山山谷间穿行。坐在飞机上的旅客在不知道飞机单发真相的情况下,看着两边窗外都比飞机还高的山峰,不知是产生恐惧还是漫不经心的观赏窗外美景。驾驶一架功能正常的飞机在山谷中穿行本身是对飞行员胆魄、意志以及飞行技能的考验,可想而知此时的单发对机组有多大的压力。昆明是一个一年四季大风不断的地方,每次我坐737-300 飞机昆明在降落半小时都会感到飞机开始出现明显颠簸。所以,这架单发飞行的安-24 随时会受到大风干扰而撞山。

父亲来到塔台和机组沟通后,了解了工作发动机的各项参数后协同机组一道在低飞行高度穿行西山山谷。最终,机组成员在塔台工作人员的协助指挥下,寻着西山山谷左绕右拐最终穿越出西山,飞越过滇池湖,安全的降落在昆明机场。这名机长依靠自己娴熟的技术,沉着冷静的操作飞机安全落地,最终保全了飞机和全体乘客受到上级嘉奖和提拔。父亲也由于在机务岗位上长期以来的突出表现,于79 年提升为昆明机务队副队长。1980 年11 月昆明机务队改名机务科,父亲受云南省局委托主持机务科工作。1982 年4 月父亲被正式任命为机务科副科长。1985 年11 月28 日,中国民航第一架波音737-300 型飞机降落在昆明巫家坝机场,这是云南省通过出口4000 余吨锡换取的外汇购得的。1988 年1 月,父亲被派往美国辛辛那提发动机培训学校参加了737 飞机发动机培训。成为当时人们仰慕的“去过美国的人”。

由于母亲身体长期以来都不能适应昆明的高原气候,一直希望能够随父亲调回湖南。1988 年7 月,我大学毕业并分配了工作。在等待我工作和生活都已经稳定后。1989 年8 月已作为昆明机务科副科长的父亲毅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牺牲——离开了一直深爱的昆明机务科,调动到长沙黄花机场机务安全处。

的确,这个决定对父亲来说是一个痛苦的选择,毕竟在昆明机场工作了28年,父亲一直都在说昆明这个四季如春的地方没有北方的冰雪也没有南方的酷暑,最适合干机务。昆明巫家坝机场留有着自己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和开满硕果的壮年时光,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的亲切,他经历了昆明机场成长和发展,一架架苏制里-2,伊尔-14,安-24 飞机在他们长期精心维护下圆满完成了使命并满载着荣耀退役了。在那里,他同样也迎来了先进技术水平的波音737-300 型飞机,并融入了现代机型的维护工作。当时父亲在打给长沙省局的调动申请的报告中直接提出不用考虑他在昆明的职务,他愿意做一名普通的机务人员

1989 年8 月,湖南长沙新建机场黄花机场启用,有四架国产运-7 飞机。运-7 飞机与苏式安-24 有着相似的设计,并于1986 年4 月29 日首次投入客运航线。长沙由于缺少熟知安-24 飞机技术的人,省局领导和维修厂班子在看父亲的简历上的这段话:“刘海源同志在昆明机务工作近28 年,工作细致,认真负责,从未发生过大小人为差错。他维修过里-2,伊尔-14 大修以下各级工作,组织负责安-24 的的中修和换发工作”。这些标识了父亲在昆明机务光耀历程,加之父亲提出接受单位不用考虑他在昆明的职务,就这样已年满51 岁的父亲很快就被调到了长沙机务安全处工作。

1989 年8 月长沙新机场黄花机场正式启用。父亲也是这个时候来到南航集团湖南分公司长沙机务安全处。公司在机场给父亲安排一套临时住房。黄花机场很大,周围环境也非常好。来机场报到后的第二天,晚饭后父亲在机场周围散步。当来到省局办工指挥中心楼时,看到省局值班领导正在和机务以及各部门领导正在焦急的商讨长沙的一架运-7 飞机故障在南京趴下了。当时大家都在犯愁的是,南京机场第二天起要关闭十天作修理机坪和跑道。此时的机务值班领导和技术值班人员因限于对此系统的故障认知限制无法决定飞机能不能飞。听到他们讨论得知飞机刹车系统故障,父亲说能让他和机组联系一下吗?得知父亲前一天刚从昆明维修厂调来,他们接通机组电话让父亲和他们沟通交流。父亲询问了飞机故障情况,就凭着记忆让机组先操作一个电门问出现什么情况,接着父亲让机组再操作另一个电门看表指示和对应的指示灯情况。这一系列操作完成后,父亲说飞机可以飞回来。当父亲把故障情况和刚才机组操作的结果给在场的机务人讲解清楚后,他们也同意父亲的分析。最终,飞机当晚平安的返回了长沙机场。

父亲刚调到长沙机场就因为解决了飞机在南京的故障一炮走红。名声也在湖南公司流传开来。父亲就是为飞机而生的,只要让父亲和飞机在一起,他就能感受到这飞机的固有频率,并和飞机同频共振。这种人一旦和飞机融合在一起,必将发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父亲在打给长沙的调动申请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刘海源别无所图,就图每天能与飞机厮守。”所以无论飞机在本场还是在外地出现故障,都能在机场机坪上看到父亲的身影。每当飞机在外地故障时,机务安全处领导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父亲,父亲也是从不拒绝的接受任务带队前往。从调到长沙以来,他带队前后去过南京、广州、厦门、重庆、南昌、衡阳等地排故,每次故障父亲都是手到病除,圆满而归。

在父亲身上总能感受到他对飞机维护和安全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他一直深爱着维修飞机这项工作,对飞机有着自己独特情感和感知。这样,他对飞机的维护总能作到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父亲就是飞机维护质量和飞机安全的保证,从不同时期《广州民航报》报道的事列就可以佐证。

我在父亲留存的1990 年10 月12 日《广州民航报》一篇名为“不平凡的一天”讲述了“1990 年9 月18 日上午9 点,长沙航行调度室接到3423 机组的告急,飞机因故障停在厦门高崎机场,请速派人来排故。机务处领导安排一队队长刘海源带人去排故。”那时我母亲因长沙天热,吹了一晚电风扇后出现面瘫,父亲给母亲说明安排他去厦门排故的情况后,母亲一边流泪一边点头。父亲带着一名年轻机务人员小傅11:05 分从长沙起飞到广州,然后转机到厦门高崎机场。16:25分在高崎机场降落。3423 飞机下,徘徊焦虑的机组人员一直在等待着。父亲和小傅扛着器材来到机下“拆除右边14A 油泵,换上新部件,动作十分娴熟麻利。试发,成功了。机组人员舒张了双眉,排故仅用了半个小时”。最后这架在高崎等待了7 小时的飞机起飞回到了长沙。

1991 年2 月11 日《广州民航报》一篇“党员的本色”写了父亲在机务岗位的一些事迹,这件事是最能体现父亲的本色。1990 年夏天的某一个夜晚,刘海源被呼啸的狂风刮醒,他睁开眼睛,只听见后山的电线被风吹的呼呼响。山上的小树也被刮得左右摇晃,从瓦缝里灌进来的风使得屋顶纸板发出吱吱啦啦的声音,刘海源睡不安稳了——他曾在昆明工作了28 年,那里的高原气候特点就是干燥,一年四季大风不断,那里造就了父亲对大风的特殊的感知和警觉。他一骨碌爬起来,与站岗的卫兵打了声招呼,打着手电来到了停机坪并挡好停在机坪的飞机轮挡。他记得其中有一架飞机已经停了两天了,担心刹车压力过低,风一吹出现飞机自动滑行。便去打高了液压压力,将刹车刹好,重新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就回家了。躺下后却久久不能入睡。子夜风像中了邪似的疯狂大作,风越大,刘海源的心里越觉得没个底。索性爬起床,再次来到停机坪。站岗的卫兵没等父亲开口就挥手示意让父亲进去就是,他似乎早已明白父亲来做什么。父亲上了飞机后关上机仓门,和衣闭目坐靠在前排座椅上听着机舱外的狂风,身体感受着飞机伴随狂风不时出现的晃动,在飞机上就这样坚守了整整一夜。“这夜的风是偶然的,但老刘的行为却是必然的,这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看完这篇报道我泪目了。这就是父亲的本色和本色的父亲。我想,当家庭和工作在同一时间都需要父亲的时候,他会选择家庭吗?他有选择过家庭吗?

《不平凡的一天》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与老刘同行的小傅带着几分敬佩地说‘: 老刘,我真佩服你,爱人患了那么严重的病,你的心里还牵挂着飞机’。老刘凝望机舱外的浮云,若有所思:妻子需要他的照料,3423 飞机同样也需要他去排故,假如飞机因故障取消,那将给省局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正常就是效益,这是一位老党员的选择。回到长沙后,想着卧床在家的妻子,匆赶到家里,妻子已不在家里,桌子上有一张我哥留的纸条‘妈妈在卫生所打吊针’父亲马不停蹄地赶到卫生所,推开病房门看到的是病床上正在打吊瓶的妻子,病床边坐满了机务安全处的领导和的一些机务同事。”文章最后写到“这一天是偶然的,但老刘那种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行为却是必然的,它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和奉献精神”。

1991 年5 月8 日《中国民航报》上一篇同样题为“党员的本色”的文章在报道父亲在长沙工作的事迹后,写到“为了工作,刘海源可以不顾家,很多人不理解,他就朴实地说:‘组织上给我的东西太多了,我卖点力气是应该的’。文章中还写到“去年,他被湖南省局党委授予‘学习焦裕禄标兵’的光荣称号。在荣誉面前,他平平淡淡地说,‘因为自己是党员,只是多走了一步’。

可在这多走了一步里,却凝聚着刘海源多少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老刘,你的汗水没有白流,没有。”

是的,父亲的汗水没有白流。他用汗水换来了飞机的安全、完好、准点。1990 年也就在父亲来后的第二年,多年无缘南航先进的长沙机务被评为南航机务系统先进单位。父亲也在1990 年被评为广州民航管理局优秀党员,还被评为1990 年的湖南省局学焦裕禄标兵。

1990 年1 月父亲被任命为机务安全处机务队队长,1990 年7 月被任命为机务安全处主任科员兼机务一队队长。
1991 年长沙机务再次被评为南航先进单位。
1991 年父亲再次被评为广州管理局优秀党员,广州管理局先进生产者,湖南省劳动模范。
1992 年长沙机务继续被评为南航机务先进单位。父亲也被评为1992 年南航湖南公司先进工作者和南航湖南公司优秀党员。
1992 年8 月父亲被任命为南方航空湖南公司机务维修厂副厂长。

当时长沙维修厂厂长和书记都是从部队转业下来的。父亲加入厂班子对他们来说自然是信心倍增,他们对我父亲说:“老刘你就放开手脚大胆去干吧,我们全力支持你。”就这样厂里的主要工作:行政、业务、工会…等实际上都是父亲在管,每周一上午的厂务会都是由父亲主持和讲评。父亲在昆明机务工作了28 年,从一线骨干一直到机务主管,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长沙维修厂,父亲首先重用和提拔了一些能力较强的人,充分调动全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父亲提过一件事,就是厂里有个人综合能力都不错。因一直不被重用正在申请调离。父亲找他谈话时说:“给你一星期考虑,如果你不走,厂里就提拔你”。那人立刻回答:“不用一星期,我现在就回答你,我不走了”。就这样,这人很快就被提升为外场车间领导,因自身努力,工作突出。后来一路直上成为了公司领导。父亲还说过一件事,厂里因为缺试车人员,那时有规定只有机械专业才能试车。厂里有一电气专业的737-300/500 教员,父亲特批安排他去学习737-300/500 试车,成为了南航第一个有试车资格的电气专业人员。

在1993 年8 月长沙维修引进了第一架737-500 飞机,为了加速人员培养,厂里开办737-300/500 机型培训班,提升了一线人员的业务技能。为了加大力度全方位提高整个维修厂人员技术能力,厂里组织了英语好、业务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员翻译编写了737-300/500 维护手册,并对外销售。这些人通过学习和翻译737-300/500 维护手册既提升了机务队伍的业务能力又给维修厂带来了经济收入。当时这一项目给湖南维修厂带来极大荣誉。接下来维修厂开展了737-300/500 刹车组件修理,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资金,维修厂也得到公司奖励和回报。后来各分子公司维修厂一个接一个的效仿长沙维修厂开展了刹车组件修理项目。

在接下来的1993 年到1997 年父亲退休,厂里一直保持“零维修差错”,长沙维修厂又连续5 年被评为南航机务系统先进单位,也就是从父亲1989 年8 月调来长沙后的第2 年起,即1990 年开始到1997 年长沙维修厂史无前例的连续8年被评为南航机务系统先进单位。长沙维修厂也成为了南航机务系统的旗帜性单位。1997 年父亲退休后,厂里的新班子又继续保持了2 年的南航机务系统先进单位。这开创了长沙维修厂第一个10 年的辉煌。长沙维修厂因连续10 年被评为南航机务系统先进,最终于1999 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

父亲无论是干技术工作还是做领导工作,他总能把工作做到极致。1993 年8月当我踏入南航汕头公司机务工程部的那一刻起父亲在我心中就如同那座巍峨的山。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无助时,我就会仰望这座伟岸的山,它总能给我勇气和力量;每当我感到迷茫和困惑时,我会远远望向那高耸的山峰,他一直是我的人生坐标,给我提供参照的方向。

我将这些奖状资料整齐的叠放回皮包中,皮革表面还残留着父亲常年接触机油留下的淡淡痕迹。窗外暮色渐沉,远处的路灯如星辰般亮起,恍惚间又看见那个在机翼下弯腰检修的背影——三十六年如一日,父亲手中的扳手拧紧过千万颗螺栓,却从未让一颗螺丝在空中松动。如今银鹰起落的轰鸣声里,永远回荡着他们这代机务人用严谨写就的誓言:用汗水守护安全,用一生奉献民航。我轻轻合上皮包,听见金属锁扣发出熟悉的咔嗒声,像极了父亲当年最后一次关上工具箱的声响。

刘筱云
2025 年6 月24 日星期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4848

帖子

552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552
发表于 8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鄂州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461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461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向优秀的老前辈致敬!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11

帖子

823

积分

元老

狠心的男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23

南航中国民航大学在线王解疑达人资源分享大师

发表于 半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老书记威武!你也不赖^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

帖子

301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301
发表于 18 分钟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我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300

积分

机务学徒工

Rank: 3Rank: 3

积分
300
发表于 16 分钟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
找不到工作啊,机务这是怎么了。张干活进不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试用期机务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15 分钟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致敬老机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